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9131040113
第六章 半固体制剂
软膏剂、栓剂的定义、特点、常用基质、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栓剂置换价。
软膏剂定义: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剂中含有的药物可以溶解、也可以分散于基质中。
特点:软膏剂具有热敏性(反映遇热熔化而流动)和触变性(反映施加外力时粘度降低,静止时粘度升高,不利于流动)。 长时间内紧贴、粘附或铺展在用药部位。
主要起局部治疗作用,如抗感染、消毒、止痒、止痛和麻醉等;也可起全身治疗作用。
常用基质: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植物油、单硬脂酸甘油脂、高级醇、聚乙二醇和
乳化剂等.
制备方法:油脂性基质的软膏主要采用研磨法和熔融法。 1.研磨法
基质为油脂性的半固体时,可直接采用研磨法(水溶性基质和乳剂型基质不宜用)。
一般在常温下将药物与基质等量递加混合均匀。此法适用于小量制备,且药物为不溶于基质者。 2.大量制备油脂性基质时,常用熔融法。
特别适用于含固体成分的基质,先加温熔化高熔点基质后,再加入其他低熔点成分熔合成均匀基
质,然后加入药物,搅拌均匀冷却即可。
3.乳化法:将处方中的油脂性和油溶性组分一起加热至80℃左右成油溶液(油相),另将水溶性组
分溶于水后一起加热至80℃成水溶液(水相),使温度略高于油相温度,然后将水相逐渐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至冷凝,最后加入水,油均不溶解的成分,搅匀即得。
质量评价:1.主药含量测定
软膏剂采用适宜的溶剂将药物溶液提取,再进行含量测定,测定方法必须考虑和排除基质对提取
物含量测定的干扰和影响,测定方法的回收率要符合要求。
2. 物理性质的检测(1)熔程 一般软膏以接近凡士林的熔程为宜。(2)粘度和流变性测定 流变性是软膏基质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主要是考察半固体制剂的物理性质。 3.刺激性 软膏剂涂于皮肤或粘膜时,不得引起疼痛、红肿或产生斑疹等不良反应。
4.稳定性 软膏剂应进行性状(酸败、异臭、变色、分层、涂展性)、鉴别、含量测、卫生学检查、
皮肤刺激性试验等方面的检查,在一定的贮存期内应符合规定要求。
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状外用制剂。
特点:①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而失去活性; ②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可用直肠给药,可免受刺激; ③药物直肠吸收,不象口服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破坏; ④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少; ⑤对不能或者不愿吞服片、丸及胶囊的病人,尤其是婴儿和儿童可用此法给药; ⑥对伴有呕吐的患者的治疗为一有效途径。
缺点:①使用不如口服方便; ②栓剂生产成本比片剂、胶囊剂高; ③生产效率低。 常用基质:油脂性基质 可可豆脂. 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水溶性基质 甘油明胶、聚乙二醇、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泊洛沙姆、 制备方法:1.冷压法 药物+基质2.热熔法
混合均匀
制栓机挤压
脱模
2
栓剂的质量评价
①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 ②外形光滑完整;
③塞入腔道无刺激性,应能融化、软化或溶解,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步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性作用; ④应有适宜的硬度等
栓剂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DV= W/ G-(M-W)
G:纯基质平均栓重;M:含药栓的平均重量;W:每个栓剂的平均含药重量;
第七章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气雾剂的定义、特点、分类及组成。
气雾剂是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特点:1.优点:速效、定位 2.药物置于密封容器,可保持清洁,提高稳定性
3.使用方便,无需饮水,有助于提高病人顺应性4.全身用药可克服胃肠道不适,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5.有定量阀,剂量准确,通过控制喷出药物的物理形态可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
2.缺点:生产成本高、引起皮肤不适与刺激、对心脏患者不适宜。
分类:按分散系统(药物与抛射剂的分散状态)
溶液型 药物与溶解在抛射剂中,以液体或固态微粒形式达到作用部位 乳剂型 药物与抛射剂形成乳剂,以泡沫形式释放
混悬型 药物分散在抛射剂中形成混悬液,药物以烟雾状喷出 按相组成分为
二相气雾剂 溶液型气雾剂由均匀相和部分挥发气相组成
三相气雾剂 乳剂型和混悬型由混合相和部分挥发气相组成W/O、O/W乳剂型和混悬型 组成:药物、抛射剂、耐压容器、阀门系统。 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的概念;常用浸出制剂的定义。浸出操作与设备
中药制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方剂为基础,中药材为原料,经加工制成各种剂型的制剂。 浸出制剂的分类
1、传统中药制剂—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以传统工艺制成,处方中药材必须具有法定标准。 2、现代中药制剂—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可以采用非传统工艺制成。 3、天然药物制剂—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达。
浸出操作:浸润、渗透:溶剂首先破坏药材表面气膜,并附着于药材表面使之润湿,再通过毛细管作用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使药材内部充分润湿;
解吸、溶解:透过细胞质膜的溶剂溶解、胶溶可溶性成分,使细胞质膜内外出现较大的浓度差,形成较大的渗透压差,促使更多溶剂渗入,以致细胞质膜破裂,此即溶解过程;
