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 1. 选题的意义:
科技推动教育,知识改变命运,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智能机器人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教育走入中小学学生课堂即将成为可能和必然趋势。此外,这项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生动形式,而且内容本身也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综合性,易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2. 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尤其对年轻一代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他们在中小学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知识的教育。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录像等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用和局限性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
在国内,智能机器人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已有呈加速度发展的趋势,智能机器人事业和教育事业同时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极好机遇。如果说上世纪末我国“ 863”高科技发展计划把“普及机器人文化”作为我国发展机器人事业的一项战略措施,那么到了新世纪,普及机器人文化也将越来越成为促进教育创新的一个战略性手段。我市的许多学校也都开展了机器人的活动,但是这些学校智能机器人活动都以校内科技活动小组或者竞赛小组的方式出现,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教学。
我校在2015—2018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开展科技特色教育,机器人教育是其中一部分,根据实践经验、师资水平和学生发展需求等因素,决定将它作为独立的课程纳入小学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展把智能机器人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新的舞台。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总目标: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学生发展目标: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发展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机器人校本课程活动形式的研究
机器人教育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它的创新性、实践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机器人教育的独特性和前瞻性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青睐,也吸引着学生的兴趣。
在这股浪潮中,我校走在了前列,2004年我校就将机器人科普活动引入学生社团建设,组建了机器人社团,活动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机器人教育经验,并且在历年的各级各类机器人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掘机器人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校园文化、发展学校特色发挥了较大的重用。但与学校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比,受益的仅是少数学生。我校在2004—2007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开展科技特色教育,机器人教育是其中一部分,做好机器人的普及和竞赛项目还远远不够,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机器人教育的意义,用一个全新的教学工具为载体,研究机器人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整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基【2001】17号)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基于此,我校决定在学生社团开设的基础上,开展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实验,将它作为独立的课程纳入小学日常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和经验,将机器人教育扩大到全体学生。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舞台。目前,以沈莲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立后,组织成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学习,着手制订课程纲要,组织教师编写《智能机器人》校本教材,制订计划并且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修改调整,在课题结题前完成系列教材。并且将组织研究成员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进行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及时总结反思。同时在全区乃至全市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机器人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
机器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学的深刻影响。通过机器人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机器人项目的设计、制作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和探索性强的特点,因此他与一些传统学科的课堂教学方法自会有所不同。
(1)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完善课堂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少注重些结果,多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功都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随时让学生有成功的自豪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感受着成功的喜悦。在这种愉悦的心情下,也会反过来促使他们自主、自愿的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3)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习惯于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每组4――6人,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同时,小组内和小组间都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提出各自在的观点,选择最优方案。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某些方面学习不够理想的学生,有助于他们在小组学习中赢得同伴的尊重。
(4)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需要,灵活选用讲授、项目引导、直观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以免使学生在某种固定模式下产生学习疲劳。 3.机器人教育中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研究
当今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需要我们学生具备多种能力,而机器人课堂教学,给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平台,成为培养学生们综合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1)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机器人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搭建各种机器人,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使用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或做法,教师全力支持,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应变能力的培养。由于机器人的运行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制作机器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特别是竞赛机器人(如足球、灭火机器人、海洋探险等)的制作,要求我们选手能够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现场搭建、编程、调试,完成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