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经典2024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六十四)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

伯氏疏螺旋体有3~10个稀疏而不规那么的螺旋,呈波浪式。革兰氏染色阴性,常用镀银染色法。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莱姆病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播媒介主要是某些硬蜱,主要储存宿主是野栖鼠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莱姆病多发生在户外工作者或旅行者,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并可累及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常可复发,晚期伴随着器官的严重功能损伤。

第二十二单元 真菌

【考试大纲】 1.概述 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构造、培养特性及致病性 〔1〕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 二十二、真菌 2.主要病原性真菌 〔2〕白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3〕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4〕卡氏肺孢子菌致病性 概述 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构造、培养特性及致病性 1.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真菌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分支交织成团形成菌丝体,并长有各种孢子,这类真菌即一般称为霉菌。多细胞真菌以菌丝和孢子的方式繁殖。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是一种繁殖方式,与细菌芽孢不同。

真菌检查时常用沙保培养基。培养真菌最适pH为4.0~6.0,最适温度为22℃~28℃,某些深部感染的真菌那么在37℃中生长最好。培养真菌需要较高的温度与氧。真菌菌落一般有三种类型:

酵母型菌落:形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如新型隐球菌。

类酵母型菌落:外观似酵母菌落,但可见伸入培养基中的假菌丝,它是由伸长的芽生孢子形成,如白念珠菌。

丝状菌落:为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由许多菌丝体组成。 2.真菌的致病性

真菌引起的疾病大致包括:真菌性感染、条件性真菌感染、过敏性真菌病、真菌毒素中毒症。

主要病原性真菌

一、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

皮肤癣真菌有3种,毛癣菌、表皮癣菌和小孢子癣菌。3种癣菌可侵犯皮肤,毛癣菌和表皮癣菌可侵犯指(趾)甲,毛癣菌和小孢子癣菌还可侵犯毛发。

二、白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白假丝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细胞呈卵圆形,革兰染色阳性,但着色不均匀。在病灶材料中常见菌细胞出芽生成假菌丝,假菌丝长短不一,并不分支,假菌丝收缩断裂又成为芽生.精.

的菌细胞。

白色念珠菌属条件致病菌,可引起:①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病变周围有小水疱;②黏膜念珠菌病:以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最多见;③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可由黏膜皮肤等处病菌播散引起。

三、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用墨汁阴性显影法镜检,可见到透明荚膜包裹着菌细胞,菌细胞常有出芽,但不生成假菌丝。

新型隐球菌大多由呼吸道转入,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亦可由破损皮肤及肠道传入。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等,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黏膜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

实验检查从脑脊液中可见圆形厚壁并围以厚荚膜的酵母样细胞。用血清学方法检出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该病诊断可提供重要帮助。

四、卡氏肺孢子菌致病性

肺孢子菌属是分布于人类及多种哺乳动物肺内的时机致病菌,尤以卡氏肺孢子菌多见,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如患AIDS〕时,可致肺孢子菌肺炎,未经治疗,病死率几乎达100%;此外,尚可引起中耳炎、肝炎和结肠炎等。

第二十三单元 病毒的根本性状

【考试大纲】

1.病毒的形态 2.病毒的构造和化学组成 二十三、病毒的根本性状 3.病毒的增殖 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1〕病毒的构造和对称性 〔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病毒增殖的过程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病毒的形态 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1.病毒体的概念

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 2.病毒的测量单位和形态 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nm〕,即1/1000μm,在大型病毒〔如牛痘苗病毒〕为300nm;中型病毒〔如流感病毒〕约100nm;小型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仅20~30nm,病毒形态多数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或子弹状,痘病毒呈砖块状,噬菌体大多呈蝌蚪状。

病毒的构造和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构造和对称性

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心为核酸,在核酸外围有蛋白质外壳,称衣壳。衣壳与核酸在一起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有包膜包围着。衣壳系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每个壳粒又是由一个或多个多肽分子组成。

根据壳粒的排列不同,病毒衣壳有以下几种对称类型:螺旋对称型;20面体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包膜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以出芽的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故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的化学成分。有些包膜外表有蛋白质性质的钉状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精.

刺突。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核酸:位于病毒体的中心,由一种类型的核酸构成,含DNA的称为DNA病毒,含RNA的称为RNA病毒。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为病毒的增殖、遗传和变异等功能提供遗传信息,决定了病毒的感染性。

蛋白质:病毒蛋白质构成全部衣壳和包膜的主要成分,对病毒核酸具有保护功能;衣壳蛋白质是病毒基因产物,具有病毒特异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原病毒免疫应答;具有辅助感染作用,病毒外表特异性受体联结蛋白与细胞外表相应受体有特殊的亲和力,是病毒选择性吸附宿主细胞并建立感染灶的首要步骤。

脂类和糖:病毒体的脂质主要存在于包膜中。有些病毒含少量糖类,也是构成包膜外表成分之一。

病毒的增殖

病毒增殖的过程

病毒缺少完整的酶系统,不具有合成自身成分的原料和能量,也没有核糖体,因此决定了它的专性寄生性,必须侵入易感的宿主细胞,依靠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原料和能量复制病毒的核酸,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病毒的蛋白质。病毒这种增殖的方式称为“复制〞。

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场,经过基因组复制、转录、翻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复制周期。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四个步骤。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

1.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而不耐热。病毒一旦离开机体,经加热50~60℃ 30min,由于外表蛋白变性,而丧失其感染性,即被灭活。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通常在-20~-196℃仍不失去活性,但对反复冻融那么敏感。一般可用低温真空枯燥法保存病毒,但在室温条件下枯燥易使病毒灭活。

2. pH

病毒一般在pH 6~8的环境是稳定的,但在某些病毒的血凝反响中,pH改变可影响改变试验的结果。

3.射线

紫外线、X线和高能量粒子可灭活病毒,这是因为光量子可击毁病毒核酸的分子构造,不同病毒其敏感度不一。

二、化学因素 1.脂溶剂

有包膜病毒可迅速被脂溶剂破坏,如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这类病毒通常不能在含有胆汁的肠道中引起感染。病毒对脂溶剂的敏感性可作为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

2.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 病毒对这些化学物质都很敏感。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精.

经典2024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六十四)

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伯氏疏螺旋体有3~10个稀疏而不规那么的螺旋,呈波浪式。革兰氏染色阴性,常用镀银染色法。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莱姆病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播媒介主要是某些硬蜱,主要储存宿主是野栖鼠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莱姆病多发生在户外工作者或旅行者,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并可累及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常可复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7a2u7im7d57eja0pqkz5136q5t3t4006u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