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全省范围,三大 区域性正异常区给人以深刻印象。此即滇西北中甸地区、四川盐源一攀枝花市——双柏地区和滇西南思茅——江城地区。它们除有浅部磁性体为其形成因素外,估计 主要均系与深部磁性体有关的磁性块体。其余地区属无磁性块体,其中叠加的磁异常,来都主要由浅部或地表磁性体、特别是大面积分布的玄武岩引起。 三、深部构造浅析 (一)地壳厚度及结构模型
根据已有区域重、磁资料及为数不多的地震测深资料,云南地壳厚度总的变化趋势,是东、南东向北、北西增大。滇东南富宁地区仅约32—35km,滇西南景 洪、瑞丽一带为34——36km左右;向北永仁、昭通一带42—46km,滇西北德钦地区达59—60km。南北降幅13—26km,东西则呈幅度不大的 波状起伏变化。腾冲——陇川地区,地壳厚度35—45km,等深线呈北西向平行排布并向北东降低,为一北东倾斜的地幔梯变带;地壳为三层或近似二层的简单 结构,七地壳为匀速层,中下地壳为速度梯度层,且后者厚度 (约25km) 大于前者 (约14km)。怒江以尔罕澜沧江以西地域内,在临沧——勐海一线地壳等深线呈南北向同形扭曲状,表明为一向北倾斜的地
幔坳陷区,但坳陷幅度不人,仅 lkm左右;地壳为舣层结构,卜卜地壳厚度分别约为16、22km,中夹厚约3km的溥层。澜沧江与红河之间的镇沅一思茅地Ⅸ,为向北缓倾的地幔隆坳区, 深度约34—40km;地壳为双层结构模型,且无过渡夹层,上地壳厚度 (约22km) 大于下地壳厚度 (约13km)。澜沧江与金沙江——大理
之 间的兰坪——南涧地区,为地幔坳陷区,地壳界面等深线呈向南东同形弯曲,自4lkm向北增至50km;地壳为三层结构模型,中地壳厚达20km,而上、下 地壳仅各厚为13km和9km。泸水——丽江——四川木里一线以北之滇西北地区,地壳界面等深线呈近东西向转为北东向平行排布,为一变化梯度 (倾角) 较大的地幔梯变 (斜坡) 带,西部北倾,东部北西倾,而等深线方向转折部位的中甸地区则为幅度不大的地幔坳陷区;据丽江地壳结构模型,区内属中、卜地壳具低速夹层和下地壳具高速夹 层的多层结构;本区是云南地壳最厚的部位,达50__60km。滇中地区,由宁蒗——永胜地幔梯变带、南华地幔坳陷区、攀枝花——新平地幔隆起区和东川 ——建水地幔坳陷区等组成地幔起伏区。地壳界面深度约40一49km,普遍为多层 (三--四层) 结构模型;上地壳厚16一18km,中地壳厚12一18km,下地壳厚7一llkm;本区北部攀枝花市、者海等地,地壳结构更为复杂,中、下地壳均出现低 速层和下地壳出现高速层,并与正均衡重力异常或均衡重力异常相对高值带相对应。滇东——黔西交境地区,地壳界面等深线呈向东突出的弧形平行排列,显示为一 向西缓倾的地幔斜坡带;地壳厚度36—43km。滇东南地区,地壳界面等深线32—40km,由向西缓倾、隆坳幅度不大的泸西——西林幔隆和文山——富宁 幔凹组成,它们皆与均衡重力异常(负背景上的相对高、低值区)相对应,表明其分别属于地幔和基底的相对隆起和凹陷。
(二)几个重要地质构造问题的认识 1.重要断裂
利用物探资料判释断裂、特别是研究断裂的深度和深部变化,具有独特的作用。以下着重从这一角度就几条认识上有某些不尽一致的重要断裂予以讨论,权作前文 (第一节) 的补充。 (1) 怒江断裂
断裂南段为相对重力高低异常转换带;剩余重力异常和剩余均衡重力异常反映尤为明显,为正负异常的分界线。断裂两侧,深部构造的差异表现为:其东属地幔坳陷 区,其西为地幔梯变带;但二者界线比较模糊,且地壳结构模型基本相似。据此认为它是一条深度未及莫氏面的壳断裂。需要强调的是,物探资料清楚表明其南段仍 继续沿怒江作南北走向,而非转向南西与芒市断裂相接。
(2) 昌宁一澜沧断裂
断裂北起昌宁之北,经勐永、澜沧,呈南北向延伸,北端止于澜沧江断裂,南延人缅甸。东侧为临沧——勐海重力低异常带,西侧为永德重力高和四排山——孟连复 杂重力高异常区。剩余重力异常和剩余均衡重力异常均表现为正负分界界线。深部构造属临沧——勐海幔凹区的西侧边界。总之,它应是一条重要的深达地壳界面的 深断裂,也是昌宁——孟连晚古生代裂谷的东部边界。
(3) 澜沧江断裂
就此断裂的存在、延伸和在本省西部地质发展中的重要性而言,已为地质界所公认。在各种地球物理资料中,反映得尤其清楚。布格重力异常,它反映为两个巨大的 重力异常带——东侧的无量山——景洪重力高带、西侧的临沧——勐海重力低带和旧州一保山重力低带的分界线,这条重力异常转换带延伸之大、连续性之好为省内 所不多见。剩余重力异常和剩余均衡重力异常亦有相同的反映。沿断裂带漕涧至景洪为弧形 (与断裂一致) 的、宽5一10km的串珠状航磁异常带。地震测深 (保山北约45km断裂东侧) 资料显示断裂深及莫氏面,并使之具2km之断距。结合地质以及其他诸方面资料,
