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将系统内的任意监控图像进行视频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以达到较高的并发智能分析的能力。

智能分析功能和图像综合应用平台对接,能够获得较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误报率。 根据预先设置的智能分析规则,在出现以下情况时,自动产生报警: 1.行为分析

(1)入侵检测报警:发现在划定区域或通过划定界线的人员、动物或车辆; (2)物体移动报警:发现指定场景中的物品被移动或消失;

(3)徘徊人员报警:发现特定场景中徘徊逗留的人员,如银行门口、ATM机前、车辆周围等; (4)剧烈运动报警:发现人员之间有剧烈运动行为,如打架、斗殴等情况发生; (5)高速公路报警:发现违停、大车长时间占超车道等。 2.交通事件分析

(1)禁区检测:发现进入禁区的车辆;

(2)车牌识别:可以识别并抓拍经过车辆的牌号等。 3.图像质量检测

(1)摄像机出现视频信号丢失、被遮蔽等现象; (2)当摄像机被非法转动;

(3)当视频图像突然出现全景式泛白、泛黑等情况。 4.人像识别

当视频图像中检测出有人脸出现。可根据人脸识别和联网图像的对接和比对完成此功能。由图像综合平台实现对是否为人脸的识别,再由人像识别系统完成进一步识别的功能。 3.2.9电子地图管理

1.支持地图显示,并具有缩放、漫游、图层控制、图标定义等功能; 2.数据维护包括监控点信息的录入、删除、修改;

3.支持基于地图的监控和报警信息显示。宜支持移动监控点的实时位置显示。 3.2.10网络与设备管理

1.支持设备进入联网系统时向管理平台进行注册登记的工作模式; 2.支持设备进入联网系统的设备进行合法性认证;

3.在联网系统内部能实现工作时钟定期校正,校正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4.检测监控设备当前的运行情况;

5.当发现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时,应能发出告警提示信息; 6.支持对设备重要参数进行查询和配置。 3.2.11用户管理

1.用户注册是指向管理平台提交注册申请和必要信息,经审批通过后,获取合法的用户身份;

2.对管理平台的用户身份进行合法性认证。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管理平台。在公安机关建设系统要结合PKI/PMI系统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3.管理平台对用户和权限的管理,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用户、用户组及用户组的权限;

4.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身份进行监控资源授权,用户进行视频点播、设备控制、文件访问等操作必须拥有相应的权限,通过检查用户的权限实现访问控制。 3.2.12 日志管理

系统日志分为用户操作日志、设备运行日志、告警日志三种。

支持通过不同的字段查询相应日志信息;支持用户对指定的日志条目以文本的方式导出保存。

设备运行日志应能记录系统内设备启动、异常、故障、恢复、关闭等状态信息及发生时间;用户操作日志应能记录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操作时间、操作对象等主要操作情况。报警日志应能记录系统中接收的前端报警点传来的报警来源、报警时间、报警恢复时间等主要信息。 3.2.13 人机交互

1.具有直观、友好、简洁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

2.具有视频画面分割显示、信息提示等处理功能;

3.能反映自身的运行情况,对正常、报警、故障等状态给出指示; 4.支持一机多屏技术。 3.2.14 移动/无线监控

3G网络具备了传输高码流视频的能力,因此,应支持移动/无线的前端监控设备接入和用户终端的使用。 支持各类无线监控设备、智能手机,达到可实时监控并进行交互操作的能力。 移动/无线前端监控设备,主要包括无线车载、单兵手持等监控设备。 移动用户终端支持知名品牌各种智能手机。

由于3G网络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带宽可能有所差异,对移动/无线的视频宜采用可变码率策略,宜采用TCP协议传输,以在带宽不稳定的情况下获得相对流畅的监控效果。 3.3 性能指标

3.3.1 时间特性要求 1.传输延迟时间

(1)前端监控设备到直接连接的监控平台之间,采用固网传输的监控系统,信息时延不大于1s;采用无线传输的监控系统,信息时延不大于4s。

(2)前端监控设备与监控中心之间,采用固网传输的监控系统,信息时延不大于1s;采用无线传输的监控系统,信息时延不大于4s。

2.报警触发后,在监控平台内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记录,所需响应时间不大于4s;报警图像的预录时间不少于10s。

3.视频监控联网设备从设备发生故障到管理平台检测到并记录此故障的时延不大于15min。 4.视音频同步误差小于300ms。 3.3.2 图像质量要求

管理平台的最终图像显示质量应满足GA/T 669.1-2008的6.2.5的要求。录像质量宜满足GB 20815-2005中10.2.3的要求。录像图像质量不低于实时浏览图像质量。 3.3.3 并发访问能力要求

1.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实时图像点播并发路数带宽不小于1000Mb。 2.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平台图像存储并发路数带宽不小于1000Mb。 3.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历史图像回放并发路数不小于50路。

并发录像回放的性能指标主要取决于平台设备和存储设备。在监控平台进行集中录像存储的方案中,系统回放性能取决于监控平台的性能和存储磁盘阵列的性能;而在监控点进行分布式录像存储的建设方案中,系统回放性能取决于监控平台的性能和前端存储的NVR或DVR的性能。 3.3.4容量要求

