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改进措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梅琳

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04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留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问题逐渐突出。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考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各大高校提出改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合理建议,以促进高校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措施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来华留学人员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3年至2016年四年间从356,499人增长到442,773人,增长比例为24.2%。重庆医科大学从2001年开始招收留学生以来,由首批的30名留学生逐步扩展到近600人。在留学教育事业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学生层次不断提高,存在不同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跨文化适应的概念

跨文化适应是指参与者在新环境中发生转变,并形成适当的有效的交际能力的过程[3]。学者们一般从两种角度来看跨文化适应,一种是从心理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跨文化适应者偶尔或者没有出现思乡、紧张、孤独、郁郁寡欢、感到无助等消极情绪,则说明适应状况良好;第二种是从当地社会文化适应的角度来考虑,如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和当地居民交往能力、与当地社会群体的关系等。本文主要从第二个方面来讨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问题。 二、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交流困难

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汉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大多数留学生汉语水平极低,造成学习与生活方方面面难适应的情况,从而增加了来华留学生心理上的挫败感。语言习惯的不同也影响着留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很难参与到学校及学生社团协会等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来说,该校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南非、肯尼亚等。这些国家同中国一样,英语并非其母语,仅为第二语言,其专业课为全英文授课,再加上畏难情绪,大多留学生对学习汉语并学好汉语的积极性不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想要进行文化交流,是基本不达标的。例如,有些留学生想要品尝当地小吃及美食,餐馆菜单没有中英文对照,他们可能连点餐都困难。如果点的菜不合口味,他们就会先入为主的认为,中国菜不好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拒绝再次尝试新鲜事物,从而关上了文化交流的第一道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价值观与思维模式适应困难

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评判客观事物的标准和对于客观事物的意义价值形成的看法。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品质等,会导致价值观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进一步放大。不同国家的来华留学生都有自己固有的价值观,他们对新的文化环境里的现象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表示不能适应,甚至产生误解。例如,中国学生在儒家传统文化熏陶下长大,重情感讲道义,从而思考方式与待人接物相对比较委婉谦逊,保证总体和谐;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有些思维模式较简单直接,认为中国人做的一些客套的人情是浪费时间。再加之对于“个人”与“集体”价值看法的不同,文化适应冲突在所难免。 (三)社会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差异大

不同的宗教都拥有其独特的教义与信条。高校来华留学生大多都有宗教信仰,重庆医科大学的留学生,大多来自亚洲及非洲国家,其宗教信仰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在社会风俗习惯上也差异很大,如果对于来华留学生的风俗习惯或者宗教信仰没有足够的了解,校内的社交活动笼统无分类的话,会引起误会与冒犯,会使部分留学生觉得不被尊重,从而发生冲突或产生敌意。 (四)社交礼仪与人际交往存在差别

注重社交礼仪被认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满足社交需求。询问年龄及收入是否涉及隐私,东西方文化里的界定不同,送礼物当面拆还是人走后再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此类礼节界定也不同。非洲人大多认为时间比较有弹性,做事情都是以人为本,守时不是那么重要,在有些文化里,迟到五分钟便算是大不敬,需要鞠躬道歉。中国文化内敛含蓄,在家人与亲近朋友之间不会把爱意与感谢时常挂在嘴边,而西方文化中即使是至亲之人也要时常说谢谢。诸如此类的社交礼仪与人际交往差别,会让留学生与当地老师同学及社会产生隔阂,造成交往障碍。 三、改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措施 (一)出国前充分准备

各国留学生来华之前,其原学校或者招生中介应对留学生们进行适当的培训。为留学生们开设专门的汉语课、口语课,满足最基本的跨文化生活需求。事实证明,出国前做好语言学习准备的学生比零基础的学生适应性快很多,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部分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来华之前设有汉语课,入华之后适应很快,极少出现迷茫焦虑的心理状况;其原学校或者招生中介还应对以往出国的学生遇到的困难加以总结,培训解决方案或制作温馨提示手册,有效地减少适应初期的紧张感;招生中介切勿夸大目标学校的各种条件,实事求是地对留学生们介绍目标学校的教学状况及居住条件,使其对目标学校持有合理的期望,减少来华后因与想像差异过大而导致的心理落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重视留学生新生引导和教育

留学生们到中国后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汉语,高校应提供相应的文化体验课,不仅能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增进留学生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解。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除了听说读写的语言课之外,其文化课还包含了书法、剪纸、中国结、舞蹈等多种内容,营造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这种文化碰撞提高了留学生们学习汉语的兴趣,也使留学生们学习了中国的社会风俗差异等,减少日后跨文化适应的障碍;在课下,可为新生设立中国学生志愿者帮扶机制,招募英文口语水平较好的中国学生志愿者,从生活、学习方方面面都给予留学生所需的帮助,使留学生与同龄人建立人际交往,帮助其尽快融入校园生活。 (三)树立法制观念

各个国家政治体制与社会制度均有不同,在不同的价值观与社会风俗上,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须学会入乡随俗,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尊重中国的风俗习惯,避免冲突。高校可严格留学生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也可定期地邀请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为留学生们宣讲法律知识与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一方面使留学生知晓中国法律神圣不可侵犯、切记遵守校规校纪,另一方面也可指导留学生们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四)教师团队转变思想理念

留学生远道而来,语言不通,肤色不同,导致一系列跨文化适应症的出现,这不仅要求高校留学生年级老师与任课教师提升文化差异敏感性,充分了解具有不同价值观、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思维方式的各国留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意识,及时沟通,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因为高校教师团队不仅仅是知识传播者、思想引导者,更是留学生们跨出国门首先接触到的人群,一定程度上作为我国形象大使,将中国文化体现在良好的语言能力、沟通素质与课堂教学当中。然而,“人文关怀”并不意味着高校教师团队要对留学生学习生活方面进行“特殊照顾”,而应将“尊重、理解、平等、关爱”作为趋同化管理的基石,工作中注意处理好以人为本与公平有序的关系。 四、结论

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在所难免,价值观与思维模式差异较大的留学生们,在宗教信仰不同的新环境中,不仅要面临语言交流的难关,还要处理一系列因社会风俗、礼仪不同而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各个高校应找准定位,严格把控入学门槛,要求留学服务机构做好留学生来华前准备,保证后续培养质量,进一步攻克语言关,对新生做好思想引导与法制教育。留学生教学团队与管理部门应尊重文化差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文化课与文化活动减少跨文化冲突,关怀与约束并进,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来华教育环境,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推动高校国际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改进措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改进措施作者:梅琳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我国留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问题逐渐突出。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考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各大高校提出改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3vms3pc2r0fluh9boav3qhtz4wh2h00tz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