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文化传承与创新:体育何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传承与创新:体育何为?

作者:张翠玲 郭巧云

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5年第12期

摘要: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与把握体育与文化的內在逻辑,确立了体育对文化传承的途径,提出体育教育要做文化自觉的倡导者和文化传承的笃行者,通过弘扬先进的体育精神,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文化,并且对以体育教育为载体的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文化创新的现实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文化传承 体育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2-0069-0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的问题是,中医药院校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国粹的中医药大学的大学体育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体育功能的延展问题,即中医药类院校体育教育如何担当相应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弘扬的使命。问题的症结在于此类院校体育教育的文化自觉,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笃行。 1.体育与文化传承的内在逻辑

文化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育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一种文化样式,是人体运动发展的产物。体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利用身体活动以改善人类身体素质,追求精神自由的实践活动。体育对文化的传承创新首先是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

体育对文化的传承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体育作为实体对自身的传承,即对作为广义文化组成部分的体育知识经验与实践的传承。体育实体的基质是体育的基本功能。传承的主要内容包括身体运动的相关知识经验、动作、技巧、姿态、仪式、服饰、规则等等。传承的主要方式是学习与实践参与。传承的主要对象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二是体育作为载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承的主要内容是蕴涵在体育实践中的那些开阔人的心胸、陶冶人的情操、展现人的内心世界和表达人的积极向往的基本品质、价值取向、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可以统称为体育精神)。传承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与精神参与。传承的主要对象是民族的人文精神。体育对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实践传承和精神传承,基本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传统体育项目和规则的全部内容以及蕴含在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念。体育文化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来表达和传承的文化,既有知识、器物和制度层面的内涵,也有精神和价值层面的要素。体育文化的发展长期滞后于体育实践的发展,这影响并制约着体育对文化的传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种滞后性的本质是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非连贯性,其典型表现有二:一是体育文化实体形态的沉淀与遗失,二是体育文化理论形态的自发和零散。

体育文化的实体形态,是体育真正具备文化内涵的一个外在表征。它在历史演化中自然地循环着“创设-成长-成熟-消逝”的扬弃程序。其所承传的内容,相当部分因为生活环境和生产实践的转换、社会制度的变迁、异域体育实体的渗透而失去存在的合理性,悄无声息地沉没在历史长河中,没有能够发展为现代体育形态。当然,它们并未彻底地消失在历史中,但相当数量的存在形式仅仅是体育史资料、口述历史,缺失了真实的生命力,这些文字性的体育文化的实体形态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更多地被用来佐证对某个特定时代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研究结论,其意义已经脱离了严格意义上的体育文化,而泛化为历史学的一部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育文化实体形态的沉淀与遗失,使得可被传承的对象自然萎缩,复活传统体育文化的现实可能性因此式微。

体育文化的理论形态,是体育真正具备文化内涵的一个内在支撑。器物和制度层面的体育形成后,必然会在群体的集体活动中反复实践,并通过母体文化检验和熏陶而成为该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价值意识和取向,从而获得历史升华,具备了跨越历史语境力量,进而使得实体形态的体育文化拥有了精神层面的内涵,并因此获得了区别于其他民族、地域的独特精神品质,这时,体育文化才算真正诞生了。汉代以降,随着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传统体育文化中增添了许多哲学化的韵味和人文主义的内涵。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等基本观念深深地渗透到了整个传统体育之中。在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观念的引导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调整体,突出精神,强调的是通过意识活动和肢体动作的演练来“悟道”。这突出地反映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追求的是一种内涵,一种境界,一种以实现道德和精神的升华作为最高的境界。但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与农业社会,造成了体育的边缘性,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整理,尤其是对其精神内涵的系统整理严重缺乏。其主要不足有二,一是对体育本质的理解有偏差,偏好于从形而上的政治视角、伦理视角去理解体育的本质属性。二是体育精神的赋义带有随意性,有脱离体育本体之嫌。这也导致了对体育文化的传承泛化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貌似委以体育以重任,实则超越了体育的能力界限,制约了通过体育实践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可能。

2.体育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支柱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递、保存、改造和创造文化的重要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而教育也是实现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有能力实现体育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承的主体是人,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也都为人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体育文化亦然。而“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3.)也就是说,传递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经验)是教育的基本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培养人的活动来实现的,所以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具有文化传承意识和素质的人才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教育的功能和使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育教育要做文化自觉的倡导者。所谓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以及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客观理性地评判特定文化的优劣,淡定、自信,勇于自新。体育教育应当成为文化自觉地倡导者,系统研究、整理、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传统和经典教育,在体育实践中引导学生自觉地与先贤明达和体育精英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沟通,自觉地关注(体育)文化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致力于焕发其光彩。

体育教育要做文化传承的笃行者。通过弘扬先进的体育精神,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笔者认为,当下最应当自觉传承的蕴含在体育实践中的人文精神有四个方面。

一是刚柔相济。体育是力与美的整体,是体力与智慧的结合。体育运动中包含着赢与输、成与败、起与落、明与暗、强与弱、刚与柔、虚与实、大与小、长与短、新与旧、正与奇等丰富、具体、现实的矛盾。身处体育活动中的人,要抱阴负阳,动静相宜,浩然刚烈,隐忍坚守,经得起鲜花,受得起挫折,拿得起长枪,放得下红缨。要在连贯的、整体的体育实践中,体会人生是一个连续的奋斗过程,体会“万物莫不有对”的辩证思想。竞赛不是赌博,靠的是奋斗和机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64章)没有偶然的成功,没有随随便便的冠军。想赢怕输,求稳怕乱;四平八稳,不敢冒险;只要鲜花,不要泪水的保守思想,在体育运动中遭到了无情批判。

二是厚德载物。体育教育是学生成人的基础,是学生成才的前提。体育行,人性树。在体育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认成人为成才之本。正如《周易.说卦传》所言,“立人之道,曰仁曰义”,成功不是唯一的目的,获胜不是唯一的选择,健康不是唯一的追求,比赛不是唯一的途径。野蛮其身体,文明其精神。胜之不武非君子,决不能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决不能恃强凌弱,决不能剑走偏锋。体育运动有规则,人类社会有规矩,道理基本相似:不能随便僭越,不能我行我素,不能因人而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先规矩后裁判,力求公平公正。如此,才能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三是和而不同。文化沙文主义是文化传承的一大障碍。沙文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偏狭地处理文化差异,缺乏起码的包容之心。“我的好,你的不好”,是其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体育教育要做文化多样性的推动者。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要担忧人家不知道自己,而是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一个君子要能心胸开阔地去了解别人,而不是任凭偏见的误导。这是突破文化交流障碍的基本心态。体育文化的生命力存在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突破与交融,更胶着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这造成了体育文化传承的历史统一性和民族体育文化传统的多样性,最终推动着作为地域知识的民族体育文化突破了母体文化的羁绊,发展为可以共享的现代体育形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世界范围内,抑或民族国家内部,和合共生的文化传承意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和”不是不争,而是尊重异见者。“和”体现了博采众长的文化汇通精神。

文化传承与创新:体育何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文化传承与创新:体育何为?作者:张翠玲郭巧云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5年第12期摘要: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与把握体育与文化的內在逻辑,确立了体育对文化传承的途径,提出体育教育要做文化自觉的倡导者和文化传承的笃行者,通过弘扬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66is27bkm2cg5h8ins237lyd0yjij015q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