扩散:溶解造成了浓度的不均匀性,产生扩散作用,使得溶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迁移。扩散是自发过程,是浸出的动力。
置换:当体系中各部分浓度平衡时,浸出也将停止。用新鲜的溶剂或低浓度的溶液置换浓溶液,则浸
3
出继续进行,此置换作用是浸出过程的关键。
第十章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分类、性质;掌握HLB值的定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加和性;掌握温度对增溶作用的影响。克拉夫特点、昙点。
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分类: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
非离子型:多元醇型、聚氧乙烯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型。
性质:1、表面活性剂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当水溶液内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目不断增加时,依靠自身的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的分子缔合体,称为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2、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HLB)系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3、起昙与昙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此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称为昙点(或浊点)。
4、毒性:一般是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静脉给药的毒性>口服
5、刺激性:各类表面活性剂以外用制剂的形式长期应用或高浓度使用时可能出现皮肤或粘膜损害。但仍以非离子型的对皮肤,粘膜的刺激性为最小。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加和性混合后的HLB值可通过经验式求得: HLBab=(HLBa×Wa+HLBb×Wb)/(Wa+Wb)
(2)理论计算法:如果HLB值是由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各结构基团贡献的总和,则每个基团对HLB值的贡献可用HLB基团数表示,则: HLB=∑(亲水基团HLB)+∑(亲油基团HLB)+7
温度对增溶作用的影响
krafft点: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当至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升高, 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krafft点亦是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即只有高于krafft点,表面活性剂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范围和试验方法。
药物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和稳定方法。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保证制剂的安全有效,合理设计剂型,预测制剂的有效期、提高经济效益。 范围: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生物学稳定性
试验方法: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经典恒温法 第十三章 粉体学基础
1、粉体粒子的性质、测定方法。
形态和比表面积、粒径与粒度分布、粉体的密度、孔隙率和填充率、流动性、 测定方法:1.休止角2.流出速度3.压缩度 2、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
粉体的流动性(flowability)与粒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状态、密度、空隙率等有关,加上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和粘附力等的复杂关系,粉体的流动性无法用单一的物性值来表达 充填性是粉体集合体的基本性质,在片剂、胶囊剂的装填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真密度:ρp = W/Vp、粒密度:ρg = W/Vg、堆密度: ρb = W/Vb
孔隙率:粉体中孔隙容积所占的比例ε= (Vb – Vp)/ Vb 填充率g = 1 – ε 3、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
吸湿性指固体表面吸附水分的现象、润湿性是指固体界面由固-气界面变为固-液界面
4
第十六章 制剂新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的概念、特点、常用的制备方法。
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采用的制剂技术。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特点:1.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2.控制药物释放,使药物具有缓释或肠溶特性;
3.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 4.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等。
制备方法:一、熔融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均匀,加热至熔融,在剧烈搅拌下迅速冷却成固体。本法关键在于高温下的迅速冷却,在高的过饱和状态下,胶态晶核迅速形成。
二、溶剂法(共沉淀法):将药物和载体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得到药物和载体材料混合而成的共沉淀物。
三、溶剂-熔融法:将药物先溶于适当溶剂中,将此溶液直接加入已熔融的载体材料中混合均匀,按熔融法冷却。本法适合于液态药物(鱼肝油、维生素A、D、E等)。
