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案
270; 0; 0; 0; 0; 0; 0; 1; 13; 5;
360; 0; 0; 0; 0; 0; 0; 8; 22; 12;
450; 0; 0; 0; 1; 16; 1; 31; 45; 17;
540; 0; 0; 0; 1; 13; 1; 28; 43; 15;
575; 0; 0; 0; 0; 0; 0; 26; 32; 12;
图3.6.12 排队计数器文件内容数据表
3.7、仿真
依次选择:仿真-连续(或单步),开始仿真运行。
开始连续仿真在单步仿真模式下点击运行下一个仿真步
骤F5
在仿真过程中实现从连续运行模式切换到单步运行模式F6 终止当前仿真运行ESC
依次选择:查看→3D 模式(默认快捷键CTRL+D),显示VISSIM 三维模型。3D 模式的车辆具有立体感,可以在路网中自由选择观察视角。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移动路网: 按住鼠标左键,用户可沿任意方向拖动3D 路
网,观察位置的高度值保持不变。该命令只能在路网平面内移动路网,如果观察位置很低,微小的鼠标移动会导致路网的大幅移动。
旋转路网: 改变VISSIM 路网的观察位置(摄像机位置)。
最初转换到3D 模式时,观察位置位于路网的正上方(类似标准的2D 视图)。选择旋转路网、在屏幕上拖动鼠标时,摄像机的位置将发生相应的改变:上下拖动鼠标,改变垂直观察角度(改变观察者的高度和角度);左右拖动鼠标,旋转观察角度。
四、评价结论
①通过对对象立交桥的交通仿真,我们在对立交桥进行交通量输入发现,当交通量超过1800pcu/h时,交通运行状况拥堵较为严重,此时系统会生成当“*.err”文件。(当堆积”的车辆无法在定义的时间间隔内进入路网时,VISSIM将产生一条错误信息,同时写入日志文件(*.err),并在仿真运行结束时通知用户。 )
②通过交通调查我们发现,目标匝道(见图3.1.1)处的行车不畅,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经过小组成员与老师探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此处匝道原本是为小车转弯设计的,因此设计半径较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此处转弯小车较少,反倒是由于附近房地产施工,不少大车抄近路从此处转弯,不但转弯车速低,而且转弯时与对向车流存在冲突点,埋下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将目标匝道半径加大,并且将对向车道进行分离形式,将目标匝道设计方向反向以适应大车的行驶需要。通过仿真模拟,局部得到优化,通行效果有了较大改善。
③通过动态仿真模拟,我们发现匝道的交织段长度及其位置对立交桥车辆的运行状况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匝道出入口的设置;而路面(包括匝道)的半径过小则会造成整条道路车速过低,延误时间增长。
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