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法分为()和()。
2、法律事实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依据是否以主体意志为转移,可以把它分为()和()。
3、根据法律解释主体和效力的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和()。 4、法的社会作用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其二是()。
5、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法规汇编、()和()。
6、公民和法人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和(),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
7、按照法学界的通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两大法系,一是(),二是()。
8、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依据客观实际情况主要有两个,即()和()。 9、法的效力范围是指法律规范的约束力所及的范围,包括法律规范的()、()和时间效力范围。
10、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或者由于()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着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委任性规范 B.准用性规范
C.确定性规范 D.间接性确定性规范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12、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县检察院的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解释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以上,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A.三十人 B.十人 C.十五人
D.五人
14、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康某送到四十里外的乡派出所
B.魏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15、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又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法只有在实际运行后才会发生警示作用。() 2、原始社会的习惯规范没有强制力。()
3、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都是法。() 4、我国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5、任何法律条文都是由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
6、行政解释是对法律的有权解释,因而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所作的解释有效。() 7、公民的行为能力可以因其违法行为而被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