初步认为其为一条晚古生代的板块缝合线。 (4) 木里一丽江断裂和红河断裂
物探资料对认识木里——丽江断裂起了重要作用。这条北东向的断裂由于古生代以来的沉积盖层所隐蔽而显得不甚完整,但物探反映却十分清晰。沿断裂带为航磁负 异常,分割了其两侧的大片正磁异常区。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巨大的重力梯级带。均衡重力异常为负背景上相对高低异常之分界,剩余均衡重力异常则为北东向负值 带。地壳深部构造属于梯度较大的地幔梯变带。在卫星象片上,沿此裂的线性影象十分醒目。凡此种种,表明这是一条超壳断裂。
红河断裂的地球物理反映亦甚清楚,它是一条重要的重磁场分界线。据地震测深资料推算其使莫氏面错断达数千米。此断裂带又是地壳深部构造的分界线:其西,地 壳波速结构模型为简单的双层式,其东为多层式;地壳界面等深线,西侧以向南南东、南同形扭曲为特征,显示其总体为北北西向坳陷,其东则呈南北向扭曲,为南 北向隆坳起伏区。
综合上述,结合地质等各种资料分析,本文认为木里——丽江断裂和红河断裂均属超壳断裂,它们可能共同组成前震旦纪 (晋宁期) 扬子地台的西缘边界。 (5) 攀枝花一楚雄隐伏断裂。
鉴于以下资料,认为此断裂存在无疑:重力资料反映在攀枝花——楚雄——双柏一线正好处于重力高和低的过渡带,布格重力异常显示为南北向梯级带,剩余重力异 常和剩余均衡重力异常也都有清楚的表现;航磁资料反映为南北向的正(东侧)负(西侧)异常转换带;地壳深部,则是东部幔隆和西部幔坳的分界部位。因此,该 断裂是一条重要的南北向深断裂,它对于分析大姚一楚雄盆地前中生代基底和中生代盆地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6) 开远一丘北一广南隐伏断裂
这是一个地表仅有断续反映的向北突出的弧形断裂带。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北部重力高和南部重力低的分界,剩余重力异常、剩余均衡重力异常和剩余布格重力异常 等也表现为正负或相对高低值的转换。航磁异常在其南北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条规模较大的基底断裂。
2.关于思茅盆地
思茅盆地,中生代、特别是晚三叠世以后,与其北的兰坪盆地连成一体,且具有相同的沉积特征和构造发展历史。但中生代以前,据地球物理资料却反映出巨大的差 别。这里,地壳为双层结构,且上地壳远大于下地壳,地壳平均速度仅为6.02km/sec,这些均属全省各地所仅有;
地壳界面起伏不大,与布格重力异常所 反映的重力高(澜沧江东及李仙江)和重力低(镇沅——思茅)基本对应;航磁资料表现为比较平静的正背景磁场,据磁测剖面计算,这一面形的弱磁性体埋深约6 —8.5km。从以上情况分析,本区可能存在着硅铝质结晶基底,且早古生代盖层或者缺失,或者很不发育。也就是说,早古生代及其以前,这里曾是一个较为稳 定的地块,只是在此之后,可能由于地幔上隆而转为活动带,并成为古特提斯洋的颇不成熟的部分。 3.哀牢山构造带
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出现的是与构造带位置重合、方向一致的重力低异常带,重力低中心与哀牢山断裂东侧的中——深变质岩带相对应。航磁异常则表现为串珠状 线性正异常带。这一正异常带在上延20km和40km磁场图上均有反映,表明其具有较大的延深和规模。很有意义的是,虽然东部的中——深变质岩带与西部的 浅变质岩带在岩石性质上有着显著差异,异常带却表现得非常规则、完整,并鲜明地夹持于红河以东 (重力高和负磁场) 和九甲——墨江以西 (重力高和相对低磁异常带) 两大重磁异常带间;同时,中——深变质岩带之下本应存在的高密度体却未能出现,反而成为重力负值中心。这些情况,既说明了哀牢山构造 (变质) 带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地质单元的某些共同特性,也说明了深变质带之下所掩埋的仍然属于低密度体,即前者是作为推覆体覆于西侧浅变质岩系之上的可能性。 4.北东向断裂
