· 十、加味通幽汤 ·十一、半夏丸
·十二、灵仙开郁汤
十八 急性黄疸型肝炎
· 一、小柴胡汤 · 二、黄连解毒汤 · 三、大黄汤 · 四、苦参散 · 五、清热利湿汤 · 六、急肝方 · 七、甘露消毒丹 ·八、广益汤 ·九、茵陈蒿汤
十九 慢性肝炎
· 一、龙虎健肝汤 · 二、化积丸 · 三、膈下逐瘀汤 · 四、丹参饮 · 五、大橘皮汤 · 六、越鞠丸 · 七、丁香脾积丸 · 八、人参实卫汤 · 九、大健脾丸 · 十、黄芪补中汤 · 十一、补脾人参散 ·十二、四兽饮
·十三、枳实消痞丸
二十 乙型肝炎
· 一、乙肝汤 ·二、黄芪姜黄汤 ·三、肝复方
二十一 肝硬化
· 一、十枣汤
· 二、小消化水丸 · 三、芫花丸
- 6 -
· 四、小胃丹 · 五、三花神丸 · 六、大戟散 · 七、舟车丸 · 八、海金沙散 · 九、已椒苈黄丸 ·十、溶川丸 ·十一、化瘀汤
二十二 原发性肝癌· 一、肝癌饮
· 二、清热活血散结汤 · 三、麝香解毒活血丸 · 四、抗癌汤 · 五、消癌散 · 六、醒消丸
二十三 胆石症
· 一、排石汤
· 二、广I号胆石汤 · 三、广Ⅲ号胆石汤 · 四、芍草元胡汤 · 五、清热利湿排石汤 · 六、龙胆消炎汤 · 七、行气解郁排石汤 ·八、柴芍郁金汤 ·九、广Ⅱ号胆石汤
二十四 急性胆囊炎· 一、柴胡汤 · 二、大柴胡汤 · 三、柴胡加芒硝汤 · 四、蒿芩清胆汤 · 五、芍草元胡汤 · 六、广I号胆石汤 · 七、广Ⅲ号胆石汤 · 八、龙胆消炎汤 ·九、清热利湿排石汤 ·十、柴芍郁金汤
- 7 -
二十五 慢性胆囊炎
· 一、柴胡枳桔汤 · 二、柴芩清膈煎 · 三、厚朴草果汤 · 四、逍遥散 · 五、舒肝和胃汤 · 六、柔肝舒胃饮 · 七、安中汤
· 八、利胆和胃汤 · 九、丁沉透膈汤 · 十、行气散
· 十一、木香化滞汤 ·十二、解肝煎
二十六 胆道蛔虫症
· 一、乌梅丸 · 二、椒梅汤 · 三、安蛔散
· 四、连梅安蛔汤 · 五、下虫丸 · 六、集效丸 · 七、扫虫煎 · 八、乌梅胶囊 · 九、驱蛔汤1号 · 十、驱蛔定痛汤
二十七 急性胰腺炎
· 一、羚羊角饮 · 二、通泻汤 · 三、护肝祛瘀肠 · 四、大柴胡汤 · 五、柴胡加芒硝汤 · 六、胆胰汤 · 七、大陷胸汤 · 八、大陷胸丸 · 九、泻腑汤
· 十、通瘀清胰汤
二十八 慢性胰腺炎
· 四逆散
- 8 -
二十九 结核性腹膜炎
· 五参五皮饮
三十 消化道结构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二、祖国医学对消化系的有关记载 ·三、消化管的一般构造
三十一 消化管
·一、口腔 ·二、嘲 ·三、食管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三十二 消化腺
·一、肝 ·二、胰
三十三 腹膜
- 9 -
一 急性胃炎
一、四味香薷饮 (方源)《医方集解》
(组成)香薷10克,姜厚朴5克,黄连姜炒3克。 (用法)水煎2次作2冷服,一日服2剂。 (功效)解暑和脾。
(主治)一切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疼头重,自汗肢倦,或烦渴或吐泻。
(按语)本方证皮肤蒸热,头疼头重,肢倦脉数为辩证要点。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二、大黄甘草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清热,通降止呕。
(主治)呕吐。证见食已即吐,吐势急迫,吐物酸馊,大便干硬不通,苔黄,脉滑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食已即吐,脉滑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为胃热所致,因此病人每见大便干硬或口气臭,喜凉饮等见症。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胃炎。
三、枳实导滞丸 (方源)《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大黄30克,枳实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神曲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6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温水送下。或以上药各1/3量,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证见胸脘痞闷,下痢后重,或泄泻腹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沉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下痢后重,胸脘痞闷,苔黄腻,脉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由三黄泻心汤(重用大黄)合积术汤再加味而成。清胃热、导滞、利水湿,以疏导胃肠积滞。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
四、甘草泻心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法半夏12克,大枣4克,黄连3克,人参9克。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降逆和胃,开结消痞。
(主治)心下痞(脾胃不和)。证见干呕,心下痞硬而满,心烦不得安,下利目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舌质淡,苔共同,脉弦数重按乏力。
(按语)①本方证以下痞硬而满,干呕,腹中雷鸣,下利甚,心烦,脉数而虚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乃脾气虚寒,病及心气虚,而胃肠蕴热而致。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