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期待可能性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期待可能性

上尉诗人*

内容提要:

期待可能性的研究的一直备受关注,期待可能性问题的论述可谓连篇累牍。本文先从期待可能性的历史渊源谈起,旨在说明其在刑法中历史地位。然后具体解读期待可能性的含义,让读者对其有更深的了解。其次再指出它的现实意义,最后说明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借鉴。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 历史渊源 多重含义 现实意义 反思借鉴

一、期待可能性的历史渊源

期待可能性是指在实施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能期待行为人作出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如 果行为人实施行为时具有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为有期待可能性;如果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没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性,为无期待可能性。法律不强迫行为人作出绝对不可能的事,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期待可能性时,才有可能对行为人进行非难。如果不具有这样的期待可能性,那么就不存在非难的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阻却责任的重要事由最早发端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1897年3月23日德意志帝国法院第四刑事部所作的马车绕缰案的判例,成为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渊源。该案的案情是:被告人系一驾车人,驾驭一辆双辔马车,其中一匹马有以马尾绕缰并用力压低缰绳之习惯,被告人常向其雇主提出此问题并要求换一匹马,但未得允许。1896年7月19日,当被告人驾车时,该马癖性发作,将尾绕缰用力下压,致使马车失控狂驰,将一行人撞倒并致其骨折。检察官以过失伤害罪对被告人提起公诉,但一审法院宣告被告人无罪,检察官提出上诉,此案移送德意志帝国法院审理。帝国法院驳回了检察官上诉,其理由是:要认定被告具有过失责任,仅凭其认识到该马有以尾绕缰的习惯并可能导致伤人还不够,还必须以被告基于此认识而向雇主提出拒绝驾驭此马为必要条件。然而,事实上无法期待被告人不顾丢失工作的危险而向雇主拒绝驾驭此马,故被告人不应负过失责任。这一判决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当行为人无条件选择合法行为时,即使实施了违法行为,且主观心理存在过失的状态,也可能阻却责任。这引起德国刑法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迈耶、弗兰克、休米德

[1]

等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期待可能性理论。

1928年,期待可能性理论由木村龟二介绍到日本,经过左伯千仞等的努力,逐渐为日本刑法学界所接受。1933年11月21日,日本大审院对“第五柏岛丸事件”所作的判决被认为是日本肯定期待可能性理论最早的判例。在该案中,日本联运船“第五柏岛丸”载了定员五倍之多的乘客航行中覆没于濑户内海造成多人死伤的事实法院认定为过失。但是考虑到上班的乘客蜂拥而至的事实,考虑到监督管理的警官也只专心致志于严守出航时刻而放松了对乘客人数的限制的事实,考虑到尽管船长即被告人再三提醒,而船主却命令让众多的乘客上船的事实等等,对被告人宣判了较轻的罚金刑。尽管大审院没有宣告被告人无罪,但是很

* 1205469357410

〔1〕参见[美]约翰·马丁·费尔希:《法兰克福式例子与半相容论》,第392页。

明显减轻了其处罚,究其原因,是期待可能性的思想在默默地起作用。这一运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先驱判决,被日木学者珑川幸辰称为“富有人情味的判决”。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当代西方大陆法系刑法犯罪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司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期待可能性理论发端于德国,但现在在德国已被禁止滥用。日本的期待可能性理论是从德国引进的,引进后有很大发展,并且当前在日本刑法学界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在德、日、我国台湾等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承认和采用。

二、期待可能性的多重含义

仔细考察后发现,期待可能性在刑法理论上存在不完全相同的多重含义。以下主要讨论其中的四种不同的含义。

(一)作为心理强制可能性的期待可能性——作为责任基础的期待可能性 作为责任基础的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理论是规范责任论的当然结论。规范责任论的特色是,在与法律规范的关系上把握责任。法律规范终究是以对个人的命令、禁止表现出来的;这种命令、禁止就行为人一方而言,只有在能够遵从即能够实施犯罪行为以外的行为时,

[2]

才是适当的。所以,责任非难,以行为人在行为当时具有适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为基础。亦即之,缺乏期待可能性,就没有非难可能性。这种意义上的期待可能性,并不只是与责任能力、故意、过失相并列的责任要素,而是责任的基础。 (二)作为责任要素的期待可能性——狭义的期待可能性

如同作为违法根据的法益侵害必须具体化为构成要件要素一样,上述作为责任基础的期待可能性,也应当具体化为责任要素。责任能力、故意、过失以及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实质上是他行为可能性的具体化,因而也是作为责任基础的期待可能性的具体化。换言之,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对客观构成要件事实具有认识(故意)或者预见可能性(过失),并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时,就可以期待其产生不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动机,进而不实施该行为;倘若行为人实施了该行为,就认定行为人具有责任。但是,上述责任要素的设定,是以能够期待行为人实施其他合法行为为前提的。换言之,认为具有责任能力、具有故意或过失以及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就值得非难,是就通常情形所作的设定,或者说是以行为时的附随情况的正常性为前提的。在社会生活中,不排除在极少数情况下,由于行为时的附随情况异常,导致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即使认识到或者可能认识到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事实,

