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A、信任感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 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青年初期) 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 ) A、6、7岁一11、12岁 B、8、9岁一12、13岁
C、11、12—14、15岁 D、14、15—17、18岁(青年初期)
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 ) A、成熟期 B、关键期 C、学习期 D、高原期 8、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 D、布鲁纳
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 )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 ) A、感觉和知觉分化 B、感觉与动作分化 C、动作与语言分化 D、形象与表象分化 14、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 )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 A、比奈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7、人格的核心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世界观
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维果茨基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 )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 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 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 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 )
A、人格 B、性格 C、认知风格 D、态度
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 A、性格 B、认知风格 C、学习策略 D、定势 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 )
A、CA=4,MA=5 B、CA=5,MA=6 C、CA=6,MA=7 D、CA=7,MA=8 二、填空题
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_前运算___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形式运算___阶段。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有:连续性与_阶段性_、定向性与_顺序性_、_不平衡性以及差异性。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属于_形式运算___阶段。 4、最近发展区 是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5、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在具体运算阶段阶段。
6、少年期儿童,_经验型抽象逻辑___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以_具体形象___为支柱。
7、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成人感的产生是在少年期阶段,辩证思维的出现是在青年初期阶段。
8、儿童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_关键期___。这一时期的存在也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_不平衡性___特点。
9、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0、儿童发展过程中两个相邻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是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维果斯基。
11、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特点。 12、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抽象逻辑思维(经验型)。
13、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是_2__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_4_岁,书面语言学习关键期是_4-5__岁。
14、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的差距称为_最近发展区_。 15、人格又称为__个性__,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_内隐行为___并使之与他人的行为有_稳定区别___的综合心理特征。
16、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_自我同一性___。
17、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_学习准备___。 18、在个体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称为__关键期__。 19、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学生的_自我同一性__
_。 20、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_家庭教养模式___、学校教育和_同辈群体___。 2l、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__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尊自爱属于其中的_自我体验___。
22、个体社会自我的发展是在__3__岁以后,到__少年期__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在_青春期___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23、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被称为_认知方式(认知风格)___。
24、有些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其认知风格属于__场独立方式,而有些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善于察言观色,其认知风格属于_场依存方式___。
2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6、划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27、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28、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_流畅性___特征。
29、斯坦福-比纳量表是_推孟___在__比纳和西蒙__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30、有些儿童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常出错,其认知方式主要是_冲动型___。 31、智商的公式是_。一个10岁儿童,测得其智力年龄12岁,其智商是IQ=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100, 120 32、智力发展的差异包括_智力的个体差异___和_智力的群体差异___,个体差异又反映在_个体间___以及_个体内___两个方面。
33、韦氏量表主要从言语回答和动手操作两个方面来测量人的智商。
34、智商超过__140, __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不到__ 1__%。 35、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_布卢姆___,而程序教学的倡导者是_斯金纳___。 36、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_、性格___。 3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发散思维,___,人格的核心是_性格___。 38、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为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39、性格特征主要由态度特征、_理智特征_意志特征和_情绪特征___四个部分构成。 40、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_稳固态度,___及与之相适应的_习惯化的行为方式___。 41、少年期是个体从_童年___期向__青年__期过渡的时期,具有_半成熟,半幼稚_的特点。 42、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_少年期__。 43、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44、开始注重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心理自我____时期。 4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直到死亡的整个_生命___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心理变化__。 三、问答题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
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3、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4、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答: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5、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6、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7、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