1.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同时在线监控点数量不小于2000个。 2.平台单域能够支持的同时在线用户数量不小于50个。 3.3.5稳定性要求

采用嵌入式平台可以保证系统工作和性能的稳定性。 监控平台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50000h。

数据库应采用Oracle、Sybase、Mysql等主流数据库技术。 3.3.6互通性要求

应支持兼容主流厂商监控设备。

第四章视频存储技术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的录像存储方式主要包括:日常录像存储和重要录像备份。

日常录像存储由监控系统的录像功能提供,第一种方式是分布式存储方案,采用NVR或DVR对接入的监控图像进行录像。第二种方式是集中式存储方案,采用在监控平台中的网络磁盘阵列进行录像。日常录像存储一般采用循环覆盖的方式。

重要录像备份是指对于重要的视频监控进行长时间备份。 县(区)、派出所以本辖区内日常录像存储为主;省、市两级还应当部署重要录像备份设备。 4.1 存储设备技术要求

高清摄像机以网络方式连接到NVR设备中进行录像,前端监控资源可利用监控设备自带存储或挂接磁盘阵列的方式存储视音频信息,但保证联网系统对前端存储的统一管理、查询和调用。 NVR设备的设备技术要求,详见本规范附录A中A.3节。

集中式存储方式,为监控点直接连接,或者通过NVR连接到监控平台中,在监控平台调度下,在网络存储阵列中进行集中存储。

存储阵列的设备技术要求,见本规范附录A中A.3节。

摄像机本身应具备ANR功能:摄像机本机具备存储模块,当与后端存储系统断开连接时,应当自动转为本机存储,重新连接后,应自动将本机存储录像传输到后端存储系统中,由后端存储系统进行补录。 4.2 日常存储方式的适用范围

对日常录像存储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两种方案:

1.对网络带宽有限、一般安全级别的监控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方案,宜对重点监控点位同时进行集中存储,作为分布式存储的录像备份。

2.对网络带宽足够,需要统一维护存储设备的监控系统,可采用集中式存储方案。

在多级平台级联的情况下,平台集中存储应优先存储本级平台直接接入的监控图像,宜支持对下级重要监控点进行存储,作为录像备份。 对于公安机关监控系统,辖区前端各类监控及报警点在80个以上的派出所或离县公安局较远乡镇派出所,存储设备宜部署在派出所;前端监控点在80个以下的派出所,存储设备可部署在县(区)公安局或就近派出所。

派出所、县(区)公安局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集中式或分布式存储方式。由于省、市公安局直接接入的监控点较少,应采用集中存储方式。 4.3 存储容量和传输网络带宽要求

1.720P监控图像,码率可按2.5Mbps(25帧/s)估算。 2.1080P监控图像,码率可按4Mbps(25帧/s)估算。

3. 监控点和存储设备直接的传输网络带宽,应至少大于所有需存储监控点的码流总和的1.25倍。即带宽要求≥监控点数 X码率X1.25。

4. 日常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时间应不小于15d,重要视频图像信息作长期保存。

5. 存储设备的容量大小,应大于所有需存储监控图像空间总和的1.1倍。即存储空间要求(Byte)≥监控点数X码率X 3600 X 24 X 存储天数/ 8 X 1.1。

第五章传输网络技术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网络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公安信息网,二是通过视频专网。

对于公安机关建设的内部监控系统,可以采用公安信息网作为传输网络。对于重要的监控系统,可采用视频专网进行建设,视频专网应与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这类监控资源进入公安信息网时,需通过省级、市级的视频安全边界接入平台。对于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社会监控系统,这类监控资源进入公安信息网时,需通过省级视频安全边界接入平台。

公安专用的视频专网内监控系统可使用两种方式进行接入: 1.直接通过安全接入平台接入公安网内;

2.先接入视频专网整合平台,再通过安全接入平台接入公安网内。

社会监控系统指社会力量建设的监控系统,主要建设在公网或本地局域网中。这类监控资源首先接入视频专网整合平台,再通过省级视频安全边界接入平台接入公安网内。 市级公安机关视频专网的带宽应至少为1000M。

第六章图像接入技术要求

由于监控系统的标准众多,监控系统平台应能够接入不同标准的监控设备。公安机关建设的监控系统,应采用GA/T669-2008系列标准进行系统建设。

采用相同标准的监控系统,应当直接以通信协议进行对接。不同标准的监控系统,应采用SIP网关进行对接。

视频信号接入可以采用模拟或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接入方式,必须获得省公安厅科技通信处的审批。 6.1 接入方案

公安机关建设的监控系统,与其他监控系统对接时,应满足《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GA/T669-2008)的定义。社会监控系统,宜参考该标准实施。

