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微利时代突围战 应对造价改革新浪潮
01“微利时代”是建筑行业从粗放走向精细的一个契机
有经济学家说过,一个足够市场化的行业,在充分市场竞争之后,最终都会走向微利,而建筑行业市场也正在加速步入“微利时代”。
一方面,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建筑行业大力推行简政放权,行业监管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行业的重大变革。本轮造价改革就是建筑行业市场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市场化”的未来,建筑企业要想在“存量市场”突围前行,就势必依赖通过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升、自身施工技术方案的改进来获得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装配式、工业化的发展,市场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市场对建筑市场生态链上的各道工序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抬升了企业进入这块市场的技术门槛和管理成本。
微利时代,是考验企业管理能力和技术实力的时代。施工单位若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无法有效的降低成本和规避项目风险点,那么就极有可能出现亏损(部分项目可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长此以往必然给公司发展带来重大的危机。
微利时代,也是建筑行业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型的契机。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必须要依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自身技术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满足业主要求,完成履约目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当前更多的企业,正逐步实现项目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
02“造价改革”倒逼建筑企业成本管控变革
伴随着一系列造价改革政策的出台,如何应对造价市场化改革下新型工程交易变革,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内容。《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建办标〔2020〕38号),明确取消最高投标限价按定额计价的规定,并将逐步停止发布预算定额;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包括北京市、浙江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都在选择有条件的国有资金投资的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积极推进工程造价改革试点。该文件还明确提出推行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的工程计价方式,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
随后住建部又发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建司局函标〔2021〕144号),该文件明确提出将取消招标控制价以预算定额作为编制依据,投标人可采用企业定额进行投标。该意见稿还取消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项、税金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限制的规定。为新型的工程交易形式和变革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和实施指导意见,近期随着正式稿的发布和实施,也标志着造价改革将逐步进入到深水应用区。
近期住建部又密集出台了《〈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建司局函标〔2021〕153号)以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特征分类与描述标(征求意见稿)》(建司局函标〔2022〕16号)等造价改革辅助性标准和管理办法,进一步丰富了市场化造价改革的法律法规依据,为造价改革的深度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更多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随着造价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建筑企业就如何满足建筑行业深度市场化经营新要求,如何搭建和优化企业大数据平台,如何将工程交易阶段的造价管理与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更加紧密的融合起来,如何通过企业定额的成本管理模型实现对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控,都将成为建筑企业在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和课题。
03“企业定额时代”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困境
在造价改革大势下,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将逐步放开对工程造价市场的定价指导权,已明确鼓励建筑市场各主体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积累,运用信息技术为概预算编制提供依据。但是目前而言企业内部定额的覆盖面和深度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竞价需求。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企业成本管理是一个多维度、多业务线、多部门协同、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工程造价具有大额性、个别差异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点,部分项目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使得项目的成本管理更加困难。在成本管理中,建筑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少企业的标准数据。
当前在企业的造价成本管控中,部分企业的造价管理还是以国标定额作为主要依据,而国标定额等计价依据存在无法满足市场需要,造价信息服务水平不高,造价形成机制不够科学等问题。这使得建筑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
市场部基于国标定额投标,而内部成本管控基于成本科目维度计算,市场人员远离项目一线,对于项目成本水平了解有限;
?
商务、招采、项管、财务等各部门,数据分类颗粒度要求都不一致,统计维度不一致、数据之间无法流转;
?
项目与项目间成本分析口径不一,数据无法复用。
2.缺乏高效的成本管理手段。
?
成本数据分散在个人电脑或作业流程附件,公司级和集团级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积累沉淀;
?
由于各项目间成本划分口径不一致,导致项目间无法横向对比分析;
3.没有专业成本测算软件
?
一般主要通过用Excel表格、预算软件等传统方式编辑,收入清单与成本数据要逐条对比和统计,数据链接多且杂,耗时长,效率低;
?
收入清单关联转换目标成本架构,工作量大,无法进行精益成本管控。
4.没有一体化管控的成本平台
?
成本编制数据一般在EXCEL中,企业项目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通过项目人员填报,填报过程比较麻烦,不愿意用;
?
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基本上只有合约结果,以及事后管理的一些数据,要做进一步成本穿透分析需要去收集更多的过程数据,往往及时性、准确性不够;
?
目前的成本管控,大多是事后评估,本身已经给项目和企业造成一定的风险和损失。加强成本管控就需要打造事前管控要点预防,事中管理时刻明察并及时纠偏,事后综合评估并优化总结等管理机制。
在实际成本管理过程中,当前很多企业在收支对比中存在收入清单转换成本架构费用项困难,收支不统一的问题。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与成本作业管理没有打通,普遍采用手工填报,费时耗力,无法真正满足项企一体化。在具体实际业务中成本管理标准及口径不统一,导致很难将项目数据汇总整理,形成企业标准。在业务部门协同方面,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成本管理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无法有效流转、复用。
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企业缺乏大量优秀合格的商务成本人员,无法对项目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标准化复刻和传递;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本身成本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数字转型缺乏思路和经验引导,急需可借鉴的成本管理方法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
04基于企业定额的成本一体化管理路径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还是数据本身,企业定额成本数据库建设首先是要明确和梳理企业标准成本主数据,企业标准成本主数据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 ? ? ?
与施工方案全面接轨,满足更多业务部门和业务线的复用 体现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 体现企业在一定标准下的综合生产能力水平
动态的市场化价格,与五新紧密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结构)
? ?
体现企业先进管理下工料机等实际消耗量情况和个性化水平 真正满足精细化管控要求,将成本目标分解到部位和工序
新中大基于企业定额的成本管理一体化平台架构
基于企业定额的成本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打造统一标准推动统一管理,从而实现成本管理数据的统一分析和应用,满足建筑企业各业务阶段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在招投标阶段,满足企业快速成本测算,掌握灵活的报价策略;在项目策划阶段,全面深入分析中标后的目标责任成本,为开展成本管控目标和计划提供有利依据;在项目实施阶段,精准编制合同计划,以合同为主线,完整归集项目实际成本,通过量价控制实现动态成本管控;在竣工结算阶段,实现计划收入、合约规划、实际成本的多算对比。
新中大基于企业定额的成本管理一体化方案核心价值
基于企业定额的成本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建筑企业提供成本定额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咨询服务,将目标成本测算、采购与合约策划、供应链管理、合同管理、业财一体化管理等与企业成本定额大数据平台全面深入融合。方案满足工程市场化计价要求,通过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通过搭建企业级成本造价大数据平台,积累企业管理经验,聚合项目成本数据,助力建筑企业在新的造价改革过程中不断提升商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