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哲好的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单项选择题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2.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3.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4.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5.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客观规律

6. 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质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7.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决定论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8.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9.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 A.机械决定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10.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11.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13.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D.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所谓形式 1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整体与局部 D.同一性和斗争性

16. “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割裂了事物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割裂了事物质与量的关系

C.割裂了事物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D.割裂了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17. 事物的性质是由: 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B.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C.矛盾斗争性决定的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8.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19.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20.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21. 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同一性

22.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2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24.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把握事物的度 D.确定事物的量

25.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26. 质与量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A.质是内在的,量是外在的

B.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量是由矛盾普遍性决定的 C.质与事物直接同一,量与事物不直接同一 D.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

27.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28.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前进性 B.质变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29. 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

30.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 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 B.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C.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 D.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31.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 A.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B.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支持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

32.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 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33.“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时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原理 35.“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的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一观点是: A.相对主义诡变论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庸俗唯物论观点 D.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36. 把同质的食物区分开来的依据是: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属性和量 C.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D.事物等特殊矛盾

37. 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 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否定 C.既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肯定

38. 我国制定2010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 D.现实性

39. 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 A.不起任何作用 B.其决定作用

C.可以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D.时而起作用,时而不起作用 40. 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

A.真相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表现事物的外在现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相,显现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D.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41.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衰邦”的说法是: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

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42.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宿命论的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马哲好的

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2.“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3mt67zphu20sz532alg3gznb0gt5600bo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