SIP监控域与非SIP监控域通过网关进行互联,互联结构见下图。SIP网关要在在多个层次上对联网系统信息数据进行转换。根据转换的信息数据类型,网关内部从逻辑上分为控制协议网关和媒体网关。 SIP网关应采用如下的模式的一种。 模式一、SIP网关完成如下三项转换: 进行非标准协议的转换;

进行非标准媒体传输协议和数据封装格式的转换; 进行非标准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双向转码。 模式二、SIP网关完成如下两项转换: 进行非标准协议的转换;

进行非标准媒体传输协议和数据封装格式的转换; 由SIP客户端及SIP设备(如视频解码器),完成非标准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双向转码。 将第一种模式称为“转发模式”,将第二种模式称为“转码模式”。 SIP网关应支持“转发模式”,宜支持“转码模式”。 6.2 接入类型

针对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接入,包括直接接入、模拟网关接入、数字网关接入、公网数字网关接入等多种模式。

对于满足公安部标准的数字系统,可以采用直接对接方式接入。

而对于无法改造成符合公安部标准的系统,就需要采用网关形式进行对接。 数字系统接入

对于各市县、单位已建设的数字系统,应采用标准网关的方式,标准网关一边对接现存系统,通过调用其提供的开发接口,对实时或历史图像进行调用,实施录像回放,云台控制动作。另外一边按照标准协议与监控平台对接。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全面的,无盲区的图像整合。 公网数字系统接入

对于公网数字系统,公安网需要采用边界接入平台接入公网图像数据。使用网关单元可以实现对边界接入平台的穿越。 数字系统直接接入 对于现有数字系统,如果能改造成为符合公安部《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 669.5标准,就可以按照公安部标准,采用直接对接方式,接入系统。 DVR硬盘录像机接入

需要实现对原有监控系统的图像接入管理,网关通过IP网络上连平台系统,下连带网络功能的DVR,完成DVR的接入管理,并进行码流的转码。网关需要完成以下具体业务功能: 1.实现对DVR设备状态显示 2.图像浏览 3.报警联动 4.摄像机控制 5.显示墙

6.录像查询和回放 模拟系统接入

对于模拟系统,通过增加编解码设备实现数字整合,通过编码器上传到上级监控系统/平台,最终实现数字级联组网、全网统一控制。

模拟矩阵将视频输出连接编码器对应接口,编码器能够与矩阵控制接口相连,通过获取矩阵协议实现对矩阵切换输出和下挂云台的控制。实现电视墙选看的控制与相应图像上传选择。一台网关单元应能至少64个矩阵的控制。 移动图像接入

通过公安信息网边界接入平台,应满足应急指挥车、无线图传车、动中通卫星车、3G手机视频,以及各种无线接入设备的图像上传和浏览控制等业务应用。 与视频会议系统对接

通过网关设备,应能完成标准视频会议系统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无缝对接,为应急指挥调度和全系统统一视讯联网提供支撑。

单台设备最少应支持36路前端监控点同时接入视频会议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大型会议中调用多个前端监控图像的需求,还可实现多个会议通过接入网关、调用多个不同监控图像的需求。 网关支持GK注册,在视频会议中能够通过别名快速呼入监控点,简单易用。

网关支持监控点图像浏览、音频对讲和PTZ控制三大业务功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视频会议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完美融合。 6.3 接入后统一管理功能

1.实时视频:用户定制实时视频请求给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请求该前端点的视频数据,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提供实时的视频数据给用户。

2.录像检索:用户发送设备点和时间段请求给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请求该前端点在该时间段内的视频数据,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检索到该视频(从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存储服务器中或者监控资源的存储中检索)发给用户。

3.报警:用户定制报警信息请求给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请求该前端点的报警信息,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受理后,一旦该前端点发生报警信息,则转发给该用户。

4.控制:用户可以通过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手动或自动控制前端监控设备。

第七章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7.1 图像参数

7.1.1显示图像质量

实时图像质量不低于5级 (五级损伤制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回放图像质量不低于4级 (五级损伤制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7.1.2显示图像灰度等级 实时图像灰度等级 ≥10级 回放图像灰度等级 ≥9 级 7.1.3视频分辨率

实时录像﹑回放图像分辨率应达到1280×720像素以上,宜支持1920×1080像素 7.1.4 视频图像清晰度

实时显示视频图像 ≥800TVL 回放显示视频图像 ≥650TVL;

7.1.5 视频信号幅度 1.0Vp-p±3dBVBS 7.1.6 视频信号随机信噪比 ≥38dB(A) 7.1.7 帧频(刷新率)≥15fps 7.1.8 前端摄像机亮度灵敏度 ≤1.01Lx

≤0.02Lx(低照度时) 7.1.9 图像信息还原性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将系统内的任意监控图像进行视频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以达到较高的并发智能分析的能力。智能分析功能和图像综合应用平台对接,能够获得较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误报率。根据预先设置的智能分析规则,在出现以下情况时,自动产生报警:1.行为分析(1)入侵检测报警:发现在划定区域或通过划定界线的人员、动物或车辆;(2)物体移动报警:发现指定场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7loz64nwc4ddq3430jm4g4gh0kzl900yi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