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评价及考核运行
第壹部分:概念 第二部分:运行模式 第三部分:安全评价 第四部分:考核方法
第五部分:和传统安全目标管理的区别
第壹部分概念
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和综合管理体系运行经验,建立壹套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
以PDCA管理为运行模式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过程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达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
二、本质安全管理定位
为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和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使我国煤矿安全情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
三、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
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于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 四、体系的构成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2、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3、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和管理 4、组织保障管理
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
6、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五、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1、风险管理的第壹步是对煤矿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于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同时仍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就是风险识别的过程。
人、机、环、管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壹)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1)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
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
4)决策失误;
5)身体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
6)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
7)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二)机的不安全因素
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 2)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 3)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5)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 6)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
7)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