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涉外知识产权中“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原则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涉外知识产权中“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原则研究

摘要: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已跨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跨国的交流与合作成为科学、文化等人类文明成果传播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商品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贸易1之一。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层次更深,但是世界各国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差距很大加之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一项知识产权在一国国内受到其国内法律保护,但是在国外有可能得不到法律保护。在这种情境之下,各国政府,国内的企事业组织甚至个人都在寻求一种能够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法律冲突的一整套法律制度,从而能够解决制度滞后性所抑制的经济发展问题,这就涉及到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问题。而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知识产权冲突规范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规则,对解决涉外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冲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涉外知识产权侵权中一项基本原则“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的分析来认识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选择的法理依据。

关键词:涉外知识产权 被请求保护地 法院地 权利请求保护地 侵权行为地

一、 涉外知识产权的基本释义

所谓涉外知识产权(The foreign-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是指诉讼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或者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外,或者诉讼标的物在外国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主要包括涉外商标、涉外专利、涉外版权等涉及外国知识产权的相关侵权纠纷的总称。在当今的国际民商事纠纷中,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法律冲突往往牵涉到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在这种情形这下就会出现侵权纠纷发生之后如何选择适用法律的问题即国际私法中的法律冲突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

世界三大贸易:国际贸易专业术语,三大贸易是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在最初,知识产权被归类为服务贸易,但是考虑到知识产权的特殊性质以及其保护方式的迥异,知识产权被划分为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列的新贸易类型。

众所周知,作为上位概念的知识产权是作为一种专有权在一定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这种权利的保护范围一般仅仅限于一定的地域,即各国主管机关依照其本国法律授予的知识产权,只能在本国领域内受到法律保护,除了有相关国际条约或者双边互惠协定的以外,其他国家对该国授予的知识产权没有保护的义务。而知识产权以外的其他物权往往在“涉外物权平权原则”2的保护下在不同国家内具有“天生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各国国民能够顺利地进行国际民事交往。知识产权则由于其更为深刻的地域性特点,影响了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表现的与众不同。

二、 对“被请求保护地”的解析

从本质上说,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问题作为涉外民事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必然会涉及到冲突规范的问题,即在遇及涉外知识产权问题的法律选择问题。在研习相关国际私法教材以及其他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的学术文章中,我们会高频率地接触到“被请求保护地”这一概念。如:“知识产权适用被请求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的法律”3,“著作权、相关权利及工业产权,均受提出保护要求地法规范,但

4不影响特别法例规定之适用” ,同时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也对此有相关规定。

而涉外知识产权侵权,是一类特殊的侵权。这类侵权在原则上一般适用被请求保护地国法律,这也是知识产权地域性特征的合理延伸,为大多数国家立法、司法、理论与实践所认可。对“被请求保护地”的具体含义的理解以及其在具体条文、具体案件中的定义直接关系到法院在解决涉外知识产权冲突中应当如何选择适用法律的问题。同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被请求保护地“到底是何地,一直缺乏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进一步解释而处于一种迷离状态。因此:认识“被请求保护地”并理解其背后的立法原理对于掌握涉外知识产权知识、解决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法律对涉外知识产权民事关系适用的相关规定及解析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关于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归属于内

2

涉外物权平权原则:涉外物权平权原则是国际物权保护的原则性条款,它要求内国对外国人民事权利的保护一般不能劣于对其本国的物权保护。实质上是各国互相承认依据对方国家法律产生的有形财产所有权,并使这种物权具有了域外效力。 3

1987年《瑞士国际私法法典》第110条第1款,参见黄进、姜茹娇《中华人民供货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释义与分析第285页。 4

1999年《澳门民法典》第47条,参见黄进、姜茹娇《中华人民供货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释义与分析第285页。

容发生的国际争议已经越来越常见,因为我国《法律适用法》专设一条,对于此类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专门规定: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8条规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内容,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律”。该条为我国法律关于知识产权归属和内容的法律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含义:知识产权的权利属于哪一国管辖以及该知识产权权利的名称,范围,保护方式,保护时效等权利内容适用于知识产权纠纷主体所请求保护国的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规定。同时《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50条规定:“知识产权的侵权责任,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律,当事人也可以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协议选择适用法院地法律”。对于我国《涉外民事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8条、第50的条的理解,关键在于对“被请求保护地”(the country where protection is claimed)的认识,单从语源上来说,“the country where protection is claimed ”5意为:提出保护的国家,此句甚为模糊,既可能是提出保护请求的法院所在国家,也有可能是指提起保护请求的国家(如知识产权权利登记地或者注册地)。被提起请求保护国法这一准据法表述公式可有多种含义。从立法管辖权的角度来看,它可以是提出权利申请国法或者权利授予国法,从司法管辖权的角度看,它可以是法院地法。《伯尔尼公约》 将保护国视为“使用国”(The country in which the work is being used and the country in which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work takes place)。奥地利和瑞士将侵权行为地视为保护国。上述法律适用方法最集中的体现了知识产权地域性特征:即对于同一知识产权,根据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分别进行申请或者获得专有权利及相关的法律保护,每一个专有权利仅在各授予国域内有效。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国际公约采用此类方法。众所周知,知识产权是一种经过国家授权而获得的垄断性权利,一般情况下授予这种权利的受体(某项知识产权)只能在授予该项权利的国内的境域范围内有效,这也是知识产权严格地域性和独立保护原则的体现,而被请求保护地原则则是对知识产权保护地域性的突破,这也是随着国际民商事交流不断增进,制度层面不断改进的体现。此外,知识产权作为一项民商事权利,我国在以“被请求保护地”法律为原则保护模式下也为其提供了意思自治选择空间,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9条的规定:“当时认可以协议选择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本法对合同的有关规定”。本条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意思自治原则,

5

吴文灵、朱理:《涉外知识产权关系的法律适用—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第七章为中心》,人民司法,2012

年9月。

涉外知识产权中“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原则研究

涉外知识产权中“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原则研究摘要: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已跨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跨国的交流与合作成为科学、文化等人类文明成果传播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商品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贸易1之一。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层次更深,但是世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68200io7206i7l4fy1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