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消化系统疾病中药治疗方剂(全套)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九、化症回生丹 (方源)《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180克,安南桂60克,两头尖60克,麝香60克,虻虫60克,三棱60克,蒲黄炭30克,藏红花60克,苏木90克,桃仁90克,苏子霜60克,五灵脂60克,降真香60克,干膝60克,吴茱萸60克,延胡索60克,水蛭60克,阿魏60克,川芎60克,乳香60克,良姜60克,艾炭60克,熟地120克,白芍120克,杏仁90克,小茴香90克,益母膏240克,大黄240克,鳖甲胶480克,米醋750毫升。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5克,一日服3次,温开水和,空心服。 (功效)祛瘀血,化症积。

(主治)症积。证见瘕结不散不痛;瘕发痛甚;血痹;妇女干血痨证之属实者;妇女经前作痛,古谓之痛经者;妇女将欲行经而寒热者;妇女将欲行经,误食生冷腹痛者;妇女经闭;妇女经来紫黑甚至成块者;疟母左胁痛而寒热者;腰痛之因跌仆死血者;产后瘀血少腹痛拒按者;跌仆昏晕欲绝者;金棒疮之有瘀滞者。

(按语)①本方证以腹痛拒按,舌暗红,脉弦涩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男女瘕积痹证、痛经,各种损伤。③本方可用胃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淋巴肉瘤,子宫肌瘤,子宫颈癌。④本方可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类同怕关节炎,慢性盆腔炎,慢性件炎。

十、二黄散结汤 (方源)孙桂枝等医疗验方《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5):289 (组成)黄芪3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鸡血藤15克,槐花15克,败酱草15克,马齿苋15克,仙鹤草15克,白英15克。

(用法)患者手术后恢得1个月经上,进行化疗配合中药治疗,每日1剂,分2次服。一般5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门诊中药巩固治疗,凡能存活的患者,建议中药治疗3年以上。(加减)脾肾两虚型加党参15克,白术、菟丝子、女贞子各10克,脾胃不和型加党参15克,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各10克;心脾两虚型加党参、枣仁各15克,茯苓、当归各10克;大便秘结加冬瓜仁、火麻仁各10克,番泻叶6克;大便溏加蕉薏仁15克,诃子肉、儿茶各10克;大便粘液或粘液血便加地榆、石榴皮各10克,槐花、马齿克各15克;腹痛而胀者加元胡、香附、乌药、川楝子各10克;门诊治疗期间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克,藤梨根15克。

(化疗方案)丝裂霉素(M)4m克/次,1周1次,莫菲氏管注入;5-氟脲嘧啶(F)500m克/次,l周2次,静脉滴注;长春新碱(V)1m克/次,l周1次,莫菲氏管注入;环磷酰胺(E)400mS/次,1周2次,静脉滴注;阿糖胞苷(C)50mg/次,1周2次,静脉滴注。92例患者共用上药组成的MFV方案181个疗程,MF方案46个疗程,MFE方案9个疗程,MFC方案7个疗程。以上各方案每5周为1个疗程,休息3个月进行第2个疗程,第2个疗程结束后休息半年进行第3个疗程,一般2年后不再进行化疗,只给中药巩固治疗。 (功效)健脾益肾。

(主治)大肠(结肠、直肠)癌。

(按语)与临床方案相同的实验研究提示健脾益肾中药①可提高荷瘤(如S、U等)小鼠对化疗药物的耐受量,与不同中药组比较p<0.05;②具有保护骨髓功能的作用,与单用化疗组比较P<0.001;③具有保护免疫器官的作用,可减轻胸腺在化疗后或肿瘤所造成的萎缩程度;④具有协同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说明中西医药结合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补气药党参、白术等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益肾药枸杞子、女贞子等可延长抗体存在时间,黄芪、党参、茯苓、破故纸、菟丝子等对提高吞噬细胞吞噬率有一定作用。

- 46 -

十四 肠梗阻

一、温中散寒方 (方源)路志正医疗验方《中化名医名方新传》收载。

(组成)党参20克,白术9克,茯苓12克,橘红6克,麦草12克,川附片6克(先煎),神曲9克,草蔻仁4.5克,广木香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中阳式微,阴寒内盛,气机失调,升降失常。证见腹胀难忍,下午尤甚,两胁满痛,大便秘结,腹中雷鸣,纳呆神疲,周身乏力,舌淡红,脉微弱而弦。

