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高一(5)班 研究小组
指导老师:邓汉军 组 长:陆力凡
组 员:俞承志 倪 烽 季时威 张佳俊 内容摘要:
近年来,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环境与发展问题变得尖锐。而本小组此次专项研究调查海盐的农业发展状况。尤其把目光聚焦在新兴的生态农业上。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小组获得了许多重要信息,同时也在活动中额外增长了见识收获了乐趣,每个小组成员都颇有心得。 课题背景:
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各国陆续走向工业现代化进程。其短短的二百多年,却造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自然破坏。植被遭到大量砍伐,空气中弥漫着工业的灰烬,又致使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人类逐渐开始思考,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为了能够不断地繁衍就必须保护好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于是,近年来,各国开始节能减排,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开始进行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们需加以重视。一方面求发展,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本小组决定研究调查海盐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关于生态农业的定义:
定义一: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
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
定义二:一种小型农业,其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活力的,在环境、
伦理道德、审美、人文社会方面不引起大的或长远不可接受的变化。
定义三: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国内外发展状况:
据了解,生态农业是近几年兴起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人与自然相融合,营造和谐而可循环发展的生产方式,正逐渐为广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倡导。不过,在这方面,虽稍有成就但尚未形成一种体系。而且发达国家依靠尖端的科技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的效果更为显著。我国也正在推广,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科技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庄园等正在兴建。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桑基鱼塘、林果业与家禽放养混合搭配、普通大棚培育,更高级的有无土栽培;利用转基因技术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建立温室,用中央电脑系统控制室温光照湿度等。其他形式上还包括农产品用作他途,如制作药材、特色农产品、制作饮品、化妆品等。
总的来说,生态农业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是能让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相协调,既不伤害互相,同时又能共荣的一种科学方式。在环境压力日益紧迫的现在,推广生态农业就显得尤为必要。
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海盐现阶段生态农业的发展状态。对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次调查,不仅可以详细地了解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态势,同时还能促进我们对生态农业的进一步认识。本着学习的态度,去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与产业,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念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也让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农业的优越性,促进其在海盐范围内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周边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提高居民的科学素养。
方法
1、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与互联网信息了解海盐农业发展状况。 2、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海盐县居民对周边农业发展的看法。 3、 通过对个别农业生产基地的实地调查,了解详细情况。
研究的具体过程:
海盐农业现状简介(信息来源于海盐农业信息网)
海盐县地处富庶的杭嘉湖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全县耕地面积2.5万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47.5%。全县辖八镇一区,104个行政村,2629个承包组,总人口约39万。
据我们小组了解到,海盐县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之一。数据显示: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18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878元,折合6459美元;全县财政总收入19.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69亿元;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1.79亿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农业增加值14.73亿元,可比增长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50元,同比增长13%。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逐步形成了“3+3”农业主导产业格局。即:粮油、畜禽、蚕桑等三大传统产业和水产、水果、蔬菜等三项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方面:一是粮油产业。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3.64万亩,总产量19.53万吨;油菜种植面积8.96万亩,总产量1.48万吨。粮油总产值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7.0%。二是畜牧产业。
对个别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实地调查过程
经过初步准备后,我们小组于2010年11月21日出发,前往位于秦山北团镇的味之园芦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对个别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的办法,具体而微地了解海盐农业现状。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小组一行来到了味之园公司门口。
当我们与门卫表明来意后,很快得到了有关负责人热情的接见。我们进入公司内部,开展访问调查。拍摄了一些生产基地的照片。
随后,我们向相关负责人询问了一些问题。负责人侃侃而谈,跟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他们公司的发展情况:
嘉兴市芦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味之源)创建于2000年,拥有符合出口标准的生产厂房,占地面积15000平方余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公司于2007年购置300余万元日本进口的真屋顶包装生产线,目前形成了年生产2万吨芦荟饮品的生产能力。公司成立了产品研发小组,与浙江大学食品学院、浙江省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公司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工程食品加工工艺,制成药、食同源的“味之园”芦荟系列饮品。加工所用原料均来自于海盐县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芦荟生产基地。1200亩种植基地已于2003年通过了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同年合作社生产原料产品——“芦荟”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味之园”芦荟饮品。
获2008年省农业博览会银奖,2009年获省农业博览会金奖。
后来,我们又询问了关于芦荟种植的问题,也得到了负责人的详细介绍。
他们的芦荟田里种的是库拉索芦荟。库拉索芦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较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每片重可达0.5~1.5kg,具有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长15~36cm、宽2~6cm,适宜做饮料的果肉。库拉索芦荟怕涝耐旱,怕寒喜暖 ,因此需种植在大棚里。雇佣的农民需经常去照料,每月需施一次有机肥,平时注意浇灌通风,防止病虫害。它喜阳光,每天需光照8小时左右。这样才能种出绿色而叶肉肥厚的大芦荟。对于种植的密度他们也有限制,当有杂草或者小的芦荟从旁边生出,他们需要锄去。这样才能保证母株的健康生长。
听了负责人激情的讲述,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小小的芦荟竟能带来如此巨大的产业利润,多亏了新型的生产模式和农产品转化高档消费品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他们公司与浙江大学食品学院、浙江省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产品不断升级,对于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而科学。使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依旧保持着活力。
同时我们又了解到在2010年10月10日,中国海盐首届芦荟文化节在秦山镇召开,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各级专家领导论剑芦荟产业未来发展、“美丽海盐-健康芦荟”文艺晚会,通过芦荟主题文艺节目普及芦荟知识,除此之外,《人文海盐》讲坛、秦山镇2010“味之园”杯农民运动会等都体现芦荟之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
临走时,负责经理还高兴地跟我们说,今年年初他们公司打算再投资27亩芦荟田,扩大深加工项目,主要生产芦荟化妆品、芦荟布丁和芦荟保健品等芦荟系列产品。当时他们公司找到了杭州保灵养泰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洽谈,双方一拍即合。
嘉兴芦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与杭州保灵养泰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奥诗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计划投资3000万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生态农业是具有科学的管理,有科学的种植方式。同时,想要发展科学的生态农业必须要有资金和科学技术的辅助。通过秦山味之园公司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