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2024第一学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城市化
一、单选题
下图为北京市五条一级通风廊道示意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 图示通风廊道主要缓解的城市问题最可能是 ①雾霾 ②交通 ③高温 ④暴雨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2. 通风廊道内最适合布局的功能区为
A. 行政区B. 文化区C. 绿化区D. 住宅区
位于台北市核心区的盘旋式摩天大楼(如图),中心屋顶为种有大量植物的“悬浮花园”,同时应用了太阳能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完成下列各题。
3. 影响该大楼采用多层设计的主要因素是
A. 科技B. 地租C. 生态D. 政策 4. 该大楼的建设有利于
①缓解城市内涝 ②减少热岛效应 ③降低建筑成本 ④改善城区交通
A. ①②B. ②⑧C. ⑧④D. ①④
为解决大城市停车难问题,“智慧停车”悄然兴起。“智慧停车”是指将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服务,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完成问题。 5. 导致我国城市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是
A. 汽车拥有量增长过快B. 城市土地供应不足C. 共享单车投放量过大D. 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6. “智慧停车”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A. GPS、RSB. RS、GISC. GIS、GPSD. GIS、GPRS
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竞争越发激烈,美国经常对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加征关税,而在中国拟对美国征关视的商品清单里,粮食作物占了绝大部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7. 近些年来,中国耕地日益减少,主要原因是() ①生态退耕 ②工业化与城镇化 ③农民弃耕 ④交通建设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
8. 中国农产品的产量每年都在提高,但大互仍需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是()
A. 国产大豆品质差B. 园产大豆价格高C. 国产大豆产量低D. 百姓生活质量提高,需求量增大 读我国北方某城市连续三日“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图)及云量对该城市“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 (图)。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9. 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信息及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城市热岛”强度表现为夜间强、白天弱B. “城市热岛”现象整天存在C. “城市热岛”的消失速度比形成的速度更快D. 晴天时“城市热岛”强度大 10. 有关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与自然下垫面相比,城区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率升高B. 城区下垫面(如建筑群)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减小,热量不易散失C. 城市大气污染致使城区大气吸收较多的短波辐射D. 城区绿地、水面减少,蒸发蒸腾消耗的热量增多
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2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将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300万以内。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原因是 ①基础设施好 ②人口密度大 ③生态环境好 ④开发程度低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12. 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A. 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B. 国务院各职能部门C. 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D. 各国在中国大使馆
13.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北京生态环境压力减轻B. 北京经济中心地位下降C. 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D. 白洋淀的湿地面
积减少 二、综合题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早期的利物浦是为了发展与爱尔兰的商业贸易而建立的河港城市。18世纪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城市和与美洲的奴隶贸易促进了利物浦市的繁荣,一度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利物浦制造业衰落严重;到20世纪80年代初,利物浦的失业率在英国是最高的。由于人口大量外迁,产生了众多的“无人社区”。
据英国媒体2024年统计,利物浦有近8000套被遗弃的房屋。同一年,利物浦市启动“1莫镑住宅计划”,鼓励有购房需求却买不起房的外地人支付1英镑购入闲置的房屋自己翻新,当地财政提供装修补贴。截至2024年年底,8000套房已基本售罄。 (1)据材料说明利物浦市早期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2)推测“1英镑住宅计划”的实施对利物浦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试为利物浦市的经济复苏和振兴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1英镑住宅计划”除外)。
15.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①、②中,表示商业区的是________;若开发商在a地开发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大致表示PQ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________)。
(3)若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可能是________,工业区布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4)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对地理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水稻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请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工业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布局:__________________。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
通风廊道的建设利于提升建成区整体空气流通性,吹走雾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不能缓解城市交通和暴雨,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B正确。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通风廊道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主要由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城市绿地、非建筑用地等,贯穿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结构。通风廊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伸展;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保持或引导其他天然气流,包括海洋、陆地和山谷的风,吹向已发展地区。所以在通风廊道内最适合布局绿化区,以保证其风的清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台北市核心区的盘旋式摩天大楼采用多层设计的主要因素,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关键是掌握地租的相关知识。【解答】由材料可知,盘旋式摩天大楼位于台北市核心区,
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越靠近城市中心地价是越贵的,故多层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用地面积,以减少地租,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台北市核心区的盘旋式摩天大楼的影响,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关键是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由材料可知,中心屋顶为种有大量植物的“悬浮花园”,这一垂直绿化已经成为一种节省空间的绿化趋势,这使得减轻了城市热岛效应,②正确;同时应用了太阳能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雨水收集可以缓解城市内涝,①正确,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故选A。 5.【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解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拥有量增加过快,导致我国城市出现停车难的现象,A对,BCD错。 故选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解答】题目中的“智慧停车”能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涉及到位置和导航、查询,所以“智慧停车”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GIS、GPS ,C对,ABD错。 故选C。 7.【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本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中国耕地减少的原因。【解答】结合中国的国情,近年来中国的耕地日益减少主要是受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影响造成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