(按语)中医应临证治病,不宜囿西医病名,一听\硬阻\,便用攻遂、涤荡、泄降之品。而应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假象所惑。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灵活变通,才能补偏救弊,释缚脱艰,而效如桴鼓。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手术之后。西医以再次手术为解除粘连手段;中医对此多以瘀血阻滞、气机不利等辨析。其治恒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缓急消胀或通腑导滞为主。但证之临床,上法并非人人皆宜,须根据患者的手后体质强弱、生活习惯等诸因素辨证而施。本病经医院诊为:粘连性肠梗阻,且以腹胀、便秘为主诉,按一般疗法,当以理气消胀、通里攻下为治。但仔细分析,感到患者腹胀以下午为甚,上午较轻,并非阳明\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之腑实证;两胁胀痛,但不是绕脐痛,而与仲景:\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跌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肤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之证相一致,加之患者纳呆神疲、周身乏力、脉微弱等属脾阳或微,阴寒内盛无疑,且在多次手术之后,其正气虚衰可知,虽大便秘结,并非实秘而是冷秘,其治不宜攻下而犯虚虚之戒,当以温补中阳、散寒行气为宜,俾中阳复,阴寒除,升降复常,气机调畅,其腹满、便秘等梗阻之症自除。

二、康宁丸 (方源)谢中奇医疗验方《浙江中医杂志》收载。

(组成)紫河车100克,水蛭100克,大黄100克,木香100克,三棱200克,莪术200克,地鳖虫20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口服。每日2-3次,每次5-6克,3个月为1疗程。 (功效)补气活血,消症逐瘀,理气通腑。 (主治)肠粘连性肠梗阻。

(按语)本病因手术机械性刺激或腹腔炎性病变而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血气不畅。属祖国医学中的\积聚\范畴。由于本病病程较长,日久正气方虚,气血衰少,正虚邪实。用户治疗宜攻补兼施,益气补血、活血化瘀并用,兼通腑气。方中紫河车乃血肉有情之品,补精血益元气;水蛭、地鳖虫、三棱、莪术活血破瘀消症瘕;木香行气止痛;大黄逐瘀通腑。全方共奏行气补气活血、消症逐瘀,理气通腑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物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防止结缔组织纤维化及软化已形成的结缔组织作用。因此,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治疗肠粘连,效果是肯定的。

- 47 -

三、大承气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10克(后下),厚朴20克,枳实15克,芒硝10克(熔化)。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以便行为度。 (功效)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证。证见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谵语,矢气频频,大便不通,手足澈然汗出,腹满按之硬,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发热,胸胁脘腹满急胀病,大便秘结,脉沉实为辨证要点。②原方四药均用重剂量,大黄却为厚朴一半而已,可作参考。③本方可用治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溃疡病合并急性穿孔而采用非手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住阑尾炎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的高热、神昏谵语、痉厥、发狂等。

四、三一承气汤 (方源)《宣明论方》

(组成)大黄6克,芒硝6克(溶化),厚朴6克,枳实6克,甘草12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以便行为度。 (功效)泻热通便。

(主治)热邪与积滞互结。证见谵妄,咽干烦渴,腹满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热甚喘闷,惊悸癫狂,目赤,目痛,口舌生疮,喉痹,痈疡,发斑,以及小儿急惊风,死胎不下等等,见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者。

(按语)①本方证以大便秘结,腹满按之硬痛,小便赤涩,脉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乃大承气汤加甘草而成,具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各方药味,故名三一承气汤,原书谓:通治三个承气汤主治证候。③本方药力,比大承气汤缓和。④本方可用治单纯性肠梗阻。

五、三化汤 (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厚朴5克,大黄5克,枳实5克,羌活5克。

(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以便行为度。 (功效)祛风通便。

(主治)外感风邪,内有积滞。证见寒热头痛,大便秘结腹痛痞满,小便短小,苔黄,脉滑实者。

(按语)①本方证以恶风寒,发热,大便秘结,腹痛痞满,脉滑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乃小承气汤和加羌活而成。因此具有祛风和通便两方面的作用。由于羌活辛温上行发散,大黄等下行偏寒通导,互相制药,因此泻下力不及小承气汤,泄热力不大。③本方可用治单纯性肠梗阻。

- 48 -

六、通降汤 (方源)赵健医疗验方《河北中医》收载。

(组成)大黄20-25克(后下)莱菔子40~50克,枳实30克,川厚朴30克,黄芪30克,桃仁15克,槟榔15克,木香15克,党参20克,丹参20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 (用法)上药浓煎取汁250毫升,分2次内服,每日1剂。连续1~2剂即可。 (功效)开结通降。 (主治)粘连性肠梗阻。

