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际志愿者在杭州
海晓阳
【期刊名称】文化交流 【年(卷),期】2013(000)008 【总页数】4
这个夏天,在中国杭州、在位于主城区的天水街道里,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与社区居民展开了一次为期四周、别开生面的互动。
互动:交流从陌生到融洽
“Welcome to the English corner! Our topic today is Traveling the world.(欢迎来到英语角,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环游世界。)”在灯芯巷社区,波兰小伙子卢卡斯(Lukasz Dwulit)用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英语角”活动。
这是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第一天的交流活动。当时,十多名社区大伯大妈将波兰小伙卢卡斯团团围住,好奇地追问外国的生活和他的学习经历;而在另一个房间里,十多位小朋友和两名女志愿者艾世丽和安(Ashley Bennet、Ruth Ann Jamieson)围坐成一圈,做着英文接龙的游戏。
这三名国际志愿者都是年轻热情且喜欢中国文化的大学生。年龄最大的艾世丽来自墨西哥锡那罗亚州自治大学,有三年学习中文的经历。安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英混血,妈妈是香港人。年龄最小的卢卡斯则来自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多才多艺的他会说中、英、波、德四种语言,特别是中文“很溜”。 天水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外国大学生是来杭州参加社会实践的,他们都是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浙江大学分会的志愿者。这是一个由高校或更高学术机构在校学生和新近毕业生运营的全球性、非政治性、独立、
非营利性组织,是全球最大的学生组织。
从5月20日开始的四周时间里,这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在天水街道的7个社区零距离体验中国文化。而他们自行设计的“Global Village”“Animal Kingdom”“Let’s tell story”“Body Party”“Easter”“Travel the world”等十项英语角教学活动课程,就是献给社区小朋友和老人的最好礼物。 但交流总不会一帆风顺。安告诉我,她的中文不太流利:“所以一开始和小朋友们还是有些障碍。”不过随着课程的推进,安和小朋友渐渐熟起来,最早是安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向小朋友们展示她生活的城市,国外的绮丽风光引得小朋友们纷纷好奇地提问。卢卡斯则更加用心,他用一部8分钟的自制小影片把波兰1000多年的历史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大家,小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间,大家的距离已经拉近。
随后的几周里,大学生国际志愿者们通过ppt介绍、热身运动、英语游戏、英语歌曲等形式,对社区小朋友和老人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英语角教学,一时间课堂爆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欢迎。
学习:文化从差异到共性
采访中,安曾经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来中国参加社会实践就是希望多了解点中国,多学习点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这,正反映了大学生国际志愿者来到中国除了教授英语、传播友谊种子之外的另一目的。几周时间里,他们分别走进国画书画社、“好来武”舞龙队、葫芦丝班、金桥京剧社、鲍大妈聊天室等天水街道著名的文化社团组织,充分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5月20日上午,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来到环北新村艺苑书画社,和社区的爷
爷奶奶们一起学习国画。那天书画社的课程主讲荷花的画法和技巧,从荷叶、荷花到鱼儿、虾米。俞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还时不时走到他们身边,逐个手把手教授用笔和技巧。他们也很仔细地听,很认真地看,很耐心地学习。经过努力,到活动结束时,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个个都能有模有样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中,安的荷花画得惟妙惟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活动中,艾世丽印象最深的是参加“鲍大妈聊天室”活动。“老太太很棒,80岁了吧,不仅会开车、还会电脑,特别能聊,并能用简单的英语和我们交谈。我觉得如果我到了这个年纪能像她一样就很满足了。”艾世丽说,她是第一次来中国,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汉字很早就吸引了她,所以她曾在美国请了一位老师专门教她中文。“你不知道我在美国吃饭的时候用的都是筷子。”她还对鲍大妈说,中国的筷子用起来很特别,就像文化一样奥妙无穷,还有很多可以深入了解的。“我想我以后还会来中国,因为我特别想在中国工作,当一名老师。”
6月6日,三名大学生国际志愿者在仓桥社区参加侨眷活动日手工活动。卢卡斯拿着线和珠子,一边与社区的侨眷们交流,一边做手工活。“做这样的东西太有意思了,刚开始还以为做出来会是飞碟呢,我准备把自己亲手做的杯垫带回波兰送给妈妈。”那天,社区侨眷张阿姨还拿着自己串的中国结送给了这些大学生国际志愿者。张阿姨说:“希望这个中国结能给你们带去好运,也希望你们能常来中国走走看看。”
整个活动行程临结束的时候,安这样对我说:“中国的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老人们有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年生活太有意思了,估计这里的老年人寿命也会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