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问题的探讨(精).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中草药用于鱼病的治疗源于南宋时期,为古代渔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化学药物在水产疾病预防中大量使用,中草药的使用越来越少。近年来,现代化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不断涌现,高密度的养殖造成了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伴随着大量的化学药物的使用,尤其是抗生素和杀虫剂的使用,不仅带来了细菌和寄生虫抗药性的增强,同时严重的药物残留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形成了许多的水产品安全问题。中草药因为其功能全面、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和低残留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水产动物的保肝、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菌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与畜牧中兽医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对中草药的药效、药理、毒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粗浅,尤其在使用过程中广大的水产从业者发现中草药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的疗效不理想,于是很多人认为中药防治鱼病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是根据中药在人医,兽医和其他领域的应用的研究,对比中药在水产动物的应用,发现在水产上中药的使用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和广大从业者探讨。

一 中药的配伍

中药单味或方剂都能在疾病防治中发挥作用,在疾病治疗中,方剂应用最多,效果最好,中药方剂中不同的种类的中药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分为君、臣、佐、使四类功用,不同的药物在不同方剂中的作用不同,各味中药协同作用,才能使中药材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水产用中药方剂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疗效也不稳定,现在临床使用的方剂不是经过长时间的临床验证、不断修改加减、具有确切稳定疗效的成熟的经验方剂,只是根据人医或者兽医的传统方剂,进行简单的加减后形成的。但是由于鱼虾与人和家畜等比较,生存的环境不同,组织器官结构不同,代谢方式不同等等的区别,这样的方剂的疗效就要大打折扣了,某些中药在方剂中能不能发挥作用也没有确切的证据,例如,人和家畜都是恒温动物,疾病发生时体温升高,长时间的高体温会对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在方剂中加入了石膏和一些清热降温等大寒大凉的药物,泻火解毒,效果显著;但是鱼是变温动物,在疾病过程中无体温的明显上升,现在水产方剂中的黄连解毒散和兽医方剂中的黄连解毒汤完全相同,这么多苦寒之品用于变温动物的鱼虾上面是否合适,并没有确切的依据。有的某些水产方剂中这些退

烧、发汗的药物依然存在,其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再者,养殖鱼虾类靠鳃和水中的溶解氧交换氧气,而人和家畜靠肺呼吸,某些具有升降、止咳清肺功能药物的使用就没有意义,同时,如何通过中药调理使鱼类通过鳃获得更多的氧气来促进机体的机能还没有相关报道。所以说,水产专用方剂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二 中药的用量

中草药是天然植物药,其体内含有的多糖、生物碱、甙类,有机酸等成分具有药理功能,但是中药本身含有的这些有效成分的量往往比较低,所以中药和西药相比,用药量比较大,例如一个成年人一般每剂中药的量在200g 到500g 不等,按体重50-80kg 的人来说,一般每公斤体重在2g-8g 左右,在兽医临床上也一般按体重使用,家禽和家畜中药使用量是每公斤体重使用中药2-4克。但是纵观目前水产临床上,中药的使用量一般比较低,部分厂家生产的中药散剂每公斤鱼体重按其标示量仅仅只有可怜的0.05-0.1g ,用量和人及家禽相比,减少了40倍,所以使用起来效果就不明显;水产动物中药的标示量肝胆利康散仅仅0.1克,银翘板蓝根散也只有0.16-0.24克。国标部分中药散剂标明了使用1-2g/kg鱼体重,但是由于商品鱼药中药散剂的包装小,价格高,用户如果按照说明正常使用,成本会非常高。所以生产厂家随意加大拌料量,表面上降低了成本,但养殖在使用过程中,治病效果就不能体现出来。由于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人们在使用中药制剂时往往抱有不信任的态度,造成了中药制剂在水产疾病治疗中的困局,大部分的养殖户在治疗中不信任中药,使用中药往往仅作为预防使用,预防的使用量更低,普遍的心态是用了比不用好,只是获得心理安慰而已。

