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5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5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宁夏西吉中学 黎 明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通过读图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第一节在讲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之后,从本节开始,教材重点讲述4种农业地域类型,即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以案例形式,说明世界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本节课主要讲述季风水田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劳动力等区位因素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2.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发展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选择,提高归纳总结和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思想。 2.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 2.通过学习水稻种植业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 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对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和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地图观察法。 【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尝试探究:

1 / 5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5

师:视频中的人物是谁? 生:袁隆平。

(教师讲解:大家都知道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水稻杂交之父”,他通过科研培育良种,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科技兴农的典范。关于对他的了解下面有相关资料。)

师:看见袁隆平大家想起哪种农作物? 生:水稻。

师:那么与水稻相关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问题探究一:

(PPT展示相关地图,师生共同读图探究完成内容1、2。) 1、分布:亚洲季风区。 2、作物:水稻。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世界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那么本区具有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的哪些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怎么样?咱们往下看。) 问题探究二:

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读图思考:

① 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② 水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③ 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示):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题,让学生讨论探究课本P47图3.11,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让小组代表上讲台指图展示小组探究成果,归纳出本区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其他小组可做补充。) 3、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A.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地形:地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C.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

A.劳动力: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B.市场:人口稠密,粮食市场需求量大. C.食物偏好: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量。

D.生产习惯: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

(教师作补充: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以填空题的方式出现,并出示稻米在世界粮食生产当中地位的相关资料)。

2 / 5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5

(教师讲解:大家都知道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作为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粮食问题尤为突出。从刚才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亚洲水稻生产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问题探究三:

阅读课本P48图文资料,归纳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可做补充。) 4、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一小一大一高三低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 适度扩大经营规模 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人口多, 控制人口数量 稻谷以自给为主 机械化水平低 科技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靠传统经验 提高机械化水平 加大科技投入 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政府增加投资 兴修水利 (注:1.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2.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是什么?)

通过袁隆平的相关材料,使学生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并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老师讲解:袁隆平被称为当今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他之所以有如此卓越的成就与他平时的艰苦努力分不开。他一生当中好多时间在水稻田里度过,进行实地考察,与此同时翻阅大量资料学习理论,真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人生唯有读书和锻炼不可辜负;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同学们做到了吗?从明天起大家做一个幸福的人:跑步、读书、感悟生活,OK?) 问题探究四: 课本P48‘活动’

1.结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试分析水田生产对水、土壤和地形等地理要素的影响(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小组讨论并通过投影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可做补充,最后老师做总结)。 2.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固原市西吉县农业生产区位因素进行分析,为西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献计献策。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本上是以中国为例,寻找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

3 / 5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5

的原因。探究问题的修改能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起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活动步骤:1.探究方案:需要着手组织哪些方面的相关材料知识。

2.列出资料清单。

3.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活动2留作课后作业,小组合作探究,下节课小组展示评比。教师提示: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学生不应仅仅局限于种植业,西吉广大农村地区最近几年肉牛的养殖数量大增,大家可以进入农户考察,分析西吉养牛业的区位条件。西吉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发展农业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水资源,如何解决缺水的难题,让学生在班里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 【课堂练习】

1.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

A.能量密集型农业 B.劳动密集型农业 C.资金密集型农业 D.技术密集型农业 3.世界的水稻生产,绝大多数分布在

A. 美国中央大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 青藏高原 D.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4.关于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正确说法是

A.经营规模大 B.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C.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 D.水利工程量小 【课堂小结】

一位学生做课堂小结并完善板书,老师可做补充并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亚洲季风区 2、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2)社会经济条件:劳力、市场、食物偏好、生产习惯 4、主要特点:一小一大一高三低 【布置作业】

1.(知识拓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课本P48‘活动’2。 2.完成《地理填充图册》部分。 【教学反思】

通过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运用农业区位原理解决分 析实际农业生产活动的能力,这是这一章的核心,应加大培养的力度。有条件的话让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当地农业生产区位条件,以师生或者生生合作探究的模式做课题研究,时间可以是一个学期甚至三年或者更多。

4 / 5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5

5 / 5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5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5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宁夏西吉中学黎明(第一课时)【课标要求】通过读图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进行分析。【教材分析】《以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46dq6l0886m3qp9xkwe9ersa9ps1u00xd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