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农节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在我国历史进程中,“三农问题”一直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国拥有9亿多的农民群众,就我国广大农村受众来讲,对农电视节目是帮助农民朋友宣传惠农政策、解释疑惑、促进信息流通、传播文化知识、宣传民主法制的最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对农电视节目;现状;发展; 一、对农电视节目的现状
对农电视节目,顾名思义是姓“农”,就应该是办给与“农”字有关的人看的,尤其是地处广大农村的农民朋友,应该是这类节目中最大的收视群体和主角。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于那些喜欢收看电视节目的农村受众而言,他们总感觉现在的对农电视节目和他们的生活比较疏远,对他们的关心度不够,满意度普遍较低。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二)传播内容的缺失。农村受众普遍觉得现在的对农电视节目,缺少一些“农味”。 (三)传播方式的缺失。总观国内目前农业电视节目的形式,大多数还是以主持人在演播室进行说教的形式为主,很容易使农村受众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另外,大多数的农业节目样式都比较陈旧,拍摄制作单一,制作方法因循守旧,缺少多样性,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
二、制约对农电视节目发展的症结
对农节目,顾名思义是姓“农”,就应该是办给与“农”字有关的人看的,但事实上农业电视节目却在栏目的设置、播出时间的安排以及节目内容的选择等方面,甚至包括在节目的制作和包装上,还难以完全从农业、农村、农民的角度来考虑,这就是目前我国电视农业节目的现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电视对农报道的缺失?制约农村电视节目发展的症结所在何处,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
(一)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家对媒体实行了“断奶”政策,对媒体进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整个媒介的体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媒体没有了经济来源,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自己谋出路,而且当时中国的大众传媒又处在并不十分成熟的市场机制中,在受到市场经济的挤压下,媒体把追逐经济利益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忽略了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把目标着眼于公众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上。
(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体制制约。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选择的一直都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体制,导致了农村与城市之间政治身份与经济地位的双重落差。强势群体“城里人”和弱势群体“农村人”的形成就是这些落差的长期累积和沉淀的结果。而强势群体总是会对各种文化机制,包括(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进行控制,通过对某些话语的开放、
对某些话语的限制和禁闭获得领导权,确立自己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垄断地位,同时将弱势群体的话语排挤出社会主流话语的领域。农民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是等着被“同情”,被“关注”,被“关心”,他们完全不可能成为媒体话语体系的中心。
(三)媒体从业人员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媒体从业人员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总会有意无意地扮演“把关人”的角色,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要经过媒体从业人员层层“把关”并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新闻报道是一个夹杂着媒体从业人员意志和价值判断在内的信息报道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信息经过他们的层层“取舍”和“过滤”,最后才会传达给受众。
(四)农村受众较低的文化素质。农村受众在接受媒体和选择媒体的过程中,文化程度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就我国媒体的发展水平来看,媒体面对的是至少应该是已经接受了初中教育的受众。因此,农村受众普遍对娱乐信息等比较关注,而对文化新闻、经济新闻以及国际新闻关注度不够,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文化教育程度尚未达到。 三、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积极寻求破解对农节目传播障碍的对策,最终实现对农电视节目的有效传播,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准确定位,确立农民是节目的收视主体。不论是专业对农频道还是对农电视栏目,都要注意受众定位的问题。要把受众应定位于“三农”,应具有强烈的“农味”。栏目内容必须随着季节农时的变化而变化。
(二)转变观念,加大对农节目的投入。现在做农业电视节目,最大的一个制约就是经济上的压力。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农村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购买力也变得越来越强,而且随着广告主对城市消费者的竞争达到一定的程度,有眼光的商家肯定会把腰包日益鼓起来的农民锁定为目标消费者,对农节目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应该加大对农节目在经济上的投入力度,在这个方面,政府应该适度的引导和支持。
(三)丰富传播内容,加强节目的实用性。一是关注农业的动态,传播农业科技,交流农业信息,成为打造“三农”信息服务的平台;二是反映乡村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展示新农村的建设成就;三是开启创业投资的窗口,传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效果显著、可操作性强的投资项目、致富门路;四是架设政策信息传递的通道,为农民观众提供相关策咨询,如转产转业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措施等等。
(四)科学合理地编排节目时间。节目应该根据当地农民的农事耕作和生活习惯而定,根据观众的收听收视习惯来编排。地域的不同、作息方式的差别,不同受众生活习惯的差异,都是构成节目编排的依据。 四、结语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媒体不仅要转换视角报道“三农”问题,充实报道的内容,创新报道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地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到实处,忠实履行职责,做好角色扮演,成为连接广大农村和整个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发展不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