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5.孔乙己
一、助学资料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
《孔乙己》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以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的悲惨故事。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人和弱者,小说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
二、字词通关 主顾:顾客。
蕴涵:包含。也写作“蕴含”。 倘:表示假设,倘若、如果。 踱(duó):慢步行走。 哄笑:许多人同时发出笑声。 恳切:诚恳而殷切。
不屑置辩:不屑,认为不值得(做)。置辩,辩论,申辩。 颓(tuí)唐:精神萎靡。 略略:稍微。
门槛(kǎn):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
格局:布置的格式。 羼(chàn):混合,掺杂。 阔绰(chuò):阔气。 大抵(dǐ):大多。 拭:擦。
间(jiàn)或:偶然,有时候。 营生:谋生。三、重难点透视
孔乙己生活的社会背景:小说前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在孔乙己出场前先勾画了一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面。细说酒菜的价钱,说明短衣帮的贫困: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富一贫,对比分明,等级森严。写明“我”——小伙计的职务,实质上勾画了趋炎附势、自私冷漠的社会风情: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照顾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就欺。
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地位卑下,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不能享受“长衫主顾”的待遇。可是他又是“短衣帮”中唯一“穿长衫”的人,因为“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他不肯脱掉那件“长衫”,表明他思想上渴慕爬到上层,不肯甘居下层。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他是清末的一个虚荣心十足的无用的下层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畸形的“多余人”。
孔乙己的命运:“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就是酒店的小伙计——“我”眼中的孔乙己,他毫无地位,只是别人取笑的对象,就连他的死,都是一个不确定的猜想,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生命之所以有一些意义,大略是当死亡降临时,我们身边的人或悲恸惋惜、或缅怀思念,因为我们曾经的存在,在人们的记忆里或多或少,或长或短,留下过一些美好的东西,但孔乙己没有。
6.变色龙
一、助学资料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字词通关 无精打采:没精打采。 魁(kuí)梧:(身体)强壮高大。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 崽(zǎi)子:幼小的动物。文中用来骂人。 伶俐(lì):聪明,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