城市导致农村大量土地抛荒弃耕;我国部分生态脆弱地区实施了生态退耕。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本题关键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和大豆生产情况,分析大豆需要大量进口的原因。【解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高产高效,因此国产大豆的品质差,产量也不低,价格也会逐渐降低。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大量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国内的大豆不足以满足老百姓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出现了大豆仍需大量进口的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城市热岛强度信息及其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掌握城市热岛效应,再结合所学进行解答。【解答】由图可知“城市热岛”强度表现为夜间强、白天弱, “城市热岛”的消失速度比形成的速度更快,晴天时“城市热岛”强度大,在中午前后郊区温度大致和城区温度相当,“城市热岛”现象消失。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审题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掌握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解答】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城区大量人为热的释放;城区水泥、沥青等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升高、吸收率降低;城区水面、绿地少,蒸腾、蒸发消耗的热量少,温度高;城区对风的阻力大,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失;城区大气污染物多,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长波辐射)而升温。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形成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城市区位因素很多,如优越的自然条件、交通、政策等,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解答】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生态环境好,发展空间充裕,开发程度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人口密度小,拆迁成本低,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
选之地。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雄安新区的功能。【解答】根据材料提示,雄县新区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和各国在中国大使馆是首都的行政和外交功能,属于首都功能,所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雄县新区最有可能承接的部门。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结合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中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D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将逐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生态环境压力减轻,北京经济中心地位下降,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材料提到建设成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所以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将得到有效保护,不会减小。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14.【答案】(1)借助利物浦港口的发展和带动作用,对外贸易发达;位于沿海地区,终年受暖流和西风
影响,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海拔较低,节省城市建设投资;海陆联运,交通便利;工业革命早,工业基础好。(2)“1英镑住宅计划”可吸引人口迁入,为复苏和振兴城市经济创造基础(劳动力和市场)条件;新居民的入住令“无人社区”重焕生机;带动周边工商业、服务业发展;促进市场和城市再次繁荣。(3)政府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新型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现代工业、高科技产业及服务业;发展旅游业。【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熟悉城市区位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关键。【解答】(1)早期城市的形成主要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投资成本等几个方面分析。(2)由材料可知,利物浦市启动“1莫镑住宅计划”,鼓励有购房需求却买不起房的外地人支付1英镑购入闲置的房屋自己翻新,当地财政提供装修补贴。因此“1英镑住宅计划”的实施可吸引人口迁入,为复苏和振兴城市经济创造基础(劳动力和市场)条件;新居民的入住令“无人社区”重焕生机;带动周边工商业、服务业发展;促进市场和城市再次繁荣。(3)城市发展主要从基础设施、港口建设、发展旅游等方面分析。政府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新型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现代工业、高科技产业及服务业;发展旅游业。
15.【答案】(1)① 靠近大学城,文化氛围好;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交通便利等。
(2)C
(3)东南风(或西北风) 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
(4)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治理环境污染;开发新区,建立卫星城;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功能区的判读及高级住宅区选址的理由。读图知,①占地面积小,交通便利,位于城市的中心,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一般与高坡、风景区、文化区联系。读图,a靠近大学城,文化氛围好;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交通便利,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
(2)本题考查地租变化的判读。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便捷程度,读图,PQ连线有三处经过了商业区,其中左侧经过了商业区的中心,地租最高,向右还有两次经过了商业区的边缘,且有交通线经过,为次高峰,河流处地租较低,选项中C与图示相符,故选C。
(3)本题考查工业区的布局原则及特点。读图知,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东北和西南部,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与风向垂直的郊外,则该城市的风向为东南风或西北风;为了减少对城区的污染及降低成本,工业区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
(4)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环境恶化等,应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减少工业区对城区的污染,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环境污染;开发新区,建立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缓解交通压力;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等。
16.【答案】(1)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
(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解析】
(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我国南方特别是河流中下游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附近城市规模扩大,甲地逐步发展成为郊区,所以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市场影响成为城郊农业。所以阶段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不断转变。其原因是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对蔬菜、花卉等农作物需求量增加,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本题考查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从图例和注记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在空间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 (3)本题考查保护环境的措施。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可以看出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线路建设较快且布局更加合理,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绿地面积增多,可以得知具体措施有: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8第一学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城市化练习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