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技术8——技术分析基础构架与三类买卖点有了中枢的定义后,就可以在任何一个级别的走势中找到走势中枢。那么,是否可能在某级别存在这样的走势,不包含任何走势中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图形上的“向上+向下+向上”或“向下+向上+向下”都必然产生某一级别的走势中枢,没有走势中枢的走势图只意味着在整张走势图形上只存在两个可能,就是一次向下后永远向上,或者一次向上后永远向下。要出现这两种情况,该交易品种必然在一定时期交易后永远被取消交易,而这里探讨走势的一般情况,其前提就是该走势可以不断延续下去,不存在永远取消交易的情况。
所以,相应有: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
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走势中枢。 由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二以及走势中枢的定义,就可以严格证明: “走势分解定理一”:
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显然,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就是由几个低级别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但不一定都是次级别的走势类型,例如,a+B+b,B是30分钟中枢,由3个5分钟走势类型构成,a、b是1分钟走势类型,那么a+B+b这个30分钟走势类型就能分解成2个1分钟走势类型和3个5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但我们还可以通过拆散重分,使得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就是由几个次级别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由于中枢里至少有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所以就有了:
“走势分解定理二”:
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这些证明都很简单,就和初中几何的证明一样,例如,还是上面a+B+b的例子,估计很多人怎么都看不出为什么这分解定理一定成立。其实,不妨假设B中有三段5分钟走势类型,分别表示为
1 / 6
B1、B
2、B3,那么a+B+b=a+B1+B2+B3+b=(a+B1)+B2+(B3+b),显然(a+ B1)、
B2、(B3+b)都是5分钟走势类型,这就是该分解定理所说的东西。 学过一点抽象代数的都容易理解上面的话,用抽象的话说,就是走势类型连接这种运算是符合结合律的。但走势类型的连接运算不符合交换率,这就是该运算的特别之处。只要明白了走势类型连接运算的结合性,那就不难同时明白分解定理一。其实,就像量子力学有多种数学的处理形式,本理论同样可以用抽象代数的方法来处理,只是那样的话,就更少人能看懂了。而抽象的方法,不仅简洁,而且更能暴露其实质。这些以后再说,现在还是用比较简单的、类似几何的方法去理解。
由上面的原理和定理,就可以严格地给出具体操作唯一可以依赖的两个坚实的基础。因为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对于下跌的走势来说,一旦完成,只能转化为上涨与盘整,因此,一旦能把握下跌走势转化的关节点买入,就在市场中占据了一个最有利的位置,而这个“转化的关节点”的买入点,就是“第一类买点”;而因为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所以在第一类买点出现后第一次次级别回调制造的低点,是市场中第二有利的位置,为什么?因为上涨和盘整必然要在图形上完成,而上涨和盘整在图形上的要求,是必须包含三个以上的次级别运动,因此后面必须还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次级别运动,这样的买点是绝对安全的,这个买点就是“第二类买点”。
买点的情况说了,卖点的情况反之亦然。
该两类买卖点是被最基础的分析所严格保证的,就如同几何中严格定理一样,只要找准了这两类买卖点,在市场的实际走势中是战无不胜的,是波涛汹涌的市场中最坚实的港湾。关于该两类买卖点与走势及上述原理、定理间密不可破的逻辑关系,必须切实理解体会,这是所有操作中最坚实、最不能混淆的基础。
由上面的原理、定理,可以继续证明:
2 / 6
“买卖点定律一”:
任何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都由次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卖点构成。 这样,任何由第一、二类买卖点构成的买卖点,都可以归结到不同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由此得到:
“趋势转折定律”:
任何级别的上涨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卖点构成的;任何的下跌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构成的。
注意,这某级别不一定是次级别,因为次级别里可以是第二类买卖点,而且还有这种情况,就是不同级别同时出现第一类买卖点,也就是出现不同级别的同步共振,所以这里只说是某级别。
前面已经很明确地指出,走势中枢由前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确定。
其后的走势有两种情况:
