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威海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和工业带动各项战略的实施,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展望2014年,国际环境有所改善,国内经济运行理性增长,发展保持在合理空间,全市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

一、2013年威海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13年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经济增速从首季开始发力增长10.8%,提高到上半年的10.9%,下半年开始趋稳,前三季度增长10.7%,全年稳定增长10.8%,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49.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3.4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12.93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3.29亿元,增长12.5%。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7:53.4:38.9调整为8.0:51.5:40.5。

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五大行业实现了全面增长,其中农业增加值48.08亿元,增长0.7%;林业增加值0.47亿元,增长6.1 %;牧业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6.2 %;渔业增加值117.25亿元,增长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26亿元,增长10.9%。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 346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3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491家,总数达到1990 家,入社成员9.8万户,辐射带动农户 20万户。

工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 12.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 11.1%,轻工业生产快于重工业1.2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

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个5.4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3%,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3.3%,拉动工业增长3.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12.4亿元,增长1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6%,居全省第4位,比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保持较高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2.59亿元,增长11.7%;实现利税519.68亿元,增长13.7%;实现利润322.09亿元,增长14.5%。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过十亿元的企业125家,过十亿元的企业个数比上年多了25家。亏损企业进一步减少,亏损面进一步降低,2013年,亏损企业同比下降13.7%,亏损面同比降低1.1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中有进。201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5%,增速居全省第1位,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首次突破40%,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2%,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138.66亿元,增长18.1%。部分服务业行业增长较快,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9.0%,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6%,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2%,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8%,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2.2%,占比与上年持平。

(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3.71亿元,增长20.5%。第一产业投资12.18亿元,下降47.4%;第二产业投资678.12亿元,增长18.0%,其中工业投资629.6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1233.41亿元,增长23.5%。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0.6:35.3:64.1。重点区域开发加快推进。六大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9个,在建产业项目54个,完成投资182亿元。工业新区升级为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蓝色经济区建设14项重大事项进展顺利。入选全国首批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示范城市。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7.29亿元,增长13.5%。从城乡领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866.92亿元,增长13.7%;乡村实现零

售额180.37亿元,增长12.4%。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48.95亿元,增长14.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8.34亿元,增长4.4%。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815.59亿元,增长14.2%;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31.71亿元,增长10.9%。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95.95亿元,增长14.6%,增幅分别比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高0.4和8.4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以及消费升级类商品全面增长。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28.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9%,日用品类增长1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0%,汽车类增长8.2%。

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面对严峻的对外贸易形势,全市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71.50亿美元,增长0.2%。其中,出口总额107.02亿美元,增长0.5%;进口总额 64.47亿美元,下降0.4%。贸易方式不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额78.96亿美元,增长13.5%,占全市的46%,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额87.66亿美元,下降8.8%,占全市的51.1%,比上年降低5.1个百分点;其他贸易进出口额4.88亿美元,下降11.5%,占全市的2.8%,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

(三)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5.22亿元,增长13.4%,其中税收收入166.53亿元,增长18.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3.99亿元,增长8.0%。财政支出重点持续向民生方面倾斜,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0.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4.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4.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2.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2.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5%。

市场融资规模扩大。在信贷政策偏紧的形势下,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379.25亿元和1564.9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5.4%和13.4%。全市实际到账外资9.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553.83亿元,均增长15.0%。

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42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5582元,增长11.6%。劳动就业形势良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就业1.3万人;新增农村

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2%,低于2%的年度控制目标。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医疗保险待遇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都有新提高。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虽然我市“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但是全市经济运行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面临的外部环境仍比较复杂。

一是经济回升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投资方面,产业投入特别是制造业投入形势堪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连续3年下降,占全部中长期贷款的比重较低;工业设备购进额持续下降,电力增容下降7.2%。

消费方面,近几年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趋于平稳、家电升级换代的基本完成,大宗消费品很难再保持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同时相较前几年出台的“家电、汽车下乡”、“家电、汽车、家具以旧换新”等针对特定商品的优惠政策,2013年国家未出台新的短期刺激政策,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另外“十八大”后转变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等新政的推出,对高端住宿餐饮业产生一定影响,2013年全市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仅增长6.2%,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

工业方面,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用电量增长2.2%,连续9个月低位运行。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优势产业集群度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规模以上工业缺少新增企业的拉动。

二是外需市场下行压力加大。开放和环境是我市的两大比较优势,但目前开放工作面临新的瓶颈制约,2013年全市经济外向度为41.7%,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从主要贸易市场情况看,占比最大的韩国贸易额52.26亿美元,下降1.1%;日本19.1亿美元,下降7.9%;美国16.8亿美元,下降0.1%。从出口商品看,占比最大的机电产品出口45.79亿美元,下降5.0%。

三、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望2014年,全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外部环境趋于改善,预计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我市看,内需增长仍有广阔空间。消费方面,群众对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和休闲等服务类需求增长迅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信息家电等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等消费持续增长。网购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则有力地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投资方面,我市在六大重点区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

综观当前经济形势,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回升向好的发展大局,又要看到面临的各种复杂局面和不确定因素。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在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

(一)提升要素质量,夯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

生产要素投入的规模和素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基础。一要优化投资结构。转型升级为新增投资带来了机遇,未来在高新技术行业和新兴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循环经济和企业环保设施等领域新的投资需求不断涌现。保证投资规模的情况下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盘活闲置资本和低效资本,促进有效资本投向转型升级重点领域。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水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更应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春节过后,一些企业又遭遇招工难,“结构性用工荒”已成常态,这说明利用大量廉价劳动力加工初级产品谋取发展的时代正在远去。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和促进劳动力素质水平提高上。三要推动科技金融结合,提高企业研发经费比重。发挥政策和资金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经费支出,提高科技扶持资金使用效率。

(二)扩大内外需求,筑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

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威海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和工业带动各项战略的实施,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展望2014年,国际环境有所改善,国内经济运行理性增长,发展保持在合理空间,全市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一、2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3lc27gyzg9sc9l3qd3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