三 中药的剂型

中药有多种剂型,一般包括煎剂、散剂、丸剂、冲剂、水剂等多种形式,煎剂因为吸收快、吸收率高,疗效高一般在人医治疗上常用,兽医上多用散剂拌料投喂,有的做成中药口服液饮水使用;水产动物在应用药物时因其特殊性在应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中草药散剂不容易粘连在颗粒饲料上,即使简单粘连以后,在投入水中时也会有很多的中药颗粒散失到水中,本来用量就少,流失的还比较多,效果更不好。所以中药最好是直接在饲料加工时添加到饲料中,但是现在商品饲料的普及又使这种有效的方法难以推广。再者,鱼虾的肠道和畜禽比较普遍较短,排泄快,尤其是虾,肠道的长度比体长还短,有些鱼类没有胃,所以中药散剂在鱼虾肠道中有效成分溶出、吸收时间就会相应的减少,造成有效成分吸收的过少,损失过大,效果就又大打折扣;所以本人认为散剂不适宜在水产上直接使用,即使要使用必须经过温水长时间的浸泡才行。

有的用户把中药进行煎煮后使用,但是往往条件限制也不如人意,例如,池塘比较大时,

1 / 1

鱼虾量大,一次性加工使用的中药量比较大,大量的中药在普通的渔民家里没有合适的煎煮器具,中药煎煮最好不使用金属容器、药剂煎三次再进行浓缩等都不能实现。大量的中药使用小煎锅煎煮明显的缺乏操作性。即使有大的容器每天的煎煮浓缩也是相当的麻烦,很多的养殖者因为怕麻烦不选择使用中药散剂。

中药水剂比较好,中药可以在药厂通过专用的中药提取设备,经过萃取和其他方式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再经过浓缩,添加防腐剂后做成商品,这样使用起来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现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水剂的成分难于确定,监管容易失位;中药水剂在试行的水产药品标准上仅仅只有一个虎黄溶液的批准文号,其他的剂型都是散剂,即使GMP 通过企业也不能生产中药水剂,所以中药在水产疾病的应用推广上还存在着障碍。

4 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现在有两种,一是内服,另外一个是外泼。内服中药只要方剂正确、摄入量足,疗程合适,治疗效果不错。但是部分企业和养殖者将中药外泼,其宣传的作用是水产动物通过皮肤来吸收水体中的中药成分到体内,然后发挥作用,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明显不合理,中药的有效成分大部分是生物碱,有机酸等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很难通过身上有甲壳和鳞片保护的鱼虾的皮肤,吸收到体内的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有些无鳞鱼虽说是没有鳞片,但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致密的皮肤结构的量也很少。倒是有些药物可以通过鳃吸收一部分,量也是很少的。另外一个关键点在于,少量的中药成分泼洒到大量的水中,根据部分水产药物国家标准和部分厂家的宣传,水中的中药生药浓度仅仅为2-3×10-6,其含有的有效成分更是微乎其微,鱼虾从浓度如此低的环境中通过皮肤和鳃吸收的有效成分的量也是极少的。另外有些人认为,中药在水中使用可以杀死水中的致病菌,但是根据研究表明,通过外用中药达到治疗目的是很困难的,周群兰(2007年)指出大黄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 是900mg/L,点状气单胞菌、鳗弧菌、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的MIC 为1.8g/L;童国忠(2007年)指出,对于黄鱼的弧菌病的MIC

为黄连7.8g/l,五味子3.91g/l,黄柏125g/l,最好的乌梅是1.95g/l。高汉娇(1996年)研究指出五倍子、辣蓼、大黄、黄芩、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效果好,MIC 在10ug/ml;黄柏、菖蒲、金银花、龙胆草等的MIC 在10-50ug/ml之间,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中药外泼要想达到最低抑菌浓度(MIC ,换算成667米3(亩米水深)水体用量最低也需要6.67kg ,最高可达上百kg (667米3

水体),这么大用量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上显然行不通。中药外泼治疗鱼病看来行不通,当然如果是工厂化的集约化养殖,由于养殖密度高,养殖体积小,用药量少,还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中药在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应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大从业

者应该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的研究开发适合水产的中药方剂及用药途径,让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水产行业也放出异彩。

知识改变命运

1 / 1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问题的探讨(精).doc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中草药用于鱼病的治疗源于南宋时期,为古代渔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化学药物在水产疾病预防中大量使用,中草药的使用越来越少。近年来,现代化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不断涌现,高密度的养殖造成了水产动物疾病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7r6a7nmg801k8300wxv0h1ll01f5u01c6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