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元宵节碰上情人节
今年元宵节的特别之处在于正赶上西方的情人节。
一家人其乐融融吃元宵,情侣们手牵手看电影,当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文化相遇,碰撞出了别样的花火,别样的精彩。这便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融合。两种文化的交融往往是艰难曲折的。
拿我们中国来说,当年清朝闭关锁国,自诩天朝上国,称西方技术为“淫巧”之技,连西方人也被轻藐地称为“夷”。对本国文化的强大推崇和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优越感,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对外来文化的排斥状态。而现在,圣诞颂歌充斥着大街小巷;假面舞会、南瓜灯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玫瑰花、罗曼蒂克营造着爱的氛围??一切一切,都表明西方文化正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对此,有人提出了担忧,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会不会导致中国自身文化的消失?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
在强行推动另一种文化的时候,便会导致自身文化的淡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很好的例子。孝文帝在强制推行汉化政策的时候,殊不知将北魏自身的文化改没了,真是成也汉化,败也汉化。
历史的教训警示着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另一种文化。首先,应当是“我见青山多妩媚”的态度。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都不失为一种美。美之所以为美,便在于“不同”二字。试想所有文化若都是相同的,世上便只有一种语言,一种服饰,一种节日,一种食物,一种建筑??那是何其单调枯燥。所以认识到不同文化的不同,认识到不同文化特有的美是首要态度。只有当“我见青山多妩媚”的时候,才能“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其次,应当提一提鲁讯的“拿来主义”。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相互交融的步伐已是锐不可当。大胆开放,吸收外来文化,大喊一声“拿来!”最后,应当谈一谈“丢弃主义”。所谓的“丢弃主义”是对“拿来主义”的一种补充,即将精粹拿来,将糟粕丢弃;将美好拿来,将腐朽丢弃;将适合的拿来,将不合适的丢弃。只有这样,才真正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了。
或许,以后还会有愚人节碰上清明节,春节碰上情人节等许多东西方文化的相遇的巧合, 不知那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欣赏的艺术
当某个同学在教室里展示自己的新衣服或是新发型,你是否觉得他自恋至极对他嗤之以 鼻?当你在学校橱窗艳羡同龄人的书法画风,你是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生来平庸?殊不知我 们常常走进了欣赏的死胡同,错过了本该属于我们的美,终成过错。在我看来,欣赏的艺术不仅是发掘自己的美,也在于为别人的美喝彩。近年来网络上大火的“聚美体”这样一句话我甚是喜爱:“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我是**,我为自己代言。”众网友纷纷效仿的同时也让陈欧---聚美优品的创立人由此走火。品牌的大火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让这个小伙子的奋斗终有收获。或许有人认为这个广告词过傲,我却认为这是对自己美的发掘。当大牌明星的代言引发“从众效应”,如此自信的令类代言却别有一番意蕴美,请允许我的仿句:你只看到我自恋的表现,却没理解我的心灵美----我美己,我为自己代言。 如果说发掘自己的美能让人增自信,这却只是一个个体的层面;若是由此拓展开来,那应是另一番别样的美景。当我们为“最美妈妈”的壮举勇敢称赞敬佩,当我们为“最美司机”的镇定敬业感动,当我们为“最美儿子”割肾救母的反哺行动动容??这些美德都让我们不由自主为其“点赞”。此时的我们,正是在为别人的美喝彩!不用抱怨自己的人生平庸,没有偶像剧般奇异的遭遇;也不用抱怨生活无味,没有电影般的惊心动魄,当我们在为别人喝彩的同时,你自已得到了你 期待的美——那是无私、正义与真情!正如王尔德所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当你学会欣赏星空的美,你也将发现阴沟里柔和的普照。 欣赏的艺术便在于此。正如“林李大战”引发无数体育迷的关注,与其说“超级丹”的霸气,
不如说是他的学会了欣赏的艺术。在李宗伟大比分超前的局势下,他能够为对手喝彩,心态淡定;然而他又拥有着无可匹敌的自信,让他次次反超,将金牌揽入囊中。而比赛结束后与李宗伟的拥抱便是对对手由衷的尊重。若是将欣赏的艺术运用如此之妙,何愁人生不能绽放华彩?愿你我携着欣赏的艺术与世间更多的旖旎风光不期而遇,撞个满怀!
