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

[摘要]本调查以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导师制实施状况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指导内容不够规范、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文章提出本科生导师制要实现指导方式多样化,加强针对性指导;强化导师队伍,明确导师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评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 本科生导师制 问卷调查

“导师制”最早创始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指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因材施教。在我国,长期以来导师制是针对研究生设置的,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和辅导员制。近年来,随着招生范围扩大和高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不下降并稳步提高是摆在每一所高校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我院从2005年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为了解导师制的运行状况及实施效果,我们特做此调查。

一、调查方法

本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并运用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调查问卷分学生问卷和导师问卷。我们对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04级和05级法学、中文和艺术三个系的学生与本科生导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其中,学生问卷在法学系发放46份、中文系发放27份、艺术系发放27份,共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回收率为93%。本科生导师问卷发放4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回收率为87.5%。

二、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本调查由调查对象的构成、导师的指导状况、导师制的作用及导师制实行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四个部分组成。为求得比较客观真实的调查结果,我们的分析将通过生师问卷比较的方式进行。

(一)调查对象的构成(见下表)

(二)导师的指导状况

导师的指导状况是本调查中的主要内容,是衡量导师制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我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调查:

1.指导人数、频度。(1)问题1:“你认为导师指导多少学生为宜?”52%的学生认为导师指导人数为6人最佳,26%的学生认为4人为宜,而14%的学生认为2人最合适,还有8%的学生更倾向于10人配备一位导师。而53%的导师选择10人以下,27%的导师认为6人以下。这反映了绝大多数师生都希望导师指导的学生越少越好。但实际上对于我院而言,低师生比的问题比较严重,指导老师人数有限,而学生人数又相对过多,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这是我院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导师制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2)问题2:“你认为导师与学生的交流频度?”调查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与导师交流周期的最大吻合度是一个月1次,生师人数分别占19%和17%;其次是半个月1次,生师人数分别占28%和34%;而最短为一周1次;最不吻合的是两个月和不固定两个选项,分别相差31%和24%。从学生问卷来看,41%的学生认为老师两个月见面1次。而导师问卷结果表明,指导学生不固定占36%。这表明,导师在指导周期上参差不齐,近半数师生之间没有能够固定地指导、交往,与学院要求差距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导师制的运行效果。

2.指导途径。(1)问题1:“在与导师(学生)的交流中你更倾向于哪种指导?”有58%的学生更倾向于集体与个别相结合,而36%的学生认为导师需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剩下6%的学生希望在集体中找到交流的感觉。在导师问卷中,52%的导师选择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48%的导师选择集体指导的方式。这表明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生师问卷的吻合度较高。同时也反映了对部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有所忽视及对集体指导的不认同。(2)问题2:“在与导师(学生)的交流中,主要的方式方法?”选择“由导师召集进行交流”的学生人数占62%,30%的学生选择“由导师非定期召集”,而选择“学生主动找导师”的学生仅占2%。在导师问卷中,选择“由导师定期召集”和“不定期主动召集”进行交流的各占50%。可见,导师与学生交流大部分并无规律性,且学生显得相对比较被

动。

3.指导内容。(1)问题1:“你认为本科生导师指导的侧重点是什么?”52%的学生认为导师应把导学、导研、指导适应大学生活、指导设计职业生涯融为一体,综合进行指导。04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导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设计学生职业生涯中,所占比例为13%。而在导师问卷中,25%的导师认为本科生导师指导的侧重点是导学,31%的导师认为是指导大学生活,34%的导师选择了根据不同年级有所侧重,另有10%的导师认为应把侧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上。显然,对本科生导师指导的侧重点,不仅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侧重点迥异,而且师生之间差异更大。导师指导侧重点的不同必然影响学生的多样化实际利益需求,进而又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际运行效果。(2)问题2:“你更倾向于何种类型的导师?”63%的学生认为专业教师更适合,11%的学生认为行政管理人员更适合做他们的导师。这表明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导师更受学生认可,其优势是可更专业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因为这样对于学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3)问题3:“导师主要采取什么方法指导学生?”51%的导师和43%的学生选择言传身教,40%的导师和38%的学生选择共同探讨,另有7%的导师和12%的学生选择专题发言。这表明,言传身教和共同探讨两种方法师生均比较认可。

4.指导效果。(1)问题1:“你担任学生导师的动机与目的?”在我们所设计的“向学生展示自身形象”“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为评职称职务做准备”和“获取一定报酬”四个选项中,所有的导师均选择了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导师在回答“在教学、科研和行政事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你认为担任导师会对工作产生什么影响?”这一问题时,74%的导师认为并不矛盾、可以相互启发;另有26%的导师认为忙不过来,投入的精力较少。这表明导师的动机和目的是纯洁和明确的,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担任学生导师必然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产出不明显。这就是为什么导师在回答关于导师制的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时,73%的导师认为导师制评价机制不合理,而仅有18%的导师认为投入与报酬基本合理。而下面的实施效果调查也从反面表明,愿望与过程、结果并不总是具有一致性。(2)问题2:“你对导师制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5%的学生对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很满意,47%的学生对导师制的效果不太满意,还有19%的学生对于我院实行的导师制非常不满意。虽然我们师生的互相熟悉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调查显示,72%的导师认为比较了解所指导的学生。但来自学生的结果并不乐观,71%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导师的教学、科研及个人品质仅有一点了解,61%的学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了解一般。这反映出不少师生之间的沟通还比较缺乏。可见,导师制从效果上看还是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再看学生对导师的评价,3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导师很认真负责,履行职责,32%的学生认为导师没有认真履行职责,37%的学生认为导师的指导缺乏针对性,且无具体规划和措施意见。造成导师制运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就学生信任度而言,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一般都找同学倾诉或帮助解决,这一比例高达70%,而仅有5%的学生会在困惑时寻求导师的帮助,这表明由于导师与学生之间了解与交流较少,学生对导师产生了信任危机,这是造成导师制运行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

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摘要]本调查以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导师制实施状况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指导内容不够规范、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文章提出本科生导师制要实现指导方式多样化,加强针对性指导;强化导师队伍,明确导师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评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4yxk5i2iq6ksx698r3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