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守国:中国航运业的困境与出路
1993年成立的中国船东协会作为“中国船东的代言人”,不断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船东权益,促进了中国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拥有政府工作背景的张守国,担任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一职。8年后,张守国已届退休年龄。
2016年12月16日,中国船东协会举行迁址上海揭牌仪式。从北京到上海,中国船东协会来到了中国航运业最前沿的城市。
时光在流逝,市场在变幻。四处奔波的张守国思考不停,在与《航运交易公报》记者的对话中,他对当下中国航运市场的热点话题进行了一一解析。 中良海运与内贸运输
记者:近期内贸集运市场中,中良海运停止航线经营的事件引发讨论。您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张守国:这件事情目前仍然处于重点关注中,据我所知,政府主管部门也在高度关注这一事件。
为什么业内如此关注中良海运?实际上是关注内贸集运市场。首先,内贸集运市场的发展速度和前景,要好于外贸集运市场。原因在于,第一,内贸货物的适箱率不如外贸,发展空间较大;第二,国家的经济结构从过去的依赖投资、出口,转向依赖消费,同时还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客观因素,这也使得内贸集运市场前景光明;第三,内贸集运属于沿海运输,目前并不对外资开放。
其次,目前以及前些年内贸集运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外贸集运市场而言,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但是其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度非常高。集中度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容易控制市场,议价能力强。
市场有前景,集中度很高,看起来航运企业都应该挣钱不是?但是现实就是悖论,不是按照正常逻辑推理的结果。目前的现实就是内贸航运企业的亏损情况非常严重,不仅出现亏损,中良海运还因资金链断裂出现停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记者:为何内贸集运市场航运企业会出现巨大亏损,内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张守国: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研究与分析,希望通过相关措施和办法能够推动内贸集运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对于当前的市场现状,有几个不成熟的分析。
第一,集运船舶逐渐大型化,导致从外贸航线到内贸航线船型的梯型升级,目前沿海4000~5000TEU型船投入运营已经非常普遍。
第二,国际市场船型结构的调整以及运力过剩,导致市场上有大批非常低廉的适合内贸运输的二手船舶。有些企业进行抄底,导致内贸集运市场运力出现过剩。
第三,目前获得资金相对方便,促使内贸集运市场发展较快,致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滋生投机的心理。
第四,内贸集运市场竞争激烈,往往出现低价竞争,其深层次的目的在于抢占市场份额。
第五,对于中良海运航线停运事件,政府的监管肯定有缺失。但是政府监管一方面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要从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另一方面在于客观条件限制,主管部门缺人缺资源缺资金,很难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此外,目前很多政府职能还存在“神仙打架”的现象,多个部委的多头管理,最后往往会造成无人管理。
第六,内贸集运市场诚信缺失,航运企业之间互不信任、言行不一,导致经营环境差、成本高。
对于内贸集运市场,必须考虑其良性发展的问题。这个市场尽管集中度很高,但是企业之间不信任、不合作,中国船东协会希望航运企业之间能够消除误会,促进沟通,加强信任,开展合作,共同维护好这个市场。
市场归市场,政府归政府
记者:如何看待沿海运输权的开放与否?
张守国:沿海运输权的开放与否一直是有争论,中国船东协会主张不开放。第一,国家主权包括领空权、领海权、领土权,其中领海权就包括沿海运输权,这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第二,目前国际上不开放沿海运输权是惯例。第三,WTO主张的市场开放和投资贸易自由不涉及开放沿海运输,仅涉及国际航线。第四,如果从利益上分析,开放沿海运输权,某些港口可以增加一些中转箱量,最多就是几十万的国际中转箱,港口能增加多少收益?而开放沿海运输权之后,航运企业会损失多少收益?这个都有量化分析,就是航运企业造成的损失金额,比港口增加的中转箱量带来的收益要大,经济上也不合算。
记者:如何看待通过自贸试验区和自由港建设进行一些海运政策的创新?
张守国:中国的发展不会让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通过“吃小灶”和特殊地位来获得发展,这种发展是不真实的,代价是巨大的。但是仍然需要搞试验,而这种试验一定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英国伦敦、新加坡、中国香港、荷兰鹿特丹等自由港成功实施的海运政策可以借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有关政策应重点考虑在自贸试验区和自由港中进行试验。 记者:中国具备庞大的贸易规模,这样的市场是不是仅仅只需要一家国际性的航运企业?