赏人悦己,共沐春风
墙角的花朵,身处阴暗潮湿之地,却只一味孤芳自赏,使人难以发现它的可爱美丽;花 园的百花,互相包容欣赏,亦不妄自菲薄,竞相开放,向世人展现一派明艳生机。花朵如此,我们人亦如此。若我们一味孤芳自赏,对他人的闪光点视而不见;亦或是一味称羡他人,而忽视自我,那我们终将无法谱写人生的精彩乐章。惟有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的社会才会达到“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既学会欣赏自己,也懂得赞美他人,才可使我们共沐春风,迈向明丽的未来。当今社会,很多人总是习惯拿着放大镜看自己,对自己百般挑剔,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诚然,对自己要求严格,力求上进,那也无可非议。但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可因为有缺点就忽视自身的闪光点。我们应学会欣赏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不断发挥自身优势,释放我们的潜能。当我们看到别人站上领奖台,获得荣誉;当我们看到他人奔跑于赛道冲刺夺冠。我们流露出的是一种羡慕之情。但于丹曾说:“不要一味羡慕别人,他人有他人的精彩,我亦有我的可爱。”也许,我们并没有他人辉煌的成就,但我们或许拥有一副好嗓子,拥有一双巧手,而这些都是我们的优点,我们应学会欣赏。有时,我们对自己的一点小成就,就会沾沾自喜,甚至陷入孤芳自赏的状态;有时,我们对他人的闪光点,表现出嫉妒,甚至仇怨;有时,我们也会挖空心思去找寻他人的劣迹,甚至在他人背后恶意中伤。说到底,这都源于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而这样的后果,必定会使我们和周围的人面对关系破裂的紧张局面,使双方都难以愉悦地生活。 因此,懂得欣赏他人,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重要课程。对待他人的优点,我们应秉持欣赏的态度,并立志向他学习,切不可因为自己不如他人而恶意中伤,懂得欣赏他人有助构建我们之间和洽的关系,使我们获得更好地发展。欣赏他人,也学会欣赏自己,方使我们共沐春风,迈向明丽的未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孤芳不自赏
我想到百年前那一出寂然散场。当所有的人为“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而把酒 言欢时,当那群身着各色祥云朝服的人跪在所谓的龙颜之前极尽谄媚之辞时,一声炮响,震 动了一个千年未老的国度,逼着那些孤芳自赏的天朝子民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那是我们百年来从未释怀的耻辱,而我却在百年后的今天,看见了历史正在可悲地呈现出螺旋性上升。我们把古典名著翻拍了一遍又一遍,却在所谓的加入时尚元素中,诞生了多少荒诞的作品。 我们在抱怨着晦涩难懂的译本的同时,放任网络文学城中幼稚粗浅的垃圾文字摆在各大书店显眼的柜台上。孤芳自赏不是清高的象征,更不是自夸的方式,这是一种毒,会让你慢慢迷失在臆想的世界里,进而毁了自己。就像一个永远听不见小孩子在喊“他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固然我们需要欣赏到自己的美,却也要意识到,美是一个多广泛的定义。谁都有自己的 独特的美,但固步自封只能使你的美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你也没有机会欣赏或赞叹别人的 美并汲取养分改变自己,到头来,你还是那个你,而你的美再也没有了魅力。所以,孤芳再 不可自赏。我曾惊异于《图兰朵》的华美唱腔,但最惊艳的,莫过于它用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 的曲调唱出了西方爱情故事中的分分合合。这就是一种升华了的美。西方人看到了歌剧的美,也看到了中国民歌的美,于是他们将这场美的盛宴送到具有庄严之美的紫禁城, 唱了一出绝美。这就是一种“美美与共”的崇高精神,它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歌剧艺术。西方人做到了,我们呢?我们无比欣喜地看到,莫言把他的《蛙》带到了世界读者的眼前,让他们领略中国乡村的生活韵味;李安把张爱玲的《色戒》搬上奥斯卡的荧幕,让全世界看见了爱国青年邝裕民的隐忍与伟大;李云迪把以京剧西皮二黄戏腔改编成钢琴曲
《皮黄》带到维也纳的金色音乐厅,让听惯了洋乐的西方听众站起来为中国的古老艺术鼓掌。 然而这些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在跳出千百年来孤芳自赏的圈套的开始。“天下大同”不是幻想而是梦想,孤芳不自赏延伸出“美美与共”的伟大精神,将激励我们看见更多不同的美,吸收更多别样的美,把一枝绝美的“孤芳”呈现于世界的眼前。
让美与美相遇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将模子打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在碰撞中,我们审视自己,发掘自身的价值;欣赏别人,发现不同的闪光点。美与美的相遇 最终使这个世界化零为整,天下大同。法国作家辛涅科尔曾说:“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但,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诚然,对于浩瀚广阔的世界,我们再渺小不过。天下大同,各美其美的世界于自身似乎只能增添厚重的无力感。可是,我们掌握着我们的人生,我们有责任在有限的航程里找寻自己的亮点,发现自己的独一无二。学会美自身之美,才能美他人之美。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高呼:“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不正是看到人类自身之美才使人纷纷从神的信仰中抬头,开启了人类认识自己的道路吗?而之后便有了不断审视自身,肯定自身之美的哲学家与诗人的诞生。江北城墙高,江南水巷深。仅仅认识自身之美还不够,西北的戈壁,川藏的高原,江南的小桥人家等共同构成了宇宙的自然景观。而这个世界的社会景观必须由人类不同的美来组成,无论是忠诚,诚信,或是责任心,这些美好的品质都会在不同的人身上得到显现。