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匆匆
教学目标
1. 会写“藏、蒸”等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流逝的匆匆,从而珍惜时间。
4.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用修辞表达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研究课文是怎样通过一连串的发问来表达情感的。
突破方法 (A案)1. 通过概括段落大意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2. 学生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讨论一连串的问句的使用效果。(B案)1. 学生自主朗读,教师进行段落分析,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2.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善用修辞的方法,发现作者的写作奥秘。 难点 仿照第4自然段表达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
突破方法 (A案)采用“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教学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B案)课外拓展,感知作者的写作密码,更好地了解写作需要真情实感。 教法与学法
教法 (A案)段落分析法、点拨法。(B案)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A案)质疑法、发现法、合作探究法。(B案)品词析句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A案)多媒体课件。(B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藏、蒸”等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研究课文是怎样通过一连串的发问来表达情感的。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师: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一直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却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常常忘记它的存在,可它一旦逝去,我们就会追悔莫及。有人说,浪费它就是浪费生命。还有人把它比作海绵里的水,说只要愿意挤,总是会有的。那么,它是什么呢?
2.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谜底:时间。
3. 师:同学们,从古到今,我国许多文人都曾因为感慨时间的流逝而创作出经典的文学作品,例如《明日歌》:明日复
第 1 页
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国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专写时间的散文《匆匆》。 二、初读课文,品析词句
1. 板书课题,引出主题。
师:匆匆,是一种行走的状态,表示急急忙忙的样子。那么,课文中到底是谁在“匆匆”?是作者,还是另有他物?通过预习我们可以知道,题目中“匆匆”的主人公就是时间。想了解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吧! 2. 读课文,找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答案,学生齐读: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引导思考:他实际上是在问什么? 3. 提出问题,明确要求:《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时间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却能写得如此感人?文中对时间的哪些描写让你有了感触?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作好批注,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 4. 走进课文,感受特点。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①朗读思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怎样的特点?(板书: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教师点拨:这句话以排比的句式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春景,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将自然界生命的轮回与我们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形成对比,正如“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文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板书:惋惜) ③配乐读。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呢?其中又能感受到时间的什么特点?
②教师点拨:想到时光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流逝得飞快,自己还没有什么作为,因而“头涔涔,泪潸潸”。(板书:来去匆匆)
③朗读指导:无奈,惋惜之情。 三、学习字词,规范书写
1.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1)注意“涔涔”“潸潸”的读音。
(2)理解“涔涔、潸潸、徘徊”等词语的含义。
涔涔:多雨的;泪落不止的;汗流浃背的;形容胀痛烦闷;形容天色阴沉的样子。 潸潸:形容泪流不止。
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2. 指导生字的书写。
(1)观察: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观察,并交流识字方法。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藏、蒸”的写法。 (3)展示评价:组内成员互评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朱自清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触摸”了时间这个精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看看作者是怎样用巧妙的表达方式将文章写得生动感人的。
第 2 页
板书设计
8 匆匆 朱自清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惋惜
来去匆匆
课时作业
一、读一读,写一写。
máng rán pái huái tàn xī hén jì ( 茫 然 ) ( 徘 徊 ) ( 叹 息 ) ( 痕 迹 ) 二、用课文里的词语填空。 ( 轻轻悄悄 )地挪移 ( 逃去如飞 )的日子 ( 伶伶俐俐 )地跨过 ( 游丝样 )的痕迹 ( 凝然 )的双眼 ( 茫茫然 )地旋转 三、句式转换。
1.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改为陈述句) 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2.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 过去的日子如尘埃,被雨水清洗了,如冰块,被暖风融化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内心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的。
2.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仿写课文段落,感悟作者将文章写得细腻感人的奥秘。 一、复习导入,温习旧知 1. 复习生字词。
2. 课文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二、品读文句,体会感情
1. 师: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请你们找一找,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并谈谈这样表达的好处。 2. 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理由。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小组代表发言。
(1)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①思考: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谁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②教师点拨:这句话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可以是问你,问我,问所有人,问而不答,其实答案隐含其中,这句话引起人们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也是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惋惜和对逝去日子的怀念。
③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在“是有人偷了他们吧”和“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两处,是作者的疑惑,应读出猜测的语气。在问号之前,要拖长音,语气上扬,读出作者的疑问,引导学生读出“惋惜”之感。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第 3 页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①引导思考:本段共有几个问句?有何效果?
②教师点拨:本段共有六个问句,表达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愿意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连续的六个问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感情的作用。
③朗读指导:从这几个问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时间流逝有着强烈的不甘,但又充满无奈。大家带着这样的情绪,朗读问号处时语气要上扬,其他地方则轻缓朗诵,体会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
3. 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感人呢?请大家说一说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1)“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①引导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你会怎么朗读这句话?
②教师点拨:课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流逝的日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时间无声无息,和我们形影不离,却又转瞬即逝。写法上运用了动词 “跨” “飞”“溜”等,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大家在日常写作中多用动词,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读动词“飞”“溜”等时应加快语速,读出时间飞快流逝之感。 (2)“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①引导思考:纵观全文,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你们读后有何体会?
②教师点拨:文章在第1自然段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句话在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保持文章完整性;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起到一种回旋的效果。读完后,我们能感受到时光飞快流逝却又无声无息,令人无奈又惋惜,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 三、小组合作,运用写法
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小组交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
(教师点拨: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了时间的流逝,抓住生活中普通的小事,比如“吃饭”“洗手”“睡觉”“叹息”,体现了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
2. 仿照作者的句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感悟。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3. 各小组交流讨论,然后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 老师在听学生交流时对语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修改。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并积累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或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8 匆匆 比喻
时光匆匆 反问 表达情感
拟人 排比
第 4 页
课时作业
一、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排比 ④设问 ⑤反问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③ ) 2.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① )
3.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② ) 4.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⑤ ) 二、根据例句的特点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 积雪 ,被 阳光融化了 ,如 雨水 ,被 泥土吸收了 。 教学反思
1.《匆匆》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凝练,作为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作者细腻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合作探究法,“以读促讲,以说代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自己独特的阅历和经验,对句子进行创新性地仿造,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技能的目的。课堂上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由于学生仿造的句子与原文结构相同,节奏相似,只需改变部分词语,成功感较容易获得,因此学生也乐于仿造,乐于创新。 2. 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完本文之后,对时光的匆匆流逝,会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更深层次地与作者沟通,更宽层面地与同学交流,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延伸想象,以仿写课文第3自然段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直接触摸感受文本,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既延伸了文本的内涵,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乃至综合学习能力。在课后,我鼓励学生积累关于“惜时”的名言警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B案
第一课时
环节 学案 教案 一、提问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师: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们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感受? 二、组织学生自主识字 1. 学生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课后要求会认读的生字。 2. 同桌间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 3.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集体认读生字。 (1)教师示范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时,一方面是识字、写字教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计算过去和将来的日子,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光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一、探究新知 1. 我会写。(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 藏 挪 徘 徊 蒸 裸 2. 我会读。 头涔涔 汗潸潸 空虚 匆匆 独立学习 旋转 叹息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