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00xuexi.com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六章物权概述16.1复习笔记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1.物权的概念、本质与法律特征(1)概念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2)物权的本质物权的本质并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法律范畴,物权是特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对物的占有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3)物权的法律特征:①物权是一种支配权。物权是最典型的支配权。支配权是直接支配客体的权利。要正确理解物权是一种支配权,必须全面了解“支配”的含义:a.支配范围的大小依据物权的种类而定,不同类型的物权,其权利人对作为权利客体的物的支配范围不同。b.支配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但并非任由权利人为之。c.支配的内容原则上都是对物的管领或处置,但也存在例外。②物权是一种绝对权。物权是最典型的绝对权。a.绝对权也称“对世权”,它能够对于权利人之外的每一个人产生效力,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它。1/14www.100xuexi.com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b.将物权称为绝对权并不等于说,物权人可以毫无限制、绝对自由地行使其权利。c.物权作为绝对权的性质主要就体现在其保护的绝对性上。即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与妨害物权人权利的义务,这是一种消极的不作为的义务。2.物权与债权的区别(1)物权是支配权、对世权,而债权是请求权、对人权。(2)物权具有排他性,而债权具有平等性。二、物权的客体1.概述(1)权利客体与物权利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与内容。而权利客体通常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①第一层次意义上的权利客体仅指支配权或利用权的客体,即“物”;②第二层次意义上的权利客体就是指权利和法律关系,这个意义上的权利客体总是将其与一项处分行为或处分权结合在一起。(2)有体物与无体物①物权的客体为物,但对于“物”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立法例。②我国《物权法》明确使用了物的概念,并且将物限定为有体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倘若某些无形财产能够被民事主体排他性地加以支配,也可以作为物权的客体。2.物的概念与特征“物”是指存在人体之外,为人力所能支配,且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须存在于人体之外。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绝对不允许以人作为物,即任何人都2/14www.100xuexi.com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不得对他人的人身加以支配。(2)须为人力所能控制。物权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对物的支配,即管领控制该物。因此,对于那些目前人力所不能控制的物,不能作为民法上的物。(3)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即在社会一般观念上认为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4)须为有体物。有体物不仅包括那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也包括无法为人们肉眼所看见或无法为人所触摸的无形物,如电、光、热等。3.物的分类及其意义(1)不动产与动产①二者的区分不动产与动产的区分标准是该物是否可移动。不动产是指依其自然性质不能移动,或一经移动便会损害其经济价值的物,包括土地和土地附着物。不动产之外的物就是动产。a.土地。法律上的土地,是指依某一特定的官方标识在不动产登记簿上被加以说明的地球表面的特定空间。b.土地附着物。也称“地上定着物”,是指依据社会交易观念,通过持续附着于土地之上(地上、地下以及地表)从而实现其经济上的目的的有体物,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地上定着物,如种植在土地上的农作物、林木等。c.动产。在物的范围中排除了不动产,剩下的都是动产。②区分的意义物权法将物分为动产和不动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适用的法律规则有以下重要差别。a.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不同。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的变动,,以交付作为公示方法,非经交付,动产物权的变动3/14www.100xuexi.com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原则上不生效力。然而,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则以登记作为公示方法。非经登记,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原则上不发生效力。b.能够设立的物权类型不同。物权可以分为所有权与他物权,其中他物权又可分为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动产和不动产均可以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但是,用益物权的客体原则上仅限于不动产。动产上原则上只能成为担保物权的客体。c.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要多于动产所有权。不动产尤其是土地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比较大,这种限制有的基于公益的考虑,有的也可出于私人利益的考虑。d.租赁权是否具有物权效力上的不同。传统民法中,“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通常仅适用于不动产,即不动产租赁权常具有物权的效力,且此种租赁权多需要登记。不过,我国民法将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扩张至动产。(2)主物与从物①从物是指非主物的成分,常助主物之效用而同属于一人之物;为从物所辅助的物被称为主物。②我国物权法上的从物仅限于动产。③只有在符合下列条件时,才能认为某物是另一物的从物:a.该物必须是独立的物而不是主物的成分。b.该物常常是用来进一步发挥另一物的效用的。c.该物与另一物必须有一定的空问上的结合关系。d.该物与另一物必须同归一人所有,如果分别属于不同的人,则不能认为是从物。④区分主物与从物的意义4/14www.100xuexi.com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区分主物与从物是为了交易上的便利以及主物经济效用的发挥,在法律上确立这样一个原则:除非当事人有明确的相反意思,从物与主物同其法律命运。即“从物随主物”的原则。(3)原物与孳息①原物是指产生孳息的物。孳息可分为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前者是指按照物质的自然生长规律而产生的果实与动物的出产物;后者是指因法律关系而得到的利息、租金及其他收益。②区分原物与孳息的意义在于确定孳息归何人所有。《物权法》第ll6条第1款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第2款规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4)可分物与不可分物①可分物是指经分割不改变其性质或者影响其用途的物;不可分物是指经分割会改变其性质或者影响其用途的物。③区分可分物与不可分物的意义在于:a.在共有财产分割时,可分物可以采取实物分割的方式,而不可分物只能采取变价分割或作价补偿。b.如果债权人留置的债务人的动产是可分物,则债权人只能留置相当于债务的金额的动产。如果该债务人的动产是不可分物,则债权人可以留置全部的债务人的动产。c.在多数人之债中,标的物为可分物或不可分物决定了该债是可分之债还是不可分之债。(5)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①流通物是指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决定是否作为交易的标的物的物。5/14
王利明《民法学》(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物权概述【圣才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