正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克己复礼,以仁义治天下;道家道法自然,有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法家坚持依法治国,规范秩序;墨家兼爱非攻,培养高尚品质。宽容的社会使诸子百家各美其 美,不同文化的碰撞诞生了百花齐放的璀璨传奇。立足个人,也只有学会欣赏,学会赞扬,学会包容,才能百花齐放。沉迷于自身精神世界的对他人的闪光点嗤之以鼻,这种自大无知必然可鄙可陋,并且将其自身禁锢,他们不仅成不了哲人,还会与整个世界断了联系。眼里只有他人之美,慨叹自身无能之人终日惶惶,被自卑折磨,天下大同这般恢弘,却并没有他的身影。“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我们需要美自身之美,才能更好地立足于世;同时,宇宙是一个整体,学会美他人之美,让美与美不断相遇,碰撞,才能化零为整,天下大同。
和谐社会“三步曲”
费孝通曾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即做好自身建设,学 习他人美德,互相借鉴交流学习,最终社会和谐。费孝通的话表明建设大同社会需要三个步骤。确实,做好自身建设,学习他人长处,互相交流借鉴这三步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三个过程。在整体中,每个个体若能遵循这三步,那么整体定会更和谐,更强大。首先是做好自身建设。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这一整个过程, 包括以后的工作,都是一个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要做好这一步,便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子 曰:“学不可以已。”祖莹囊萤映雪,祖逖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古人的种种名言与事例都 启示着我们只有通过废寝忘食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而在学习过程中,树立长短期目标又 是十分重要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因此,树立目标,再加之以刻苦钻研,才 能学有所成,才能做好自身建设。其次是要学习他人长处。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尚且有不足之处,要向郯子,苌弘等询问学习知识,我们作为普通的中学生,便更应该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但向别人学习也不应盲目,更应结合自身,找到适宜学习之处,且应观察别人有此长处的原因,再自己加以学习,使之成为自身长处。最后,便是要互相交流代借鉴。这是一个需要双方互动的过程。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为藏族人民带去了许多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而中原地区也学习藏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引进农作物.正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互相交流,才能出现了唐朝盛世。如今出土的文物,大都融合多民族特征,形成绚丽的文化遗产。可见,双方的交流借鉴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在交流中,保留自身特,融合他人长处,方能使自己与他人更出色。当今国际
社会,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在国际进程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若都能遵循这三步,那么世界定会和谐美好。
世界需要“异教徒”
看那些无垠原野上随风摇摆的不知名的野花, 雪山深处倔强怒放的雪莲, 深山峡谷中高 贵的幽兰,坑塘河湖中洁身自好的荷花,种在花园里的富贵的牡丹,还有笑傲风雪的梅花! 它们,无论是生长在肥沃的花园里,能够得到人们的精心浇灌;还是需要靠自己艰难地 寻找土壤,都盛放出了令人惊艳的生命,这世界才有了丰富的美。大自然告诉我们:世界之 美,在于各美其美。 当今在青年文坛叱咤风云的八零后作家郭敬明与韩寒之争似乎从未停息, 两人明里暗里 互相批判互相攻击, 粉丝之间无数次引发口水战。 我认为大可不必。 郭敬明与韩寒各有其美, 郭敬明擅长唯美抒情的文字,而韩寒更会针砭时弊,评论社会现象。两人各有所长,没有太 大可比性。韩寒写不出郭敬明那样忧郁细腻的语言,也拍不出票房过亿的电影:郭敬明同样 无法拥有韩寒讽刺性的幽默、老练独特的见解和在赛车界的地位。所以,好就好在中国文坛 拥有这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家,才会有现在繁荣发展的文学,迎合多样的口味。 然而在现在的神州大地上山寨之风盛行。美国媒体刊发《一个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 一文, 讽刺的就是中国内地某些开发商为了刺激消费而疯狂复制国外知名地标和城市风景的 现象。显然这些开发商并不懂得“各美其美”的道理,如此疯狂的山寨并没有使建筑在外观 上取胜,更不用说掌握西方国家建筑文化的灵魂了。生搬硬套只会为自己扣上“山寨”的帽 子,而丢失了真正的美。中国同样拥有灿烂的建筑历史,优雅的园林建筑,雄伟的宫殿?? 我国当代的建筑要想真正创造独成一家的美, 就不该盲目窃取他人之美, 沦为西方建筑的赝 品,而是不与历史做切割,传承自己的美。否则世界将趋于大同。 席慕容说: 我们生存在一个文化与艺术都重新萌发个性与特色的时代, 每个人对于他人 都是一个异教徒。是的,世界需要这样的“异教徒” 。千篇一律和各式模仿秀早晚会使审美 疲劳,只有当各位异教徒不同的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当各位异教徒懂得互相欣赏时,这 个世界才真正被称为“大千世界”而不是“大同世界” 。 歌者在歌唱: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与我同时代的你,你准备好成为我 的“异教徒”了吗?准备好为这大千世界绽放与我不一样的美了吗?
