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财政绩效评估
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有效途径,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自2000年选择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厦门、深圳、桂林等8 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 多个城市在全市或局部区域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 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由于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到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多个环节,其经费涵盖宣?鳌⑴渲蒙璞干枋?、收运和处理等多个方面,城市财政部门有时会将垃圾分类的工作经费作为专项经费预算,从而对其支出的效果也相应的提出了绩效评估要求。
目前,我国尚无完善的垃圾分类专项财政绩效评估方式,本文对相关的指标进行研究,就适合作为财政绩效评估的垃圾分类核心指标进行论证。
一、垃圾分类收集的评价指标概述
目前,我国对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评价,主要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的有关规定进行,主要包括知晓率、参与率、容器配置率、容器完好率、车辆配置率、分类收集率、资源回收率和末端处理率等指标。 根据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对外公布的数据统计,目前各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成效应用较多的指标为知晓率、参与率两项。此外,准确率也被经常使用作为衡量垃圾分类成效的指标,
该指标的计算方法类似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中的分类收集率,即正确分类的垃圾占产生垃圾的百分比。另外,有部分城市采用了覆盖率或覆盖户数作为评价指标,对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范围进行评估。此外,近几年我国处于经济迅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如何实现垃圾减量化逐渐成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也把垃圾减量效果作为评价垃圾分类的指标进行统计。其中,上海市明确将人均垃圾处理量的减量作为工作目标,提出以2010 年为基数,在今后的10年里,每年减少5%的工作目标。
二、国内垃圾分类绩效的评估现状
垃圾分类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其工作的实施能够促进城市居民的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提升。对垃圾分类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估,可以检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执行成果,验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为下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关的建议,使垃圾分类专项资金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近几年,针对垃圾分类开展的效果评价,我国部分城市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如唐家富等对上海市垃圾分类收集绩效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焚烧可处理性、生物降解可处理性和分选性等分类收集绩效相关因素,与分类准确率、分类回收率、分类纯化率及分类纯化倍率等分类收集质量指标相关联, 可通过检测分类容器中不同类别垃圾含量, 进行定量计算表达分类收集
绩效,以此作为分类收集绩效评估的一种模式。陈燕茹对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15项指标构成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李晓然针对广州市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等19项评价指标。
针对垃圾分类项目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我国也有城市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如杭州市在2014年预算绩效目标评审答辩会中,对垃圾分类的预算资金进行了绩效审核,并针对杭州市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对下一年度预算申报资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与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最终根据专家意见,对垃圾分类的宣传费用及资金使用方向进行了调整。 三、垃圾分类专项财政绩效评估核心指标构建
垃圾分类专项财政绩效评估,更注重从财政绩效角度出发,针对垃圾分类相关财政支出和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其目的主要是评估通过财政专项经费的支出,垃圾分类工作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所取得的效果。
由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公益性质,其专项财政的绩效评估,可从开展水平和取得效果两个方面考虑核心指标的构建,并从宣传动员、垃圾投放、收运、处置四个环节分别评估。其中开展水平以量的评估为主,取得效果则注重率的评估。在宣传动员环节,开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以宣传规模为主,如宣传户数,发放宣传品
数等,而取得的效果主要从公众知晓率等方面评估。在垃圾投放环节,开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为容器配置数量、配发容器的户数等,取得效果的评估指标为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等;在垃圾收运环节,开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为垃圾产生量、各类垃圾实际收运量等,取得效果的评估指标为各类垃圾分类收运率等;在垃圾处理环节,开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为各类垃圾处理量等,取得效果的评估指标为垃圾减量率、垃圾再生利用率、能源化处理率等(见表)。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垃圾分类作为公益项目,其财政支出很难取得经济效益,因此只能从其开展水平和取得效果等方面,评价其财政支出绩效。第二,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针对垃圾分类专项的财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财政部门可与相关执行部门通过实践,逐步完善有关指标。第三,建议通过纳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并邀请市民代表共同评价的形式,完善垃圾分类专项财政绩效评估的社会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