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48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 6.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9.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
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1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网 11.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12.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
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 )。
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A.①②
B.③④
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实事求是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句话说明( ) A、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 B、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 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15、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主要强调规律是( )
A、发展变化的 B、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 D、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16、“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
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17、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说明( )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 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18、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引起了海啸、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这表明( )
A、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完全是被动的 B、人不能利用和改造自然 C、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人的活动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2
19、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20、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
A、能够改变环境 B、有心理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 D、能反映外部事物 21、“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22、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 ) A、能动地改造规律 B、能动地创造规律 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D、能动地消灭规律
23、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 D、一切从书本出发
24、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在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 A、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B、普遍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C、普遍的、无条件的、相对的 D、普遍的、有条件的、绝对的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25、下列说法蕴含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有( )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C、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6、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精神的有( ) 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7、关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 )
A、尊重客观规律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D、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8、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A、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规律是事物或现象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29、“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那个楚国人的做法错在( ) A、承认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是运动的
C、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承认了船、水、剑是客观存在的 30、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应该( )
3
)
A、自己想怎样选就怎样选 B、客观地认识自己,使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 C、由父母或家中亲人决定 D、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主观愿望适应时代需要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31、简述善于行动的要求
32、世界多样化的表现。
33、规律及其客观性的表现。
34、自尊及如何做到尊重自己。
35、自觉能动性及其表现。
四、材料分析(10分)
36、对“心想事成”这一成语的含义,甲乙二人从哲学上进行了分析。甲认为“心想”是“事成”的前提,因此,心想一定可能事成。乙认为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因此,心想不一定能事成。
你认为甲乙二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五、论述题(10分)
37、.结合有关事例论述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4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测试题答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5分,共65分)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号 答C B D A C C C A A B D A C 二.简答题案 分,共20分)
14. (第九到第十一页)
15. (第二十二页)
三,论述题(15分)
16. (参考第29-30页,言之有理即可)
5
每题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