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干预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影响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实验幼儿园 吴晓翔 【期刊名称】儿童与健康 【年(卷),期】2019(000)004 【总页数】3
作为教育者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担负对幼儿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行为规范的引导和具体生活的照顾之外,还有一项职责就是要在幼儿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给予及时的抚慰。但笔者在一线工作中发现,许多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时,为了追求在活动中能够掌控全局,只要幼儿“听话”就行,而忽略了自己的控制行为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不适和难以排解,使得幼儿被消极情绪所影响,这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只有帮助幼儿在消极情绪产生时学会管理,帮助幼儿成为调节情绪的主人,才能够真正地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和成就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因此,笔者提出一些帮助幼儿管理消极情绪的建议,为幼儿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提供参考。
一、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教师常见的干预方式
(一)单一采取冷处理
案例:“老师,我妈妈会来接我,对吧?” 背景:09:20,生活活动,小班
这是小班入园的第二周周三,萱萱抹着眼泪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陈老师看到大部分孩子都坐好了准备开始活动,便说:“先回去坐好,放学后妈妈就来了。”萱萱擦了擦眼泪问:“老师,我妈妈会来接我,对吧?”陈老师说:“会的。你去坐下吧。”陈老师为了活动的正常进行,之后再没有理会
她。重复了三四次这样的行为之后,萱萱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像念经似的不断地重复这个问题,越哭越大声,导致活动无法进行下去。
分析: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情绪没有得到回应和宣泄,只会让幼儿久久沉浸在自己的消极情绪中不能得到解脱,即使暂时停止了,但一旦遇到如活动中提到“妈妈”“爸爸”等词语就像打开了闸门,还是会引起幼儿的情绪崩溃,使得幼儿成为情绪的傀儡,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直接替代幼儿自己动手 案例:“老师,我会穿”
背景:14:15,起床的生活活动,小班
许多幼儿都穿好衣服下了阁楼,凯丰穿着秋裤,正使劲儿地将脚伸到外裤里,“你看,别的小朋友都穿好了,我来帮帮你?”说着老师便三两下帮凯丰穿上了裤子,把他带下楼。之后连续两三个礼拜,凯丰每天下午都会因为穿不上裤子而发脾气,而每一次也都是保育老师动手帮他穿好。
分析:教师的耐心往往很有限,有时看到幼儿遇到挫折,一开始是提醒他动作快些,在幼儿处理困难的过程中看起来好像是以幼儿为主,但实际上却是任由幼儿被消极情绪控制,直到教师自己忍无可忍便动手帮忙。这样的处理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进入恶性循环。 (三)忽视幼儿的消极情绪 案例:“请你让我过一下”
背景:11:45,午饭后看书环节,中班
政政吃完饭回到卧室,想把椅子摆放到自己的位置上,他在走过去的路上,用身体撞开了坐在外面的凯星,凯星站起来一把将政政推倒,两人打了起来。王
老师听到声音赶了过来,两个孩子看到老师来了都“哇”地哭了起来,“哎,怎么回事,怎么可以打人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打人,知道吗?两个人都有不对的地方,你们两个先坐到旁边冷静一下。其他小朋友帮忙把椅子摆好。”说完便让两个孩子坐到一旁,收拾好椅子便离开了。到了第二天,两个孩子遇到了同样的情形,还是因为推挤起冲突而打了起来。
分析: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但由于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产生原因的忽视而错过了引导幼儿学会控制情绪、调节自身消极情绪的机会。幼儿并没有因为这次事情而学会处理事情和控制情绪,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再次出现。
以上几种处理方式都可以看出教师是十分高控的,在教师主导的情况下,幼儿的情绪得不到宣泄,使得幼儿成为情绪的傀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二、产生不当干预方式的原因
(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缺乏经验和思考
年轻的教师往往容易被困难击倒,追求快节奏,不善于总结经验,部分年轻的教师没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没有时间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去整理、归纳保育幼儿的方法,容易导致在遇到幼儿产生消极情绪时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只求得幼儿“听话”,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师不够了解幼儿,主观臆断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生活上琐碎事情的照顾时,常常会滋生难以抑制的烦躁和倦怠,以至于教师在这种互动中的行为性质和指导活动与约束纪律一样都以负向情绪为最多。在幼儿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幼儿不当行为的纠正,在指导幼儿时只是依照经验常常以自身的想法去处理事务,未能够结合实际和理论耐心分析幼儿产生情绪的原因,放慢脚步陪伴幼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