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
李林
【摘 要】目前全球的青年人大比率处于亚健康状态,国人大喊“重视体育”的同时,实际上自己在生活中疏于运动,大多数人都是处于一种“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绝对不坐着”的一种状态。往往这样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疲倦感。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概念。本文将在此理念下,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展开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 【年(卷),期】2024(008)024 【总页数】2
【关键词】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目前各个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处于松散状态。大多数学校都抱着“运动员是国家训练出来的”这一心态,对体育课程教学不甚关心。高考之前,体育特长生尚会为了自己想考的分数和想上的大学拼一拼,上了大学之后大部分人丧失了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对体育的心也渐渐淡了下来。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终身体育”的理念成了鞭策学生们再次重视体育的一个推进力。人生来就是有惰性的,在这种时候,外界需要推他们一把。因而“终身体育”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它将成为高校实现体育改革的重要指导依据。
1 相关概念
1.1 现状分析
终身体育也指任何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能根据自己的体力、年龄、目的进行体育活动。它主要由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两部分构成。清华有
一句“无体育,不清华”,宣传的就是运动精神。为什么运动?一是强身健体,二是为了培养坚强的意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坚持运动,才能增强体质,远离疾病,使人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上都保持健康。 1.2 改革进程
纵观多年来高校的体有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还是教学形式的改革,甚至是教材的更新等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然而就当前高校体育整体的改革而言,却不容乐观,同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较而言,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难以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年来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材的选用或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仅仅以教学任务的达成为准则,忽视了对于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塑造,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养成。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重要性的淡漠,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淡薄。针对于此,本文认为在高校中坚持终身体育为教学指导思想,将有助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 全民健康的现实需要
2.1 全民健身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报行了全民健身计划化,这是一项宏伟的社会性福利工程,直接目的在于促进体育在社会大众的普及与推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全民健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阶段性的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将来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唯有将终身体育意识纳入到社会公众心中,才能够保证全面健身计划的如实开展。“终身体育”理念为广大人民作出了引领作用,这种理念为人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只有认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坚持锻
炼终生,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现代社会的人类日益缺乏锻炼的常态引起了重视,目前,终身体育的思想在此浪潮中进一步确立。高校针对此理念,掀起了一股体育课程改革的潮流。新体育课程的目标根据此理念将目标设立为: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其对体育的感兴趣程度。目前如何将此目标贯彻落实到具体实处,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深受应试教有体制的影响,高校体育对于体有的教授也存在着偏颇之处,重在“育体”,即仅仅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将考试成绩合格、达标作为考评的唯一指标,从而扭曲了体育教学的本质,不利于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学习理念。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具体探讨“终身体育”理念对于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必要性。 2.2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
在我国传统体育教学考评过程中。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便是体育课程在其考核的时候依旧采用分数量化的达标考核方法,重点对于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并且对于所有的学生都是采用相同的评价方式。是然这种以分数为唯一指标的量化考核是不科学的,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个体其身体素养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分数量化的考评方式难以真正体现出学生个人的进步,同时也大大控伤了学生体自深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考评方式革新势在必行,理应摒弃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构建科学全面的体育教学考评体系,即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中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原则,转变传统单一技术考试的考核模式,采用综合考评方式如三维立体评价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