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
文化笔试试题(十)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考场、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3.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语文部分(共计40分)
一、 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A.窈(yǎo)陷 佣(yòng)金 蛰居 不经之谈 良将劲弩 B.懵懂 瞋(chēn)视 滂(páng)沱 逡巡不前 凭心而论 C.炮烙(lào) 执拗(niù) 颤粟 不肖子孙 饫(yù)甘餍肥 D.杜纂 胳(gé)肢 豺(cái)狼 沸反盈天 涎皮赖脸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李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学家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病,面对如此混乱的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担忧。
B.研究数据显示,如植物奶油、人造黄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C.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与会嘉宾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却是品牌小国。
D.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3-4题
没有人愿意为天下自苦如墨子,也没有人敢于为个人自私如杨朱,更没有人敢在专制的社会里学孟夫子,学庄子的遁世无闻也极难。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凤毛麟角,才显出大勇气、大人格、大精神。这里不谈别人,....只谈庄周,[甲]当庄子唱着“一而不党”的调子从我们身边掉臂而过时,我们不能不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乙]他是在瓦解一块铁板——举手投足都强求一律的政治。并且我们在人群之中感到多少孔子所津...津乐道的“恕”了呢?[丙]孔孟都讲德、行,但这种建立在人群中的德行,不是往往“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吗,不是有很多人为他的高尚的道德而付出代价,更有一些人又大获其卑鄙的好处吗?我倒并不是反对人群,但人群中如不给个人以选择自己行为与思想的自由,这人群就不值得留恋,还不如“一而不党”,没麻烦。
3.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凤毛麟角
B.并且
C.津津乐道
D.一而不党
)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
5.“冬尽梅花点点”是一副春联的上联,请选出作为下联最恰当的一句(2分)…(
A.春来微风缕缕 C.春回爆竹声声
B.千家喜气洋洋 D.万户栖柳依依
)
二、 古代诗歌阅读(共7分)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作者好友。作者写此诗时居住在山东,黄几复在广东做县令。②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类似于现在所说“久病成医”的意思。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寄雁传书谢不能”中的“谢”是谢绝、拒绝的意思。 B.作者用“桃李春风一杯酒”表达与朋友相聚时间短暂。 C.作者见到黄几复家徒四壁,对他贫苦的生活表示同情。 D.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两句,采用对照的写法,即把两种相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下列诗句没有采用对照写法的一项是(1分)………………………………………………………………………………(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C.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其一)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8.请根据诗句,简要概括出黄几复的形象特点。(4分) 三、 文言文阅读(共6分)
)
)
②
①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选自《战国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狠毒,刻毒。
10.下列举止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①樊於期乃前曰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②燕王拜送于庭 D.①伏尸而哭,极哀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 “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机的气氛。
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诗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於期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 文化笔试模拟试题(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