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学 院 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 级 物理092 姓 名 艾合买提江 学 号 09180218 时 间 2011年9月26日
Nal(Tl) γ闪烁谱仪及γ射线能谱的测量
摘要:放射性物质含有许多不稳定的原子。这些源自在核衰变时辐射出α
,β,γ射线和
中子流等,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能量。γ射线是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或基态时所产生的一种辐射。它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其辐射能量标示为Εr=Εi-Εf=hv,其中Εi和Εf分别为原子核所处的未态和初态的能量。V是γ射线光子的频率。本实验将γ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γ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即所谓能谱
关键字:
Υ射线 能谱 物质吸收系数μ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
引言:
原子核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 射线,它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其能量由原子核跃迁前后的能级差来表示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则产生次级电子或能量较低的 射线,将 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 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即为“能谱”。测量能谱的装置称为“能谱仪”。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带电粒子或非带电粒子与某些物质的相互作用下转化成为带电粒子对物质原子的激发,从而会产生发光效应的特性来测量射线的仪器。它的主要优点是即能测量各种类型的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子;即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量;并且探测效率高。
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首先由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发现,是继α、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原子核衰变和核反应均可产生γ射线 。
γ射线的波长比X射线要短,所以γ射线具有比X射线还要强的穿透能力。当γ射线通过物质并与原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正负电子对三种效应。原子核释放出的γ光子与核外电子相碰时,会把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电子电离成为光电子,此即光电效应。由于核外电子壳层出现空位,将产生内层电子的跃迁并发射X射线标识谱。高能γ光子(>2兆电子伏特)的光电效应较弱。γ光子的能量较高时,除上述光电效应外,还可能与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γ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均有改变,从而产生康普顿效应。当γ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静质量的两倍时,由于受原子核的作用而转变成正负电子对,此效应随γ光子能量的增高而增强。γ光子不带电,故不能用磁偏转法测出其能量,通常利用γ光子造成的上述次级效应间接求出,例如通过测量光电子或正负电子对的能量推算出来。此外还可用γ谱仪(利用晶体对γ射线的衍射)直接测量γ光子的能量。由荧光晶体、光电倍增管和电子仪器组成的闪烁计数器是探测γ射线强度的常用仪器。
通过对γ射线谱的研究可了解核的能级结构。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γ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医疗上用来治疗肿瘤。γ射线是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或基态时所发出的一种辐射,其辐射的能量由原子核跃迁
前后两能级的能量之差决定。由于γ射线的能量与原子核激发态的能级密切相关, 因此,γ射线能量的测量对于了解原子核的结构、获得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正文 实验目的
1.了解闪烁探测器的结构、原理;
2.掌握Nal(T1)单晶γ闪烁谱仪的几个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3.了解和电子学仪器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和数据处理原理;
实验内容
1.学会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整套装置的操作、调整和使用,调试一台谱仪至正常工作状态。
2.测量137Cs的γ能谱,求出能量分辨率、峰康比、线性等各项指标,并分析谱形。 3.了解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在NaI(Tl)单晶γ谱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及其基本功能
4.数据处理(包括对谱形进行光滑、寻峰,曲线拟合等)。
实验原理
γ射线能谱的测量
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可分为五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1)射线进入闪烁体,与之发生相互作用,闪烁体吸收带电粒子能量而使原子、分子电离和激发;
(2)受激原子、分子退激时发射荧光光子;
(3)利用反射物和光导将闪烁光子尽可能多地收集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由于光电效应,光子在光阴极上击出光电子;
(4)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数量由一个增加到104~109个,电子流在阳极负载上产生电信号;
(5)此信号由电子仪器记录和分析。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射线,核辐射主要有α、β、γ三种射线。我们通过不同的实验仪器能够探测到这些肉眼无法看见的射线。本实验使用的是γ闪烁谱仪。γ闪烁谱仪内部含有闪烁体,可以把射线的能量转变成光能。实验中采用含TI(铊)的NaI晶体作γ射线的探测器。
由原子物理学中可知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这三种过程,最终实现了能谱图样的输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