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对话 感悟阅读
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 康丽云【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1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生活进行多向互动的对话,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开放与对话中学会学习。
一、开放学生的教材,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意义诠释、语言重组、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问答所能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外,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的实践,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强化感知,为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主要靠直觉思维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诸因素。他们接触到一篇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一口气读完,然后产生一些朦胧的、散乱的,却是学生阅读思维激流中的闪光的浪花,这是一个直觉的感知领域。教师应鼓励学生迅速捕捉自己直觉思维的火花,领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个性。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想想:读完课文,你最想说句什么话?由于每个学生本身的知识经验积累不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学生的语言可谓丰富多彩。有的赞叹圆明园的美丽,有的惋惜圆明园的毁灭,有的痛恨英法联军的野蛮……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去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探究圆明园究竟怎样美丽、究竟怎样被毁及英法联军究竟怎样野蛮。
这个片段的教学,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多次对话。第一次对话学生不但从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对课文有了一个丰富的整体感知,而且为教师带领学生进入部分研读、精读、深入理解内涵、实现整体升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铺平了道路,也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点拨、组织讨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奠基和导向作用。而后来组织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则重视了对学生认识理解的多角度引导,重视了阅读的多维性,开放教材,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所得,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
二、 开放学生的空间,生生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后,往往对文本中那些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自然景色等产生
多元对话感悟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