欣 赏
印度诗人迦梨陀娑曾言: 欣赏吧!在捕捉他人亮光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散发的光华。 我想欣赏的动人之处便在于此:欣赏他人之美,又增添自身之美。 唐朝诗人王维却非善欣赏者。 说他当时位居丞相又颇有文才, 府中迎来穷书生孟浩然的 来访,希望得他助力荐于圣上。王维口上应下,但见孟诗绝采,心中却起妒才之意。这天唐 玄宗到府,王维竟以“布衣不便面圣”为由将孟匿于床下。事后孟愤然郁然离去,终不得志 抑郁病卒。一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道尽其中怨怼辛酸。 王维胸中纳下了“江流天地外”的宽广之境,却纳不下对有才之人的欣赏,究其原因, 是放不掉对名利的计较。 除了名利,身段面子也可能成为阻碍我们欣赏他人之美的绊脚石。 从古至今,不乏领导上级嫉贤妒能之事,饱识之士目中无人之例。须知美美与共的世界 里,必舍去身段。 孔子坚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信条,一生虚心求学,甚至向学生屈尊受教。所以他 才能流芳千古, “六经”的奥妙成为他贈与后世最珍贵的礼物。 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一直以来都是竞争对手。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苹果公司出现经 济困难, 日常工作全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瘫痪之时, 众人都猜测比尔盖茨会不会采用并 购手段一举摧毁苹果王国, 然而他却作出了惊人之举——贷款给乔布斯一亿美元以帮助苹果 公司度过困难。 假使没有当初比尔的慷慨解囊,现如今风靡全球的 iphone 系列也不复存在。当然,微 软又会少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然而正因为比尔盖茨对乔布斯科技才能的由衷欣赏, 才有 如今科技业两大巨头你追我赶、耀目科技星空之景。 学会欣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魅力。它为你增添豁达情怀,吸引着才识广
博者与你 为友,助你成功。 奸雄曹操有一点广受赞颂, 那便是欣赏爱惜人才。 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猛然攻来, 却固执己见而失许攸良师。当许攸星夜赶到曹营投靠,曹操欣喜至极,竟“跣足出迎” 。而 后他从许攸之计,袭马巢、烧粮草,在官渡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曹操凭借赏才爱才之名,纳入郭嘉、荀彧、贾诩等贤士良师,最终曹魏赢天下。 王维学不会欣赏,失去了孟浩然这一珍贵的心灵伴友,终身内疚不安,岂不是得不偿失? 其实只要放下名利,身段,偏见,欣赏他人,你必能从中收获些许,这将为你增光添翼, 助你散发炫目光华。 此时便正是应了费孝通那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了,又何乐而不为呢?
尊重文化多样性
前几年,有一部名叫《刮痧》的电影引起了国际间的热议。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居住在 美国的中国夫妇,因儿子不舒服给他刮痧,后来孩子背后的淤痕被人发现后,引起了轩然大 波,美国人认为这对夫妇虐待孩子,并剥夺了他们的监护权,将孩子送到专门机构。而这对 中国夫妇则认为这是中医中的一种治病方法,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 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中外文化间的差异,也呼吁人们用宽广的胸襟包容差异,尊重文化 多样性。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在这个拥有六十多亿人口的 地球上,文化之间必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的文化在其他民族人的眼里,可能并非是最好 的,相反,他们的文化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今这个中外交流频繁,全球化趋势增7强的社会中,学会包容与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周恩来曾在一次亚非国家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成为了处理国际关系, 对待国 与国之间差异的重要方法,伟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许多外国人选择来中国留学,工作,他们中不乏一些黑种人,他 们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和我们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一些中国学生经常嘲笑他们的外表, 穿着甚至公然做出不尊重, 歧视他们的行为来, 而他们则可能因为语言不通不理解那些嘲笑, 或者理解了,也宽容看待,一笑了之。这一切都彰显了我们民族胸怀的狭小。我们不妨换位 思考,如果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外国如此遭遇,心情会是怎样? 因此,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很重要。 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有一下几方面: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中国古代, 多称外国人为“蛮夷”等这类带有明显歧视意味的名称,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教育的缺失,没有 从小灌输孩子平等,尊重的思想。 我们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文化间的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更加灿烂辉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