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机器人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
本文基于产业竞争理论五个要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要素、技术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政策因素,从市场、技术、企业、政策和人才五个方面对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分析
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8.1万台,而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等五大市场占据总市场的73%。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据全球市场的37%,完成了13.8万台的销量,超过欧洲和美洲市场总和,而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及机器人生产成本下降,今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将维持増势。
.
.
日本拥有安川电机、川崎、欧地希、不二越、爱普生等领导厂商, 2017年供应了全球57%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比2016增长了45%。其机器人产品大多销往北美洲、中国、韩国和欧洲。此外,日本工业机器人在本土的销量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18%,为45566台。
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占有率最高的国家,超过全球平均数的8倍。但是2017年韩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下降4%,为39732台。
美国作为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2017年保持了七年的工业机器人连续增长,达到33192台,增长6%。
德国作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7年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1404台,较上一年增加7%,稳居欧洲第一。 二、工业机器人企业竞争情况
工业机器人行业按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生产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中游是本体生产商,包括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包括单项系统集成商、综合系统集成商。控制器、减速机和伺服电机三大核心部件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9%,28%,本体制造占比为22%。
.
.
图2 企业产业链分布
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四大家族”在国内市场占据份额分别为18%、12%、14%、13.5%,合计近 60%。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只能在剩余35%的市场份额中争抢,同时由于国内关键零部件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国内产商大多进口国外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机器人只占据不到 10%,高端领域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份额不到5%。
.
.
2017年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带动下,新松、埃斯顿、埃夫特、广州数控、新时达、拓斯达、巨星科技、华昌达等国内本土品牌日益崛起,逐步推进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减速器:国产减速机企业快速发展,取得较好业绩成绩。国内市场主要减速机厂商销量大增,如苏州绿的、南通振康等企业的出货量均实现100%以上增长,其中,苏州绿的在国内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市场的渗透率超过80%;国产减速机企业纷纷增资扩产,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如秦川机床建成年产量可达6万件的减速机数字化车间,双环传动完成14个型号的减速机定型定标。
伺服电机:国内伺服电机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产同服产品技术及自主配套能力有所提升,中小功率伺服电机的国产化步伐加快,汇川技术、埃斯顿等企业表现较为突出。
.
.
控制器:国产控制器所采用的硬件平台和国外产品差距不大,差距主要在软件中的核心算法与二次开发。目前,国内控制器市场尚未形成明显竞争格局,国产厂商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如以控制器为主营方向的成都卡诺普,立足中端市场,在国产控制器市场中占有率达45%;同时,国内本体企业积极布局控制器领域,如埃斯顿收购世界运动控制器前十大品牌供应商之- - TRIOMOTION,埃夫特收购意大利运动控制生产商ROBOX。
表1 国内工业机器人优秀企业
国内企业 新松机器人 埃斯顿 埃夫特 新时达 广州数控 拓斯达 博实股份 华中数控 汇川技术 华昌达 巨星科技 产业链布局 本体、集成 零部件、本体、集成 本体、集成 零部件、本体、集成 零部件、本体 本体、集成 本体、集成 零部件、本体、集成 零部件 集成 本体、集成 下游领域 竞争优势 航空航天、食品、烟草、隶属中科院,国产机器人龙头,3C、卫陶 酿酒、制药 酿酒 汽车 家电、3C、汽车 注塑、3C、家电、汽车、医疗 石化、化工、食品、医疗 锂电、物流、包装 机器人 汽车 物流、安防(服务) 产品线最全 机器人主力军 造 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汽车柔性机器人生产整线 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 自主研发6轴机器人,注塑领域差异化竞争 自主研发机器人本体、控制器,石化行业渗透率高 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收购江苏锦明切入集成领域 核心部件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工业视觉系统 汽车机器人领域客户资源优质 物流机器人和安防机器人领域汽车、压铸、家电、3C、自主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汽车、卫陶、五金、3C、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迈向研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