云南北东向断裂存在是无疑的,但是除滇东南的弥勒——师宗断裂和滇西北的小金河断裂通常被作为I级构造单元的界线外,其余则或被不同程度的忽视,或被当作 南北向断裂的派生扭断裂。地球物理资料却表明,许多这样的断裂常导致位置和方向都很吻合的重、磁异常带、重力梯级带、异常转换带。以致地幔梯变带等。这说 明它们具有较大的规莫(延伸和延深),较长的活动历史,亦即在其发生、发展历程中具有明显的独立性格。在滇西地区,这些断裂对岩浆活动有着一定的控制作 用;在滇东地区,往往与古生代沉积盆地中的次级盆地同时活动,成为“盆中盆”的控制因素,可能也是有关层控型矿产的成矿控制因素。 云南区域地球化学简况
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采集有大量岩石光谱样品,并进行了光谱 (半定量)分析。惜这一浩瀚的资料未能全面系统整理,而作此工作又绝非易事。1990年,省地矿局物化探队在其完成的《云南省区域物化探资料综合研究报 告》中,反映了在此之前的若干统计成果,现据之整理归纳于表I-1-3中。其中,澜沧江以西地区因作过专题性的地球化学研究,因而资料较为完整、可靠;其 余各地因采样、测试、统计等各个环节的某些缺陷,显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不确定之处。但即使如此,表中所反映的微量元素丰度变化情况仍然可以说明全省各地 地球化学概貌,从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澜沧江以西,是一个Sn、w、Bi、B、Li、Rb、Cs、Pb、As、Sb的高丰度区,而Ni’Co、Cu、Mo等元素则明显偏低。这一特点明显地与本区强烈的酸性岩浆活动有关。
西盟群、特别是“老街子组”平均Sn、w、Bi含量甚高,不仅高于所有的各变质岩带,也高于澜沧江以西的各花岗岩带;这似乎也从地球化学方面表明其实属一经受强烈变形——变质的含锡花岗岩体。
兰坪地区和滇西南地区,资料主要来自中生代红层分布区的l:20万兰坪幅和江城、勐腊幅内,因此均主要反映了红层的元素丰度情况。兰坪地区所测元素丰度普 遍偏低,特别是铅锌偏低更甚,这与该区存在较多铅锌化探异常和矿床的事实形成鲜明的对照。是否因矿化富集而使相应元素被迁移、贫化?颇值得研究。滇西南 (思茅——勐腊)地区是全省Cu、Pb、Zn元素丰度相对最高的地区,与该区铜、铅、锌矿点大量存在有关;但与兰坪地区相反,本区矿化却比较分散,迄今尚 未发现大、中型铜、铅、锌矿床。金平地区的超基性岩,具有明显丰铜的特征,这是与该区超基性岩特点及有关矿产相对应的。
滇中地区,铜丰度居全省各地之冠,这与本区各变质岩系丰铜、滇中红层铜矿床(点)普遍及大量玄武岩的分布等地质矿产情况相一致。超基性岩中,哀牢山岩带 (这里暂将此带列入滇中地区,并无更多的地质构造归属考虑)与大理、元谋两地微量元素特征的差别是十分显著的:前者丰铬镍,而后二者丰铜,其决定条件是不 同特点的超基性岩所致。
滇东(小江断裂以东)地区微量元素丰度状况与滇中地区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唯铜、铅略低而锌略高。本区镁质碳酸盐岩发育,沉积环境常处于欠通畅和蒸发状态, 一般说来,对铜、铅、锌等元素的富集比较有利。作为沉积岩广泛发育的地区,锡元素普遍较高,显得颇为独特。这很可能主要由于丰锡的古陆(变质岩及晋宁期花 岗岩)长期处于风化剥蚀状态所致。
滇东南地区锑的丰度甚高(高于克拉克值40余倍,高于滇西地区7倍多),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而三个复式花岗岩基,锡、钨等元素也颇突出,高于省内其他地区花岗岩甚多,是最为典型的含锡花岗岩类。(完)
云南省主要矿产矿山建设最低开采规模表
大型矿山规模 占用储矿山最低占用储量 矿种名称 量 开采规模 计量单位 计量单(矿石万位 吨/年) 煤 原煤 万吨 >10 000 >10 000 >5 000 >1 000 >100 >50 >50 >50 贫 矿 矿石 万吨 铁 富 矿 矿石 万吨 锰 钛铁矿 铜 铅 锌 矿石 万吨 矿物 万吨 金属 万吨 金属 万吨 金属 万吨 中型矿山规模 小型矿山规模 占用矿山最低矿山最低开占用储储量 开采规模 采规模 量 计量(矿石万(矿石万吨规模 单位 吨/年) /年) 缺煤>1 区 3 90 30 >100 000 富煤区 6 >1 200 50 >200 10 000 100 >500 30 >500 10 >50 100 >5 100 >5 100 >5 30 >50 10 >20 5 >20 30 >0.5 30 >0.5 30 >0.5 5 3 3 5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