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五章 重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五章 地貌

1、地貌动力有内动力和外动力之分前者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后者则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和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2、地貌成因?

1)构造运动。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2)气候因素。冰川气候地貌形态尖锐,冰缘气候地貌起伏较小,温湿气候地貌剖面轮廓和缓,湿热气候地貌多夷平面,干旱气候地貌除残山外,一般无太大高度差。

3)岩性。坚硬和胶结良好的岩石常形成山岭和峭壁;松软岩石形成低丘、缓岗;软硬相间分布的岩石,水平方向上常导致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形成陡缓更替的阶状山坡。

4)生物。植物的根劈作用、动物挖掘洞穴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岩石发生生物化学风化。

5)人类活动。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3、基本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和平原。

4、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山地阳坡和阴坡温度不相同 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大 3)对生物界产生影响,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 4)对自然界地域分异产生影响 5)对土地类型分化产生影响 5、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6、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指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孔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2)化学风化,发生水化、水解、溶解和氧化作用。气候炎热潮湿及水溶性呈酸性等条件有利于化学风化。

水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吸收水分后转变为含水矿物,体积膨胀,硬度降低,抵抗能力削弱并对周围岩石产生压力。例CaSO4+2H2O→CaSO4·2H2O。

水解作用——水体进入地表岩石,水中的氢离子与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发生交换形成可溶性盐类,即矿物遇水分解的过程。

溶解作用——指岩石中的无机矿物不同程度溶解于水中并被带走,难溶物质残留原地、岩石孔隙度增加、强度降低的过程。

氧化作用——指矿物被大气游离、水体溶解氧氧化,形成高价化合物的过程。 3)生物的作用

生物不仅参与岩石的物理风化,在化学风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7、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化学性质稳定因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物质)、次生矿物(以黏土矿物和铁铝含水氧化物最为常见)及可溶性物质(包括矿物分解时释放的溶解物质与形成难溶次生矿物时多余的溶解物质,常呈离子或胶体形式随水流失)统称风化产物。 8、风化壳的基本特征?

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沐岩表面者,即是风化壳。 1)风化壳空间分布上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 2)组成物质以黏土和碎屑为主

3)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

4)发育和保存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分强度、中度和微风化三个层带。

9、岩体和土块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动,大致可分为崩落、滑落与蠕动三类并发育相应的重力地貌。

1)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崩落形成两种地貌,即山坡上部的崩塌崖壁与坡麓的岩堆。

2)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滑坡体形成的地貌有滑坡裂缝、滑坡阶地、滑坡垄丘与洼地等类型。

3)坡面岩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称为蠕动。形成鳞片状山坡。

10、流水地貌?

河谷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并在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参与下形成的狭长形凹地。 河床是平水期河水淹没的河槽,河漫滩是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底。

泥沙在河底受两股相向底流作用的地段堆积逐渐形成心滩。心滩淤积高度超过中水位,便成为江心洲。

对入海河流而言,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

洪积扇指干旱、半干旱区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常年径流形成的类似扇形的地貌,称为冲积扇。

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即为河流阶地。 11、一条河流溯源侵蚀导致分水岭外移,从而占领相邻河流流域的过程,称为河流劫夺。 12、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山麓面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13、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主要发生在碳酸盐类岩石尤其是石灰岩分布区。

1)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孤峰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暗湖 14、冰川地貌

15、由于多年冻土层的存在而产生的一些独特的地貌,称为冰缘地貌或冻土地貌。

凡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称为冻土。凡处于零温或负温,不含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称为寒土。

16、冰缘地貌或冻土地貌

石海、石河、构造土、冻胀丘、冰锥、热融地貌 由于温度周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水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称为冻融作用。

17、风蚀谷间的残留高地或孤立丘岗即是风蚀残丘。形态与风蚀残丘相似但由蚀余松散土状堆积物如河湖相地层形成的一类特殊风蚀残丘,称雅丹地貌。

18、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19、变形波浪及其形成的拍岸浪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携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统称为海蚀作用。

20、海底地貌——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边缘海沟、弧后盆地、深海平原、大洋隆起、大洋中脊

21、火山地貌——灰渣火山锥、熔岩穹丘、熔岩盾、次生火山锥、复合火山锥、破火山口、火山塞、火山口湖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五章 重点总结

第五章地貌1、地貌动力有内动力和外动力之分前者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后者则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和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2、地貌成因?1)构造运动。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2)气候因素。冰川气候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5v694iyk65kaxd91bwp423gj8gje700l0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