(按语)肠梗阻为\肠结\、\关格\。中医认为肠为传化之府,其功能以通降下行为顺,由于气滞、血瘀、热结、寒滞、湿阻、食积中结而造成通降失调均可发生肠结,气血不通,滞塞上逆则呕,痞满不运则胀,肠道不利则闭。大黄为将军之官,泻肠胃积滞力专而宏,重则取其迅猛之力,否则将延误病机,危及生命。加黄芪、生地益气养阴,其意为扶助正气,增加肠腑推动能力,加活血化瘀之桃仁、赤芍,选择性作用于肠道,通气活血、取通则不痛之目的。大黄后下,效果更佳。

七、驱虫方 (方源)徐昆化医疗验方《中华名医名方新传》选载。 (组成)使君子15克,大黄10克(后下),乌梅10克,厚朴10克,枳实25克,槟榔片7.5克,元明粉5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上药煎取汁100毫升,2次分服。 (功效)驱虫导滞,通腑泻下。

(主治)蛔虫性肠梗阻。证见营养欠佳,面色青白,腹部膨隆,腹壁紧张,痛苦病容,腹痛拒按,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大便2日未解,时泛呕,不思饮食。舌紫黯,苔薄黄腻,脉弦。

(按语)蛔虫栖于肠道,结聚成团,阻塞腑气故引起腹痛胀硬,大便不通。方中使君子、槟榔片、乌梅驱虫,大黄、枳实、厚朴、元明粉峻泻导滞,荡涤通便。使结聚之蛔虫得以排出,药后便通虫下而病除。

- 49 -

十五 胃肠神经官能症

一、槟砂止痛汤 (方源)《吉林中医药》

(组成)槟榔10克,砂仁5克(后下),白芍10克,香附15克,枳壳15克,佛手15克,麦芽15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行气止痛,消食。

(主治)小儿腹痛(肠神经官能症)。证见腹痛,呈发作性,痛时难忍,脐周为剧,遇冷则重,遇热则缓,大便干硬,苔白,脉弦缓。

(按语)本方证以腹痛,呈发作性,遇热则缓,遇冷则重,脉弦为辨证要点。

二、元胡平痛汤 (方源)辛喆辛医疗验方《四川中医》收载。

(组成)元胡30克,川楝子30克,茵陈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焦三仙12克,大黄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10枚。

(用法)上药浓煎取汁250毫升,分3次内服。连续服药2周。 (功效)疏肝和胃平痛。 (主治)胃神经官能症。

(按语)①本方以肝气犯胃型。发作时表现为胃脘部终日隐隐刺痛,恼怒后症状加重,伴恶心腹胀,食欲差。②本方中元胡归肝经行气活络止痛:川楝子行气止痛,茵陈疏肝利胆,三药同用肝胆并治;白术、茯苓归脾经,健脾利湿;焦三仙、大黄归胃经健胃消食导滞,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诸药。

三、升麻补胃汤 (方源)《兰室秘藏》

(组成)甘草、升麻、柴胡、草豆蔻、黄芪各5克,半夏9克,当归身、干姜各6克,红花3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益气升阳,温中止泻。

(主治)因内伤而服牵牛、大黄等药以致泄泻过多,腹中大痛。

(按语)①本方证以泄泻过多,腹中大痛,舌淡苔少脉弱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四、调胃方 (方源)《广州中医药大学·谢世立验方》

(组成)北芪15克,太子参15克,丹参15克,枳壳12克,春砂仁6克(后下),乌贼骨15克,茜草根9克,蒲公英12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益气和胃,制酸止痛。

(主治)胃痛。证见胃脘疼痛,饥则发作,得食痛减,嘈杂吞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按语)①本方证以胃脘疼痛,得食痛减,吞酸,脉弦缓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 50 -

消化系统疾病中药治疗方剂(全套)

九、化症回生丹(方源)《温病条辨》(组成)人参180克,安南桂60克,两头尖60克,麝香60克,虻虫60克,三棱60克,蒲黄炭30克,藏红花60克,苏木90克,桃仁90克,苏子霜60克,五灵脂60克,降真香60克,干膝60克,吴茱萸60克,延胡索60克,水蛭60克,阿魏60克,川芎60克,乳香60克,良姜60克,艾炭60克,熟地120克,白芍120克,杏仁90克,小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7ufm4sm9p5uqa87qzsz8c83h0epna0166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