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性视角的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向研究
摘要:教育心理学自传入中国到现在,也不过百年的时间,但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在中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形成了越来越多元的观念以及思维,在这样的形势下,就需要站在社会性的角度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行重新的思考,本文通过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进一步阐述基于社会性视角的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向,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社会性视角;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向 前言
教育心理学指的是教育与心理科学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在学校的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一种科学,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育心理学诞生于20世纪初,近些年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和研究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成为了心理学界所重点关注的热点,站在社会性视角下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向,做出教育心理学的预测和引导,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将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种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现象,从而揭示出,在教学教育的作用下,受教育者的技能的学习、个性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以及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心理变化规律。教育心理学中含有教育学的性质,通过研究可以揭示在教育体系中受教育者的学习特点、性质、类型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和过程,从而使得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可以的到发展,教育心理学里也具备有心理学的性质,主要是通过研究受教育者的学习心理和规律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从而不断优化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心理学原则。另外,教育心理学还具备的另一种功能是将心理学研究受教育者特质的方法与理论转化为教师的智慧,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来。在受教育者身心成长上反映出教育的目的与理想[1]。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史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合理有效的结合,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门独立分支的心理学科的过程。早在1806年,著名的教育学者赫尔巴特在其作品《普通教育学》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一些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的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学者。随后,俄国的教育学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本书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对教育心理学做出最为杰出贡献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桑代克在1903年发表了著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心理学》,后来这本著作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并在1913-1914年间出版。在这本著作中,桑代克创建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宣告了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心理学科的地位,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在众多教育心理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当代教育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了心理学的一门占据重要地位的重要分支学科,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明确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规范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确立其独特的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正越来越走向科学、独立与系统[2]。
三、社会性视角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策略 (一)注意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我国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上很大程度的受到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教育心理学的深刻影响。美国教育心理学学者根据他们近些年基于社会性视角的研究现状,总结而来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和研究的趋势是: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自然观察法论”占据着教育心理学的统治地位。从当前教育学界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领域研究来看,教育心理学知识主要涵盖到了各个学科的相关领域,教育心理学理论是构成各个学科知识的主体,是推动教育学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当前教育学界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受教育者的性格构成以及情感、知识、价值观、能力的养成,都需要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传递中来实现。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育心理学要联系受教育者的生活实践来展开,迫切的需要从理论知识的检验渗透到社会实践中,从而获得受教育者的人格、思想意识、性格等形态的内容,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促进受教育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正确认知。也就是说,从社会性视角来审视教育学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价值,从教育心理学的创新思想以及理论研究中,实现对受教育者知识和生活的有效融合。并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认知中正面启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机制,从而促使受教育者心理发展和知识教育的紧密融合,增强受教育者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3]。 (二)教育心理学的创新
当前,教育心理学专家们,必须要结合实际,基于社会性的视角深入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性质以及学科地位,科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学科结构体系,不断的创新教育心理学。现如今,教育的社会化以及社会的教育化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育心理学学者改变自己的研究思路,更深入的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改革和完善,从单纯的以学校教育心理为主的模式,走向更为广泛的社会化模式,教育心理学的创新和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心理教育学宗旨的变化,现代化要求教育心理学开阔眼界,树立更为远大的目标;其次是教育心理学内容的社会化,即从受教育者的社会适应角度重新安排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重视受教育者社会技能的培养,加强受教育者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研究;最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扩大到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除了研究受教育者学校教育、早期教育的心理问题之外,还需要研究老年人教育有关的心理问题。 (三)未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会更加关注在教学实际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上,与教育界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受教育者教学策略、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策略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研究要进一步的深入,不断的扩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从而推动教育心理学的良性发展。另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会逐渐的综合化,这是由于教育心理学兼具着应用学科和理论学科。未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会把各科有关的学科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有效的融合起来,再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吸收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最新思想和成果,形成一套真正适合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综合化方法[4]。 三、结束语
纵观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虽然在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是对于未来来说依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教育心理学学者应当认清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明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目标,以社会性视角为基点,对教育心
理学的研究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展,把握住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未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专家要对当代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使得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更具备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专家要把握住教育心理学的未来,不至于使得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走向弯路。这不仅是本文的立意所在,也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曾育芬,黄甫全,曾文婕.论智能化时代教育科学的超学科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20(1):45-52.
[2]俞国良,琚运婷.教育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00(04):94-98.
[3]邓彩艳,黄艳钦.基于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探究——评《教育心理学》(第三版)[J].高教探索,2019,000(001):后插7.
[4]宋洋.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637(1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