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拜年拜年拜年拜年拜年牡一中2016级高三学年上学期十月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0道。每题1.5分,共60分。)

1.“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 B. 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C.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 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 【答案】B 【解析】

A项不选,西周时没有确立皇权专制;由“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出西周的分封制是强调国家的一统的,也就是国家的整体观念,故本题答案选B项;C项中的贵族世袭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分封制下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有很大的独立性,天子并没有有效地控制诸侯国。

点睛:关于西周分封制的作用,要分周朝统治初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来认识。(1)初期:稳定了政治秩序,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版图。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后期: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被削弱。即“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C. 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答案】D 【解析】

根据“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可知,设置官署造成地方政权机构繁杂,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D正

- 1 -

拜年拜年拜年拜年拜年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僚开府置佐,无法体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法体现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世家大族,排除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结合所学古代政治制度的知识分析解答。

3.毕士安是某朝抵抗派宰相。乾德四年考中进士,后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中,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元年先后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毕士安所处的朝代为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代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削弱相权,增设参知政事分散丞相的行政权,故毕士安所处的朝代为宋朝,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4.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本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 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B.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门下逐渐承担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说明官员有专业化、政务化的趋势要求,故A选项正确;材料主旨在于说明中枢机构政务化,而不是协调部门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C选项错误;中枢机构政务化仍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没有遏制皇权,故D选项错误。故选A。

5.明朝时,出现了刘球、将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

- 2 -

拜年拜年拜年拜年拜年“阉党”。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 宦官权力的加强 B. 宰相制度的废除 C. 士大夫信仰的丧失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D 【解析】

材料体现贤臣和君主之间的抗争不断,也有巴结君主以提高自身地位的大臣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君主专制的强化,引起贤臣的不满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所利用,D符合题意;A说法较为片面,不能反映全部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涉及丞相制度的废止问题,B不正确;D与材料“一些士大夫与皇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了明代政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阉党’”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所学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均源于君主专制的强化。

6.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 A. 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 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 C. 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 D. 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 【答案】D 【解析】

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甚至爆发“反科举”运动,表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经阻碍了政治发展进程,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反科举,不是针对八股文,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公平性问题,排除B项;生员、监生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并非操纵国家政权,排除C项。

7.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

- 3 -

拜年拜年拜年拜年拜年A. 盟旗制度的建立 B. 明成祖迁都北京 C. 岭北行省的设立 D. 金瓶掣签制完善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长城失去了边界的意义在于长城以北地区也被纳入了中国版图,盟旗制度是清朝控制蒙古上层贵族的政治制度,A符合题意;B与材料无关;C是元代的行省制;D是对西藏的制度。

8.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这一记载 A. 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 B. 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 C. 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 D. 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 【答案】D 【解析】

兴修水利固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材料没有抑商的信息,排除A;材料的主旨是关于水利工程由来与过程及治理方策,没有体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排除B,选D;材料没有提到江南水利工程,排除C。

9.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反映出汉代

A. 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B. 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 C. 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D. 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 【答案】C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 4 -

拜年拜年拜年拜年拜年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官营纺织业生产规模大,耗资多, 故C符合题意;A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BD两项均不符合历史史实,故排除。

10.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答案】D 【解析】

核心经济区经济基础好,抗击打能力强,这是由于它们的经济结构的多元性,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非常大而非有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很重而非较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庄园经济激化社会矛盾而非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1.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倾,少者三十倾;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倾,少者一倾;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这种均田制度 A. 抑制了土地兼并 B. 对地主官僚有利 C. 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亲王至都督皆都享有永业田,京官都有分田地,农民受到分田较少,材料说明均田制度对地主官僚十分有利,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均田制度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排除。这种均田制度与隋朝经济的繁荣之间不是主要的因果关系,故C项排除;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排除。

【点睛】均田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下,官府对辖区内的户籍、田数都无从掌握,徭役、赋税也无从征调。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

- 5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拜年拜年拜年拜年拜年牡一中2016级高三学年上学期十月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道。每题1.5分,共60分。)1.“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B.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答案】B【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5nb93w0zc5s23r4b01m9s4tl8lgrm00e7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