四、溶剂-冷冻干燥法:将药物和载体材料共溶于溶剂中,冷冻干燥,除去溶剂。
五、研磨法:将药物与较大比例的载体材料混合,研磨后,降低药物粒度,或者使药物与载体材料以氢键结合,形成固体分散体。
六、双螺旋挤压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置于双螺旋挤压机内,经混合、捏制而成固体分散体,无需有机溶剂,同时可用两种以上载体材料,制备温度可低于药物熔点和载体材料的软化点,因此药物不易破坏,制得的固体分散体稳定。
包合技术:系指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孔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过程。
特点: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液体药物粉末化与防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和降低刺激性、提高药物稳定性——防氧化、防光分解、防热破坏。
制备方法:一、饱和水溶液法:将CYD配成饱和水溶液,加入药物,混合30min以上,使药物与CYD形成包合物后析出。过滤,用适当溶剂洗净,干燥即得。
二、研磨法:取CYD加入2-5倍量的水混合,研匀,加入药物充分研磨成糊状物,低温干燥,适当溶剂洗净,干燥即得。
三、冷冻干燥法:此法适用于制成包合物后易溶于水、且在干燥过程中易分解、变色的药物。所的成品疏松,溶解度好,可制成注射用粉末。
四、喷物干燥法:此法适用于难溶于水、疏水性药物。
以上方法并无特异性,各有优缺点。得到的产品包封率、溶解度也不相同。具体工艺流程按实验结构判定。
微囊化技术:利用天然的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或者液体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的药库型微囊的技术。
特点:1、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2、提高药物稳定性;3、减少对胃的刺激;4、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
5、使液态药物固体化;6、可制备缓释或者控释制剂;7、可使药物浓集于靶区;8、用于生物活性药物包囊。
制备方法:一、物理化学法
1、单凝聚法:在高分子囊材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
2、复凝聚法:利用两种聚合物在不同pH时电荷的变化(生成相反的电荷)引起相分离-凝聚。3.、溶剂-非溶剂法:是在囊材溶液中加入一种对囊材不溶的溶剂(非溶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药物包裹成囊的方法。
4.、改变温度法:无需加凝聚剂,而通过控制温度成囊。乙基纤维素(EC)作囊材时,可先在高温溶解,后降温成囊。如需改善粘连可使用聚异丁烯(PIB)作分散剂。
5、液中干燥法:从乳状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亦称乳化溶剂挥发法(in-liquid drying) 。
5
二、物理机械法:在气相中进行微囊化
喷雾干燥法、喷雾凝结法、空气悬浮法、多孔离心法、锅包衣法
三、化学法:在溶液中单体或者高分子通过聚合反应或缩合反应,产生囊膜制成微囊。 1、界面缩聚法:在分散相(水相)与连续相(有机相)的界面上发生单体的缩聚反应。 2、辐射交联法:利用60Co产生γ射线的能量,使聚合物(明胶或PVA)交联固化
第十七章 缓释、控释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释药原理与方法;靶向制剂的定义、特点、分类。
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 控释制剂指药物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缓慢的恒速的或接近恒速的释放药剂。
优点:1.减少服药次数,提高病人的顺应性;2.释药徐缓使血药浓度平缓,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3.可发挥药物最佳治疗效果;4.可按要求定时定位释放
缺点:1.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较差,如出现副作用,不能立即停止治疗;2.缓释制剂基于健康人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设计,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3.制备缓释控释制剂的工艺和设备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
释药原理:1.溶出机制: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与高分子化合物形成难溶性的盐、控制粒子大小 2.扩散机制:方法:包衣、制成微囊、不溶性的骨架片、制成植入剂、制成经皮吸收制剂、制成乳剂、增加黏度减小扩散速度
3.溶蚀与扩散结合 4.渗透压机制 5.离子交换作用
靶向制剂:凡能将治疗药物专一性地导向所需发挥作用的部位(靶区),而对非靶组织没有或几乎没有相互作用的制剂统称为靶向制剂。
特点 ①可以提高药效; ② 降低毒性; ③ 可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 ④ 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分类:从到达的部位讲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靶组织或靶器官,第二级指到达特定的细胞,第三级指到达细胞内的特定部位。
从方法上分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 经皮吸收制剂的定义、特点。
经皮吸收制剂指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特点:(1)透皮给药系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2)维持恒定有效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反应。 (3)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能,延长作用时间,避免多剂量给药,使大多数病人易于接受。 (4)使用方便,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撤销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