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类的意义 分类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 分类是计数的必要前提 分类是形成数概念的基。
分类能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的几种分类 按对象分类 按包含关系分类 三、教育要。 小班 中班 大班 四、教育方法
首先让幼儿感知和辩论分类对象的名称、特征和差。 向幼儿说明分类的要求和分类的含义。 按范例或口头指示进行分类。 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如何进行分类。
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分类干挠条件,以逐步提高分类的难度。 讨论分类结果,以巩固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 第四节 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 1、区别1和许多的意义 二、教育要。
使幼儿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能在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词汇。 三、教育方法
首先教会幼儿学会区别1个物和许多物体,然后帮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教幼儿区别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采用教学游戏以及幼儿操作等方法,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学 一、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意义 可帮助幼儿准确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使幼儿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组的数量。
使幼儿感知到物体组中物体的数量,从而获得数的感性经。 二、教育要。 学会对应
在学会对应的基础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的比较。 能理解和运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汇。 三、教育方法 (一)重叠法 并置法
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
1、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计数教学活动的含义、结构和发展,了解计数活动的意义;
2、理解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掌握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概念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点.
3、认识10以内基数、序数和数组成的知识和实施教学要求。通过示范和练习基本掌握其教学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计数活动 一、什么是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 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
二、计数活动的实质
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三、计数活动的结构与发展
内容方面 口头说数按物点数 说出总数。 动作方面手的动作和语言动作。
四、计数活动是幼儿形成初步数概念的基本活动。 (一) 幼儿直接认知物体数目只局限于小数量的范围。 (二)国外关于幼儿计数活动价值的研究介绍。 第二节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的一般过程 (一)从具体出发
(二)在大量的感性经验基础上产生对数的认识的抽象成分。 二、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年龄阶段及特点. (一)第一阶段(2岁半左右至3岁半左右)学数前的准备阶段.
(二)第二阶段(3岁半左右至4岁左右)学会计数和初步理解实际意义阶段. (三)第三阶段(4岁左右至5岁左右)计数能力的巩固和初步数概念形成阶段.
(四)第四阶段(5岁左右至6岁左右)进一步认识数的关系及数群概念初步发展的阶段.
第三节 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 一、教育要。 小班 中班 大班 二、教学方法
教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及其实际含义的基本方法 学习数守恒的方法 学习按数和例数的方法
认识三个相邻数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的方法。 第四节 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 一、教学要。
使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会从不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教学方法
可采用集中分段教学的方法 运用直接教具向幼儿讲清序数的含义 教幼儿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向幼儿说明确定序数的方向 通过操作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