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10个辅导员引来1800名求职者 热过公
务员
公开招聘10个岗位,国内外1800余名研究生应聘,五成以上应聘者拥有知名高校的硕士或博士学历。180∶1,这不是热门位置公务员的录取比例,是南开大学招聘学生辅导员的录取比。南开大学有关部门1个月内收到1800余份报名简历,最远的来自德国不莱梅。
学生感慨:辅导员热过公务员
《南开大学关于招聘2008年优秀应届毕业研究生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通知》于2007年11月中旬通过“985工程”高校的就业网站发出。
通知中除了要求应聘者必须为中共党员,还明确要求应聘者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熟悉教育规律,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等等。并且规定在校期间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担任过学生干部、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者优先录用。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张静说,这是学校首次面向校外公开选聘辅导员,可以说条件较为严格。
让学校没有想到的是,这份在有限范围内发出的招聘通知会引来众多的报名者,一个月内共有1811名硕士、9名博士投递了简历,这还不算超过递交期限的简历。
南开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学生作了一个比较,2007年年底公布的中央国家公务员录取比例为48.6∶1,从180∶1这个数字来看,真可以说“辅导员热过了公务员”。 “辅导员热”喜忧参半
递交简历的求职者所学专业广泛,大多是社科类专业。 据张静介绍,南开大学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学生辅导员用人制度改革。从2002年开始,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择优秀者从事辅导员工作,规定工作满两年后直接保送本校研究生,以此来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几年,研究生规模扩大,与本科生相比,他们年龄较大、思想成熟且多元化,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学校选拔应届毕业研究生做辅导员的规模也相应地逐年扩大,选择范围扩大到全国高校。
学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小王,谈起自己应聘辅导员岗位的想法时说,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到企业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如果能留在校园里与学生打交道,会保持比较轻松的心态。 山东某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小李说:“我选择辅导员工作,除了喜爱之外,主要是因为南开大学文化气息、历史底蕴浓厚,也看中教师进修的机会多。如果能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对个人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还有不少应聘者把高校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假期较长、收入稳定看作是其他工作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此,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月波认为:“这些求职者的看法具有一定代表性。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向企业流动虽然是主流,
但仍有一些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加上应对社会挑战的信心尚不充足,更愿意考公务员、高校辅导员这些稳定性高的工作。而且,有些人在校期间做过学生干部,对学校环境比较熟悉,更愿意把职业定位在高校。”
“辅导员热”让人喜忧参半,这既为高校选拔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社会问题。南开大学MPA中心副主任蒋建荣副教授说,目前就业形势严峻,高学历者面临就业压力也在所难免,因此更要把个人需要和工作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和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有可能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提升自身价值。 辅导员工作是碗“青春饭”吗
1月11日,经过初步筛选,269名符合应聘条件者在南开大学进行了初试。考试分为模拟行政能力测试、职业素质考核、性格与心理测试以及集体面谈。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和资深辅导员对应试者初试表现作出了科学评定,结果将于2月底公布。 “闯关”成功之后也不是板上钉钉,校学生工作部部长杨克欣介绍说:“对每年新来的辅导员,签约前都会安排他们到各学院进行岗位实习,考察其实际工作能力;签约后将开展岗前培训,侧重业务素质与业务能力方面,使其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工作需要。”
2007年,南开大学对专兼职辅导员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00%的被调查者对目前工作表示满意,愿意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70%~80%的人热爱辅导员工作。
负责这项调查的蒋建荣透露,在为某大学培训辅导员时也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尽管90%的人愿意从事这一工作,但是愿意把它当成终身职业的人仅有3%。
有两年辅导员工作经验的赵老师告诉记者,在他眼里,辅导员工作也是时下的一碗“青春饭”,一方面随着年纪的变大,对辅导员工作的热情有所减退,另一方面看到不断有同事转岗或进修,自己也有些按捺不住。
对此,张静认为,社会将培养人的压力给了高校,而高校又将此重任放在辅导员身上,大多数辅导员每天在一线做着较为繁琐和辛苦的工作,但是社会认可度、待遇等却与付出不相匹配,这就导致了一些辅导员缺乏职业归属感。因此,教育部提出要大力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和专业化建设。南开大学也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如为辅导员提供专业进修机会、定期组织培训,鼓励其实现职业和个人的双重发展。(平扬 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