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三部分能力提升篇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预测试卷及详解(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A.文B.行C.忠D.信【答案】A【解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意思是说孔子以文、行、忠、信四方面来教弟子。其中“文”是知识,“行”是品行,“忠”是忠义,“信”是信用。由此可知,“诗、书、礼、易、乐、春秋”是知识,属于“四教”中的“文”。)。2.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倡“从做中学”的人是(A.布鲁纳B.康德C.杜威1/37)。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D.卢梭【答案】C【解析】“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特征。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B.应试教育)。2/37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著名学者的学说【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身体素质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答案】C)因素【解析】“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的意思是:干、越、夷、貉这四个地方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6.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A.间接性B.直接性3/37)。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C.公开性D.开放性【答案】A【解析】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人的观念形态来实现的,这种作用主要存在于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等思想活动中,因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间接性。7.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A.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B.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答案】C【解析】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十四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8.规定了特殊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是(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4/37)。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答案】C【解析】课程目标是指在特定阶段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9.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直观性D.巩固性【答案】C【解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其中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几位教育学家的话都体现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原则。5/37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