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 什么是根本矛盾?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事物的性质。 3 什么是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 什么是质?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 什么是量?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3 什么是度?
(事物的量与质是统一的,量与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4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1 什么是肯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2 什么是否定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3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疼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科学的实践观 1 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区别于人的主观认识活动]、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基本特征,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三种基本类型) 2 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是什么? 主体、客体和中介 3 什么是实践的主体?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主体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 4 什么是实践的客体?
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5 什么是实践的中介(系统)?
实践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的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 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来自于间接经验。因此,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努力学习,潜心实践。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人们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如经验资料、实验仪器和工具等,也是实践提供的。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创新,目的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创造更高质量的精神财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1 什么是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本质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点: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不但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
实践所要求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特征,认识是主体以实践为基础对客体能动的、创造性的思维再现。)
2 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什么?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后天接触实际中得来的。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
3 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什么?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人的实践经验的东西。本质上是唯心主义先验论。 (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1 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
第一,放映特性就是摹写性,反映的摹写性表明了反映的客观性。指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和摹本,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本质。归根结底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
第二,能动反映巨头创造性。反映的摹写性决不是说认识只是人的主观对客观对象简单、直接的临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而是一种在思维中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人们为了从事实践活动,不仅必须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必须基于这种认识,结合自己的需要在头脑中塑造出客体未来的理想形态和功能,这更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能动反映的创造性对于人的认识的形成、发展和运用更为重要。
(创造和反映是人类认识同一本质的两种不同功能。人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能动反映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 什么是感性认识?有哪几种形式?
感性认识(直接性是突出特点)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
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2 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什么是表象?
感觉:人的感受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接反映。 知觉: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整体的反映。
表象: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再现。 3 什么是理性认识?有哪几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4 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判断?什么是推理?
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思维的细胞,也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判断:展开了的概念,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
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它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什么?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解才解决本质问题。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 为什么说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第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 第二,主体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还受到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第三,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范围、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生理条件等等的限制。
人们在实践中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情况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