张守国:怎么来看待中远与中海两家集团的整合,首先要站在国际竞争的角度。在集运领域,日本三家航运企业的集装箱业务已合并成一家。对于中远海运集运而言,即使收购东方海外后排名全球第三,但与第一位的马士基航运还相差100万TEU的规模,任重而道远。
那么,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往深层次分析,就是中国海上运输服务贸易的逆差很大且长期未能好转的问题。中国对外贸易形成巨大货量,而中国航运企业长期以来运输的比例却只有1/3左右,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究竟为什么呢?可以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角度来思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本身不是目的,应该是手段,是要通过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来提高航运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话语权,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以促进国民经济更健康、更有序地增长,而不是仅仅是名气、口号或者排名。
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折射到中国的航运业,中国航运企业在承运进出口货物贸易中的份额长期没有本质的改变,怎么解决?中国一定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本国海运业从落后走向发展、从弱小走向强大过程中,都采取过哪些措施,哪些政策?国家可以做哪些事情?企业可以做哪些事情?这需要方方面面的发力。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措施,有多少是落实的,落实到位了吗?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而对于市场,要通过“放管服”激发民间的活力。
记者:您如何看待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张守国:很多事情,既等不得也急不得,既不能坐以待毙,也不能急于求成。很多事情需要实事求是、百折不挠。比如说,中国船东协会一直在呼吁取消船民证、船舶户口簿和免征船员个人所得税等,但是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社会本身需要社会自治和社会他治,有道德的约束,还有文化和价值的影响。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一定是由多种力量来共同制约和平衡。这是客观情况。
中国海事服务网
正视挑战,放眼未来
记者:近期中美贸易战引发市场极大关注。贸易与航运密不可分,您是否与中国航运企业聊过中美贸易战后续的影响?
张守国:目前的判断是,中美贸易战在短时间内不会有结果,应该是一个长期行为,需要不断跟踪和长期准备。就目前来看,对中国航运企业影响还是有限,主要涉及散运和集运业。整体而言,影响的货量不会超过10%。
集运业主要会影响到中远海运集运,最多涉及几十万箱量。但是中美航线受到影响,可能使其他航线产生货量变化,这些影响程度均处于分析过程中。
其次是散运业,主要涉及美国的粮食进口,如大豆。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美国大豆进口受到影响,如果由巴西大豆填补,航线距离得以拉长,对航运市场是利好。
当然,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心理影响很大。最近媒体报道,全球各大上市航运企业的股价均一蹶不振。
记者:2024年实施的限硫令在当下是一个热点,您如何看待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及航运企业所能采取的对应措施?
张守国:限硫令是目前整个航运业都非常关心的一个议题。我觉得,航运业市况艰难,但是方方面面都在对航运业提要求,尽管所有的要求初心虽好,但是有些东西又不具备实施的客观条件。
限硫令让航运企业非常纠结,实际上最后算的都是经济账。目前来看,在船上加装燃油降硫处理装置、排放降硫处理装置和使用LNG等措施都存在实际困难和较大局限性。但是低硫燃油的价格究竟是多少?这很难分析。因为现在全球低硫燃油的供应是不能满足需求的,价格非常高,如果能够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可能最后低硫燃油是最理想的方案。
记者:我们看到这两年,港航企业的费收问题引发政府以及市场关注,主管部门也曾发文予以规范,中国船东协会的立场是什么?
张守国:中国船东协会曾经梳理过,即航运企业要交的费用有一百多种。现在谁都说自己是弱势群体,但是航运企业说自己是弱势群体确确实实有依据,毕竟近10年航运企业倒闭了不少,亏损面超过70%。另外确实航运企业的数量太多,运力过剩情况较严重。我认为,航运企业现在面临的不是降费的问题,而应该是规范费收行为的问题,如抵制恶性竞争、制裁市场倾销、一些附加费可以放到运费中去等。
记者:有航运企业曾经抱怨,市场上过于投机的金融船东和货主船东对市场带来更多冲击,您如何评价?
张守国:首先,市场不会因为人们的喜好和评论就改变了,它有着自身规律和影响因素。其次,航运企业应该尽量多从自身找原因,如果能把自己武装到了牙齿,也就不怕别人的挑战。再次,市场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货主或者金融机构有钱投资,但并没有行业的管理经验。市场总是要分工的,最终还会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作者: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