[3]

即使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却依然不能期待其实施其他合法行为的情形。所以,必须将特殊情形下的期待可能性作为责任要素。这个意义上的期待可能性可谓狭义的期待可能性。我国刑法理论界所讨论的期待可能性,大体上是指这种狭义的期待可能性。 (三)作为义务强制可能性的期待可能性——不作为犯中的作为可能性

违反禁止规范的行为是作为,违反命令规范的行为是不作为。换言之,作为是实施了被禁止的行为;不作为是指没有实施被期待的作为。命令规范的实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受命人原本存在意志行动;如果没有意志行动,就不可能有命令;命令者与受命人之间具有作为关联的可能性,即命令者能够影响受命人;受命人具有支配意志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实施

〔2〕参见[日]山口厚:《刑法总论》,有斐阁2007年版,第181页。 〔3〕参见[日]西田典之:《刑法总论》,弘文堂2006年版,第191页。

命令所要求实施的行为。就不作为犯而言,并不是只要不作为与法益侵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

[4]

关系,就肯定构成要件符合性。例如,在溺水儿童没有得到救助而死亡的场合,倘若认为所有可能救助溺水儿童的人的不作为都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就明显扩大了处罚范围。于是,刑法理论将基于保证人地位的作为义务,视为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即负有防止

[5]

结果发生的特别义务的人是“保证人”,其中防止结果发生的特别义务就是作为义务。所以,刑法理论首先要确定哪些人是负有防止结果发生的特别义务的人;即确定特别义务来源于何处(作为义务的发生根据)。显而易见的是,义务的履行以保证人具有作为可能性为前提。 (四)作为过失犯成立条件的期待可能性——过失犯的成立要素

以往在责任的实体上,采取的是心理责任论。心理责任论认为,责任的实体是行为人的心理关系,基于心理关系不同,将责任分为故意与过失,行为人在具有责任能力之外,还具有故意、过失时,就追究行为人的责任。这一学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统治地位。即使采取规范的责任论,也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过失的心理要素。例如,疏忽大意过失中的预见可能性,并不因为规范责任论而丧失其意义。根据以结果预见可能性为中心的旧过失论,当行为人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法益侵害结果时,不成立过失犯罪。问题在于:缺乏结果的预见可能性与缺乏期待可能性是什么关系?显然,当行为人不能预见行为的结果时,就不能期待他预见,也不能期待他选择其他合法行为。所以,即使行为人没有选择其他合法行为,也不具有非难可能性。在这种场合,既可以说因为行为人没有结果的预见可能性而不成立过失犯,也可以说因为行为人缺乏预见结果的期待可能性、缺乏他行为的期待可能性,而不成立过失犯。根据新过失论的观点,即使对结果有预见可能性,但如果履行了结果回避义务,就不成立过失犯。这样,过失犯的注意义务的中心,就由结果预见义务移向结果回避义务;而且,将结果回避义务作为客观的行为基准而设定成客观的注意义务,使之成为违法要素。新过失论不仅将过失作为责任问题,而且也作为构成要件符合性与违法性的问题,故不仅着眼于作为心理状态的过失,而且着眼于其行为的侧面。由于新过失论将违反注意义务作为过失犯的不法问题,“接下来的分歧则集中于,应该对这种共同构成不法理由的违反义务的行为设定哪些要求,是违反了一般的(客观的)注意义务就足以,还是要求行为人根据其个人能

[6]

力本来可以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

三、期待可能性的现实意义

期待可能性在德日等大陆法系首创并发展起来的,做为一种刑法基础理论它首先体现了一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法不强人所难”,直译为法律不强求不可能事项或法律不强求任何人履行不可能履行的事项。可以说期待可能性理论是通过限制国家的刑罚权而保障被告的人权的刑法理论,它得到了世界各国刑法界的认同。 (一)更好的体现刑法价值追求

首先,期待可能性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刑法的谦抑性,又称节俭性,是指刑法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谦抑性是刑法的基本特性之一,

〔4〕参见[美]道格拉斯:《刑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85页。 〔5〕[德]冈特·施特拉腾 韦特、洛塔尔·库伦:《刑法总论Ⅰ——犯罪论》,杨萌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77页。

〔6〕参见马克昌等主编:《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90页。

浅谈期待可能性

浅谈期待可能性上尉诗人*内容提要:期待可能性的研究的一直备受关注,期待可能性问题的论述可谓连篇累牍。本文先从期待可能性的历史渊源谈起,旨在说明其在刑法中历史地位。然后具体解读期待可能性的含义,让读者对其有更深的了解。其次再指出它的现实意义,最后说明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借鉴。关键词:期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7idu5akru86wqu5roq73pebe0ioab00ll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