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预在小儿烧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姚 苗,王燕萍,王 早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小儿烧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科住院的小儿烧伤病人共17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名。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更加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患儿干预后的烦躁、抑郁、抵触等心理状况,以及患儿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采用全面健康教育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80%。预后烦躁、抑郁及抵触心理的比率明显下降,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病人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改善患儿预后的心理状况,缩短患儿平均住院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4(012)006 【总页数】2
【关键词】小儿烧伤;健康教育;护理
烧伤泛指各种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始于皮肤,由表及里的一种损伤[1]。在所有的烧伤病人中儿童占50%左右,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各组织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烧伤耐受力差,在同样热力作用下较成人烧伤程度高、致残率高[2]。儿童烧伤不仅给患儿身体造成伤害,还给患儿心理造成负担,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因此,特对本科2011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烧伤患儿采取了更加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现将
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烧伤患儿174例,其中男107例,女67例;年龄6个月至14岁(2.7岁±1.3岁);烧伤原因包括:热液烫伤146例,火焰烧伤23例,电击伤5例;烧伤面积2%~26%,烧伤面积:1%~10?例,11%~20P例,20%以上28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烧伤原因、烧伤面积以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家属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 1.2.2 观察组
1.2.2.1 创面指导 根据烧伤的三个分期进行健康教育。①休克期:休克期患儿烧伤创面的渗出液往往较多,但患儿一般情况下不配合,哭闹不安,体位不固定,且皮肤褶皱多,不易保持创面的干燥,红外线治疗仪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延迟创面的愈合。可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吹风机,与烧伤治疗仪共同使用,充分暴露创面,将皮肤褶皱处及治疗仪不易照射到的部位用吹风机将其吹干,同时经常更换床单及护理垫,以保持患儿创面充分的整洁与干燥。②感染期:感染期患儿在始终保持其创面干燥的同时,根据患儿不同的烫伤部位,给予不同的体位,如背臀部烫伤给予俯卧位,会阴部烫伤给予人字架固定。充分暴露创面,防止尿液便渍污染创面,积极帮助患儿进行翻身,避免创面受压时间过长。除了做好空气和地面的消毒外,还应控制人员的流动,减少空气中的细菌量,严格限制陪床人员及探视人员,加强陪视人员的管理,限制床头柜和床下的物品
摆放。病房悬挂医疗垃圾袋,并告知家属垃圾分类注意事项,对病房的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严格分类。每个病房放置手消毒凝胶,告知患儿家属使用方法,做好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③修复期:修复期患儿的创面已基本愈合,但此时常伴有痒痛表现,患儿常因为创面奇痒难忍而用手抓挠,导致已愈合创面发生破溃感染,也有部分患儿由于疤痕的逐步增生,而使皮肤逐渐紧缩,甚至活动受限而影响肢体的功能,此时,应指导家属仔细看护患儿,避免抓挠已愈合创面,并教会如何正确使用预防疤痕的药物及弹力套,有效预防疤痕增生,尽可能减少患儿的不适感。同时指导家属给予患儿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的恢复患儿各关节的活动度,但应遵循定时、定量、持之以恒的原则。
1.2.2.2 饮食指导 烧伤后前期由于应激性的胃肠道刺激,患儿一般食欲都会减退,应告知家属不要过分担心,同时应避免喂食过多或给予生冷硬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腹泻发生。后期由于高热,分解代谢增加。因此,营养摄入又变得非常重要,向患儿家属讲解营养摄入的重要性,根据患儿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指导家属给予患儿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瘦肉、牛奶等。对处于哺乳期的婴儿,可适量增加食糜和肉汤,以保证营养的摄入,促进创面的愈合。
1.2.2.3 心理指导 烧伤作为一种意外事故,往往给患儿及家属带来巨大的打击。与此同时,烧伤的恐怖经历及创面的剧烈疼痛,会使患儿处于一种恐惧不安及焦虑的负性心理状态,不配合治疗。患儿虽然在躯体上出现功能上的障碍,表达能力有限,但并不妨碍其人格的独立性和完整性[3]。护士应尽量将治疗集中操作,安排年龄相仿的儿童同住一室,经常与患儿及家属交谈,了解患儿的喜好,多与患儿接触,呼唤其乳名,使之对医务人员产生好感。多给予患儿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