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巴金日月教案及讲稿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短文两篇教案及讲稿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提高朗读散文诗的水平以及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预设

1、明确课题,介绍作者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 “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但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风格、在国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荣获但丁文学奖。 这是一个“我愿意让自己化为灰烬的作家。” 2、音乐范读,学生圈点

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把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圈画出来。 3、学生质疑,师生交流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针对文章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老师问题。 问题预测

(1)作者写《日》,为什么还要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呢?这两个事

情都有贬义,指做无意义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赞扬这两件事情呢? (2)作者为什么认为“月的光是死的光”?为什么在《月》中要写到姮娥去追寻冷月的传说?

(3)《日》和《月》之间似乎有对比之意,作者到底有表达什么? 4、问题探究,把握主题 A

(1)飞蛾是怎样扑火的?为什么它值得赞美? (2)夸父逐日与飞蛾扑火有什么异同?

(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有很多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仁人志士,你能举出几个事例来吗? (4)巴金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B

(1)日的特点是代表着光和热,那么月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2)为什么在《月》中要写到姮娥去追寻冷月的传说? (3)写月的时候为什么会提到“某某人”、“什么人的面影”? C

两片短文,一个寒冷,一个温暖,放在一起,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

讲稿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巴金其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的追求光明的呼号。光明,这就是我许多年来在暗夜里所呼叫的目标,它带着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前面引诱我。同时惨痛的受苦的图画,像一根鞭子在后面鞭打我。在任何时候我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条路。”

这段话摘自巴金在1935年10月所写的《写作生活回顾》。与其说写小说如此,巴金的散文同样也是追求光明的呼号,从今天要学的《日》、《月》两篇短文中就可窥见一班。

下面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两篇散文诗。 2.首先是我们这节课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

3.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对巴金做下基本了解。这是一个“我愿意让自己化为灰烬的作家。” 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 “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以及背景介绍。 4.预习检测。

5.下面就让我们来依次学习这两篇散文诗,首先是《日》,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由许拙老师朗诵的这篇文章,在听的同时,也请大家思考老师在演示文稿上提出的两个问题。

6.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句话,可以说,在传统的眼光中,飞蛾是渺小的不自量力,自取灭亡也

带有一种贬义,那么这篇文章,在巴金的笔下,飞蛾成为了巴金大力赞扬的产物,那么为何作者要大加赞扬呢?可以说,巴金不仅是一位极其出色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有自己卓越独到思想的思想家,他对于事物的看法总是不落俗套不落窠臼的,这里我们就要回到之前的背景,文章作于1940年抗日战争之时,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民族的衰微无异于飞蛾,然而在这种危机的时刻,巴金以有力的笔触写下了这篇文章,飞蛾扑火是如此的从容不迫,明知道自己要死,要浸在油中,可它还是毫不犹豫、宁死不屈。一个“终于”令人感觉它不是在自取灭亡的无为牺牲,更是一种凤凰涅槃般地超脱。寓意昭然若揭,飞蛾即代表了无数为国献身的仁人志士,夸父也是如此,道渴时那种刻骨铭心的煎熬、临死前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都被心底的不灭追求所忽略、抚慰,以致献身了还不忘化作邓林,两个经典的成语虽然有着诸多不同:飞蛾实现了愿望而夸父没有实现理想,飞蛾在为自己孜孜追求而夸父是为大众做不懈努力,飞蛾很小、小到微不足道而夸父很大、大到要仰视敬畏。但两者又有着共同的心声:“我”要追求,追求理想,追求希望,追求光明的呼号。

因此可以说明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它们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象征着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赞美飞蛾,怀念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7.那么第二个问题。经过上一个问题的解答,这一个问题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是的,从古至今,这样舍生取义的事也时常会在历史的天空里发出耀眼的光芒。那些仁人志士信奉“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的诺言、恪守着“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的至理。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真正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天悯人,做到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傲贞不屈,更做到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从容洒脱。于是巴金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声,甘愿做人间的飞蛾,不管过程是热,还是冷,不管有知觉,还是没知觉,即使化作一阵烟,一撮灰都在所不惜。

7.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日》这篇散文的结构。

8.上面是关于《日》这篇文章的讲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篇短文《月》。《月》是一场哀怨凄绝的追求.下面老师播放月的朗诵,请同学们细听并体会,感受一下巴金的月给你怎样的感觉,你从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了这种感觉,等会老师会抽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9.(抽同学回答)是的,是一种非常寒冷的感觉。

在巴金的笔下,素有美名的月亮似乎成了冰面人,皓月、圆月、明月的称呼都不及一个凉月给人的意外和惊心。冷光扑面、寒光侵身的背后不仅使作者“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更让人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凄清,和“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产生了共鸣,文中的月光是死的,是冷的。

巴金日月教案及讲稿设计 

短文两篇教案及讲稿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提高朗读散文诗的水平以及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教学预设1、明确课题,介绍作者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4mms7m63k8njyy27jl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