一、该走势中枢的延伸。二、产生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而在趋势里,同级别的前后走势中枢是不能有任何重叠的,这包括任何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任何瞬间波动之间的重叠。因此,如果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区间虽然不和前面的走势中枢有任何重叠,但围绕该中枢产生的波动触及前面走势中枢延续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这时候,就不能认为该走势类型是趋势,而只是产生一个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这里,必须把两种情况严格区分。一、走势中枢以及其延伸。这种情况下,所有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前后两个次级波动都必须至少有一个触及走势中枢的区间。否则,就必然产生一个新的三次连续次级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离开原来的走势中枢,这与走势中枢的延续矛盾。二、一个走势中枢完成前,其波动触及上一个走势中枢或延伸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由此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区别以上的情况,例如,一个股票开盘立刻封涨停,那么,只能算是最低级别上出现了走势中枢的延伸,无论这个延伸有多长时间,都不可能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如果该股票第二天开始继续开盘涨
3 / 6
停,那么就形成一个最低级别上的趋势,这个趋势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但只要依然只是只形成最低级别的走势中枢,无论能连续涨停多少天,都不足以形成最大级别的走势中枢,除非中途有打开涨停的时候。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庄股,如果有一个庄家特别有毛病,每天就成交一次,每天的价位都一样,这样也只形成一个最低级别的走势中枢,大级别的中枢都不能形成。
换言之,走势中枢的延伸与不断产生新的走势中枢并相应围绕波动互不重叠而形成趋势,在这两种情况下,一定不可能形成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而要形成一个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必然要采取第三种的方式,就是围绕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后的波动与围绕前中枢的某个波动区间产生重叠。由此可马上得到一个重要的定理: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
在更大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 也就是说,只能是只具有该级别走势中枢的盘整或趋势的延续。 这里由定理一很简单就能证明一个更重要的定理对走势改变给一个更精确、预先的界定: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
更大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这里来一个比喻就好理解了,走势中枢就如同恒星,和围绕该恒星转动的行星构成一个恒星系统。而两个同级别恒星系统要构成一个更大级别的系统,首先必然要至少是其中的外围行星之间发生关系,这就是定理二说的东西。有了上面的定理,就可以很精确地讨论走势中枢的问题了:
根据走势中枢的数学表达式:
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而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对于第一种有a1=b1,b2=c2;对第二种有a2=b2,b1=c1。但
4 / 6
无论是哪种情况,中枢的公式都可以简化为[max(a2,c2),min(a1,c1)]。显然,
A、C段,其方向与中枢形成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反之亦然。为方便起见,以后都把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按中枢中的时间顺序,分别记为Zn等,而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特别地,再定义ZG= min(g
1、g2),ZD=max(d
1、d2),显然,[ZD,ZG]就是走势中枢的区间,由此有了如下定理: “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
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Zn,使得dn>ZG或gn “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 前后同级别的两个走势中枢,后GG<前DD=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由“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可以得到: “第三类买卖点定理”: 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注意,第三类买卖点比第一、二类要后知后觉,但如果抓得好,往往不用浪费盘整的时间,比较适合短线技术较好的资金。但一定要注意,并不是任何回调回抽都是第三类买卖点,必须是第一次。而且,第三类买卖点后,并不必 5 / 6 然是趋势,也有进入更大级别盘整的可能,但这种买卖之所以必然赢利,就是因为即使是盘整,也会有高点出现。 操作策略很简单,一旦不能出现趋势,一定要在盘整的高点出掉,这和第一、二类买点的策略是一样的。 本理论对技术分析基础的理论构建,绝对前无古人,就像欧几里德之于几何一样。 这是为纷繁的技术分析找到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由这些原理、定理,可以继续引申出不同的定理,就像几何里面一样。这些定理,都是抛开一切偶然因数的,而实际的操作,必须建立在此之上,才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问题以后还要逐步展开。 今天讲了3类买卖点的标准定义,大家一定要好好理解,我之前说过,你只要学会1个第三类买卖点,就足以比现在所谓的短线高手都厉害了。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