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不同干燥方法对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影响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不同干燥方法对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影响的近红外

光谱分析

干燥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常用的中药材干燥方法有阴干、阴干、烘干等[1~2],干燥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因此,适宜的干燥方法是保证中药材品质的基本条件。广藿香(Herba Pogostemonis)来源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广东省道地药材,属十大广药之一,产地加工时传统的干燥方法是日晒夜闷,反复至干。本课题组在研究时发现,干燥方法的不同,对广藿香中主要有效成分百秋里醇的含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本实验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4~7],以百秋李醇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烘干法、阴干法以及传统干燥方法处理新鲜广藿香,使用已经建立的广藿香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快速测定百秋李醇含量,优选最佳干燥方法,旨在提高药材品质,提高干燥效率。 1材料

1.1样品来源与处理实验用广藿香样品于2010年5~11月,分别采自广东省湛江城月镇、肇庆高要市的种植基地,随机取样,经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姬生国教授鉴定。将新鲜广藿香药材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之规定洗净并切段,干燥处理方法见表1,所有处理后样品含水量含量均小于14%,符合药典规定。

1.2仪器与试剂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配有漫反射积分球、样品旋转器和石英样品杯、OMNIC光谱采集软件和TQ 8.0分析软件(Nicolet 6700型,美国Thermo公司);OPUS 6.5分析软件。 2.2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以本实验外的广藿香样品为校正集,预处理方法为标准归一化法(SNV)+一阶导数法(First derivative),建模波段为*****~5770 cm-1,4850~4150

cm-1,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百秋李醇的定量分析模型。本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校正均方差(RMSEC)为0.0129,预测均方差(RMSEP)为0.0128,主成分数为10个(该模型另文发表)。

2.3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的快速测定使用TQ8.0分析软件打开2.2项的定量分析模型,将广藿香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代入模型中,可立即得到样品中百秋李醇的含量。 3结果

3.1不同温度烘干对百秋李醇含量的影响将新鲜广藿香样品分别用40 ℃,50 ℃,60 ℃,70 ℃的温度干燥,粉碎后按2.1项方法采集近红外光谱和2.3项含量测定方法,获得不同温度干燥的样品中百秋李醇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2%,0.29%,0.21%,0.10%。RSD值均小于2%。结果表明,样品中百秋李醇含量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由于挥发油随温度的升高而损失较大的缘故。故此,实验选用烘箱干燥样品的温度为40 ℃。

3.2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百秋李醇含量的影响将以上3种方法处理的广藿香样品,粉碎后按2.1项方法采集近红外光谱和2.3项含量测定方法,获得不同干燥处理方法的样品中百秋李醇的平均含量,结果发现阴干法样品中含量最高,为0.183%,烘干法样品中含量较阴干法低,为0.167%,而传统干燥法样品中含量最低,为0.127%,约为阴干法的2/3。RSD值均小于2%。结果表明,阴干法在广藿香的产地加工时为首选。 4讨论

本课题组在广藿香样品采集的过程中,对广东省各地种植基地的产地加工方法了解发现多为传统干燥法,系白天摊开晾晒数小时,晚上堆叠闷,翌日再摊晒,反复晒3~5天至干。该法由于晾晒时间长,加之晚上的堆闷使药材处于较高温度条件下,导致挥发油散失,因而药材中百秋李醇含量最低。为提高药材质量和干燥效率,故建议广藿香的产地加工方法应采用阴干法或烘干法(40 ℃)。由于阴干法干燥

中药材,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较大,且需要时刻翻动,稍有不慎会导致药材发霉变质的情况。因此,建议在广藿香的产地加工时,最好使用烘干法处理。

不同干燥方法对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影响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不同干燥方法对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影响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干燥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常用的中药材干燥方法有阴干、阴干、烘干等[1~2],干燥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因此,适宜的干燥方法是保证中药材品质的基本条件。广藿香(HerbaPogostemonis)来源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3znb8wwfm1wxgu8k8be9y6ym8c7oz00mu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