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

论文关键词:思维方式整体性中国文化

论文摘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点,探讨“天人合一”、“人文和合”为主体的整体思维方式渗透并影响哲学、管理、自然科学等领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对整体思维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辩证分析。 整体思维(或称系统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体,它表现为“天人合一”的认识观和“人文和合”的社会观。作为思维方式,它具有渗透性、继承性、稳定性等特征。中华民族习惯于把人类和万物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注重整体思维,讲究思维的全面性、整体性、综合性。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渗透于哲学、道德、法律、科学、艺术、宗教等各个领域,贯穿于政治、经济、外交、生产以及一切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一代一代地被人们继承下来并使用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整体思维方式渗透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整体思维在中国发源很早,到《易经》成书时,已经有完整的阐述。《易经》通过卦画、卦的排列和卦爻辞所表现的整体思维到《吕氏春秋》一书里更加具体化。《吕氏春秋》对诸子百家的学说进行了综合构建了一个从内容到形式完备的整体思维系统。 1.1整体思维方式影响并贯穿于古代哲学的发展过程 思维方式与哲学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哲学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思维方式包含面更广所起的作用更大。如果说哲学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那么思维方式则有指导事物运动引导其变化的功能,具有动态性。概括地说,中国古代哲学是经历“道”一“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整体思维理论影响下完成的。老子辩证法关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阴阳互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等理论,都是在“道”的大系统下操作的。庄子的“齐万物”、“吾忘我”的理论也是在“道”的大系统下运作的。宋代周敦颐从《易经》的理论框架出发,把宇宙的发生发展具体展开为由无极一太极一阴阳两仪一五行四时一无穷万物的系统,把宇宙的发生演化和结构结合起来,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了本体论基础。张载进一步发展了庄子的形气转化学说,建立了“太虚即气”的自然观,并把“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对立统一作为社会伦理规范的依据,以保持社会系统与天地系统的统一。朱熹综合前人的理论,用“理”字来概括它,他的“理”,不仅包含前人所论的“道”的内容,也包含具体人事的道理、规律等内容,这与《易传》中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有较大的不同,可以说是“道”、“器”皆有“理”在其中。从整体思维的角度考察,宋代哲学发展到一个高峰。整体思维方式影响并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过程。 整体思维方式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哲学观点上,同时它也体现在中国人思考和认识问题的各个方面。

1.2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方面的影响

整体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方面发生的影响和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淘汰了“诸子百家”中其他各家的学说,而以道家学说作为辅助。

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产生了诸子百家,儒、道只是其中两家,而当时墨家、法家曾显赫一时。为什么发展到后来只有儒、道两家为中华民族所认同,而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愈尊愈显,享以“至圣先师”之美誉而迄今不衰?这是因为儒、道两家学说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符合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方式;儒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社会管理模式,使社会和谐地运转。儒家重人,道家重天,儒道对称互补成为个人修身和国家治理的杠杆。在当时,一个人如果投身现实则无法超越儒家的理论范围,如果脱身现实则突不破道家的思想领域。

墨家、法家的失败,在于它们的理论与传统的整体思维不相适应。墨子所主张的“兼爱”、“非攻”等观点,建立在直接的物质功利的基础上,偏重于人类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而不符合“天

人合一”的整体思维精神。法家主张以暴力治国,更重物质利益,强调争斗,在重“器”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儒、道两家都认识到重器的弊端,认为人的物质欲望使社会混乱,破坏社会平衡统一,所以都把天与人的和谐放在首位,重精神,轻形物,以维护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和谐。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从社会整体的管理出发,重视构成群体的个体的人。把社会的结构按等级组合,即天下、国、家、人,通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大关系使四大等级形成同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家、国、天下四者互为制约,互为因果。在中国,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基础是在人之内,因而有“天道远,人道近”的说法,通过人道的探求从而认识天道,重视自我修养,即可完成平天下的大业:与西方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冲突,追求个性独立、自由和解放有很大不同。

儒家在按照等级同构的运作过程中,强调严格区分等级和关系的界限,使之在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规范下和合起来。“和”是使社会人际关系在差别状态下互相制约,互相调节,达到整体上协调统一的理想状态。孟子提倡实行王道,推行仁政,就是为了追求社会管理的这种理想状态。儒家的社会管理模式,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方式,一直被封建统治者所采用,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 1.3整体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整体思维方式渗透到自然科学中,以中医学和农学最为普遍。 中医学以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立于世界科学之列,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思维特色。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把人体分成与阴阳对应的“象”,通过“象”的调治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而人体的阴阳与宇宙间所有有形和无形的物体都有着普遍的联系,阴阳互相依存、制约、转化,从而通过阴阳的调节改善整个生命机体的功能以恢复健康状态。中医学运用五行观念把作为整体的个人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从时间和空间的多维结构中把握人体的变化,构成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形成“辩正施治”的主要特色,在中华科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古代的农学,以朴素直观的方式考察农作物与生活环境、农作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这种特点无疑是受整体思维方式影响的。古代中国人首先认识到天时对农作物发育有决定性的影响,农作物的发芽、开花、结果、成熟的每一阶段,都与一定的季节有特殊的对应关系。要保证农业丰收,时序记录准确至关重要,这就导致了中国古代历法起源早,发展快,水平高。古人也很重视对地的考察。《尚书·禹贡》按土质肥瘠和地势高下分中国为九州,就是这种考察的结晶。中国古代农学把人的农事活动与天时、地宜密切结合起来,所谓“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寻找和创造农作物与天时地宜的最佳生态关系,这充分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

2理性地看待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文化在人们思维深处的积淀,足民族文化的基因。作为我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思维方式,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侵染和沉积,经融解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转化成了一种牢固的民族心理和行为模式。可以说,我们的先运用整体思维方式,在华文化诸领域都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国科技在18世纪以前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优秀的成分是分不开的。

浅谈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

浅谈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论文关键词:思维方式整体性中国文化论文摘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点,探讨“天人合一”、“人文和合”为主体的整体思维方式渗透并影响哲学、管理、自然科学等领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对整体思维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辩证分析。整体思维(或称系统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体,它表现为“天人合一”的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6msb9nzsb10e609m87w9sc9l3ppnv019z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